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國
從嚴治黨下國家審計研究
陳麗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國家的反腐力度邁向了一個新的臺階,黨風廉政建設蔚然成風,國家審計在新時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也存在許多不足。本文在其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國家審計當前面臨的困境,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為相關部門實施審計的過程中提供借鑒與參考。
從嚴治黨 國家審計 監督 國家治理
一方面,審計人才資源不足。眾所周知,國家審計所涉及到的審計對象范圍廣泛、數量龐大,現有的國家審計人員不足以支持審計全覆蓋,尤其是高端審計人才更是非常匱乏,如果實現真正的審計全覆蓋,還需要引進更多的專業審計人才。另一方面,審計信息資源不足。審計信息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審計機關的內部自有信息,另一個是外部單位的共享信息。目前對于審計機關的內部自有信息管理很不到位,不能夠有效地加以利用;外部單位共享信息往往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導致審計單位與其它單位發生信息脫節,不能及時、充分利用外部信息資源成果。
我國的審計問責機制存在的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問責對象不明確,問責事項的覆蓋范圍小,這樣在對責任進行追究時,就會出現無法準確劃定問責對象的問題。
我國審計隊伍高端專業人才嚴重匱乏,許多審計人員思想觀念落后,不善于接觸學習新鮮事物,自身知識更新的速度遠遠落后于時代發展的腳步,綜合素質仍有待提高。就綜合素質而言,審計人員要有靈活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的能力,尤其是在進行政府審計的時候,要不畏強權,也不要因為各種誘惑而喪失審計人員應有的職業道德。
針對審計資源不足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資源整合:(1)人才資源整合。由于國家審計機關人才資源有限,可以采取授權社會審計機構的方式,輔助國家審計機關實施審計項目,這樣一方面可以有效緩解國家審計人才資源不足的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達到實現審計全覆蓋的目的。(2)信息資源整合。一是審計機關內部自有信息要做到分門別類管理,按不同的行業和部門分別建立數據庫,并及時更新相關信息。二是不同的企業之間要建立數據共享平臺,使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充分發揮信息時效性的優勢。
為了使審計問責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將審計問責主體之間劃清界限。問責主體不明確,所造成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追究責任無法準確定位,工作效率十分低下。第二,健全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問責機制。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如果違反職業道德,濫用權利,利用自身的便利進行不合法的錢權交易,更有甚者侵害國家利益,應該對此行為進行問責,同時應實行審計結果終身負責制,明確審計人員的質量責任意識。
為了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審計機構要創新審計手段與技術,具體應做到:第一,加大績效審計力度。審計不應該只關注經濟效益,還應當將被審計單位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納入審計范圍之中,通過對公共資源的存量和增量績效的綜合分析,推動被審計單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改進審計手段,加快審計機關的信息化建設。審計機關人員要熟練掌握計算機審計的技能,并且有能力在審計項目執行過程中實行信息技術管理,這樣能夠使審計質量和效率實現質的飛躍。
本文通過探討國家審計當前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最終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從嚴治黨下改進國家審計的一些對策。此外,文章完善了與國家審計相關的理論,旨在為有關部門實施審計的過程中提供借鑒與參考。
總而言之,國家應當創新審計資源整合模式,讓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逐步實現審計全覆蓋;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無論是審計機構還是審計人員,都應當確保獨立性;完善國家審計問責機制,明確追究腐敗責任,讓腐敗無處可逃,黨風廉政建設蔚然成風。
[1]宴維龍,韓峰,湯二子.新常態下的國家審計變革與發展[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6(2).
[2]劉家義.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J].中國審計,2011(16).
[3]王會金.治理視角下的國家審計協同——內容框架與模式構建研究[J].審計研究,2013(4).
[4]楊亞軍.國家審計推動完善國家治理路徑研討會綜述[J].審計研究,2013(4).
[5]張立民,崔雯雯.國家審計推動完善國家治理的路徑研究——基于國家審計信息屬性的分析[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3).
[6]陳希暉,陳良華.國家審計提升政治信任的機理和路徑[J].審計研究,2014(1).
[7]姚劍飛.從國家審計結果公告看經濟腐敗的特征及發展趨勢[J].現代經濟信息,2014(8).
[8]張長海,邱華祥,陳濟.強化審計腐敗防治作用的若干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2(16).
[9]陳駿,吳青川.政府職能轉型背景下的國家審計治理功能[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1).
[10]李衛芳.影響審計獨立性的因素分析[J].山西科技,2015(4).
河北大學)
陳麗國(1993-),男,漢族,河北張家口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