賴柳伶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策略研究
——從中外服務貿易競爭力視角
賴柳伶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其次,分析了我國服務貿易與美國相比存在的發展問題,并針對發展中存在的貿易基礎落后、貿易結構不合理、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等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服務貿易 中美 競爭力 發展策略
中國服務貿易經歷了高速增長,服務出口的世界排名已居于世界第五位,僅次于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成為全球服務貿易最主要的國家之一。盡管面臨金融危機的不利環境,我國的服務貿易增長仍然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服務貿易持續穩步增長,服務貿易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迅速提升。
我國傳統服務貿易中所占比例較大的項目主要是旅游、運輸等勞動密集型或資金密集型的低附加值項目,而金融服務、保險服務、計算機信息服務、咨詢、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廣告宣傳及電影音像等技術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務產業,由于受制度、技術和文化等因素的制約,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據商務部發表的《2008年中國服務貿易狀況》,香港地區、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為我國前五大服務貿易伙伴,2008年我國與五大伙伴實現服務貿易進出口額2082.5億美元,占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的68.4%。其中香港地區、美國、歐盟、日本和東盟為我國前五大服務貿易出口市場,香港地區、歐盟、美國、日本和東盟為我國服務貿易前五大進口來源地①。
由于過去長期以來我國“重制造、輕服務”的政策導向,我國服務貿易長期處于封閉的環境中,其發展遠遠落后于貨物貿易。據世界銀行統計,發達國家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國家平均達到50%左右,而我國直到2009年,服務業產值占中國GDP的比重也僅為42.6%。
隨著世界服務技術的不斷提升,國際服務貿易逐漸朝著技術、知識密集型的方向發展,以高科技為手段的服務貿易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占比不斷上升。現階段,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旅游、運輸、其他商業服務等勞動密集行業,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服務行業,以及金融、保險、咨詢、通訊等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出口比重偏低,這正說明我國在服務貿易出口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的仍是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服務業發展落后、服務貿易管理體制滯后、服務貿易地區分布過于集中、服務貿易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缺乏。
我國服務貿易處于逆差狀態,與服務貿易進口及國內市場的開放度相比,服務貿易的出口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潛力巨大。充分考慮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以及目前我國在發展服務貿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來明確發展重心:一是提高認知。
首先,鞏固傳統服務貿易的優勢,大力培育新型服務貿易。繼續發展已初步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傳統服務貿易,同時鼓勵這些企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除了保持傳統服務行業貿易額穩定增長以外,我國也應順應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趨勢,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服務行業,抓住對外開放的契機,有效利用外國先進技術,了解國外市場的需求。
其次,充分發揮政府在服務貿易結構優化中的作用。政府應完善對服務貿易的管理制度,在一些服務業壟斷部門引入競爭機制,使這些部門不斷探索在最小成本下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方法,為我國服務業創造良性的競爭環境。
就政府來講,應加大對教育和高新技術研發的投資力度,重視對服務貿易人才的開發與培養,重視培養高等院校服務貿易相關專業的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學生實訓基地,對相關人才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并且加大我國在金融、保險、通訊、計算機服務等領域的應用性人才的培養,從多渠道、多方面來優化我國服務貿易的結構。
就企業來講,應注重企業的員工培訓機制,定期組織員工進行繼續教育,了解最新的市場需求和動態,不斷與時俱進,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現代服務業并不是有了理論就可以定出實踐的辦法,而需要真正進入市場來學習、摸索,把理論知識進行升華,因此,把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才能培養出更多面向服務業的高級應用性人才,為我國服務貿易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本基礎。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綜合司.
[1]馮曉玲.美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08.
[2]鄭吉昌,周蕾.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指標評價[J].經濟問題,2005(11):18~20.
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