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蓮
供給側結構下黨校圖書館在決策咨詢中的功能分析
汪雪蓮
決策咨詢服務是黨校圖書館在服務職能方面的最佳體現,在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下強化黨校圖書館在決策咨詢中的功能與作用是十分關鍵的。本文在闡述我國黨校圖書館相關的決策咨詢服務的相關概念基礎上,結合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為提升黨校圖書館決策咨詢服務的措施。
黨校圖書館 決策咨詢 創新轉型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力推進,文化產業在這種趨勢下也必然將產生巨大的變革。黨校圖書館作為黨校文獻資料與情報信息的中心,與整體的文化產業協同發展時,應進行轉型、提升與超越,為讀者、社會機構及黨政機關做好決策咨詢服務。而如何在供給側結構下進行轉型升級、創新文化服務將是黨校圖書館健康發展的關鍵。
黨校圖書館所提供的決策咨詢服務是指專門的非決策機構人員在某些全局性、戰略性與綜合性的決策問題方面提供咨詢意見以及建議的公共活動。這些問題主要涉及了我國各區域綜合開發方案設計、經濟長遠規劃、跨領域政策研究以及對我國目前的資源環境、交通、能源等問題的構想[1]。我國黨校圖書館的決策咨詢服務制度于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建立,經過數十年后,已經逐漸深入到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黨校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的傳播中心,其自身有著豐厚的資源,可為我國的決策機構提供科學的參考意見。在目前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階段,黨校圖書館的決策咨詢服務有著更大的責任。圖書館應通過對自身資源的整合,為我國新時期的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持。
黨校圖書館的館藏文獻主要是哲學與社會科學方面的圖書、期刊、報紙和電子資源,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文獻與著作尤為全面與系統。而國內外的政治、經濟的前沿理論及反映當代社會熱點、難點的文獻,黨校圖書館也做到了及時的更新,為領導干部及決策機構掌握當前局勢變化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電子資源方面,黨校圖書館對專題數據庫的建立也投入了大量精力,現已建成數百個專題數據庫。在現有數據庫中,除“三大文庫”(中國共產黨歷史文庫、馬克思主義理論文庫、中國國情與地方志文庫)外,較有影響力的主要有“馬克思主義基本文獻數據庫”、“鄧小平理論研究文獻數據庫”、“中國共產黨基本文獻庫”、“中國社科參考數據庫”等。這些數據庫的建成為決策機構與領導獲得信息和決策咨詢服務提供了更好的信息支持。文獻資料與數據庫涵蓋的知識量和圖書館資源的累積性增長在實現自身穩定發展的同時,也為決策咨詢服務發揮了積極作用。
因黨校先天形成的優勢,圖書館中的決策咨詢服務人員大多是由社會科學方面的專門人才組成的。這些人才具有專業的知識與能力,對各類信息有著強大的處理和辨識能力。在決策咨詢服務中,黨校圖書館的專業人員可以在文獻中迅速檢索出決策咨詢服務所需要的信息并進行精確化歸納、統計與評價。通過這種專業的咨詢服務,決策將更科學化。另一方面,黨校圖書館的服務人員在長期的文獻研究與整理工作中,已經形成了很高的黨性素養,在重大決策方面,有著敏銳的意識,能夠發表獨特、新穎的見解,在決策中發揮出更大的價值與作用[2]。
黨校圖書館要想在供給側結構下更好地實現其決策咨詢的功能,可從服務入手,將其內容、理念、手段進行創新轉型。目前影響黨校圖書館功能發揮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供給問題方面,只有認清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決策咨詢功能。
目前,我國黨校圖書館面臨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很多黨校的學員與教職工認為黨校的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之間存在較大差距,不能滿足其學習的需求。黨校圖書館每年都會投入資金購進新的書籍與資料,但利用率較低。這種現象說明黨校圖書館在購置新書時沒有針對性,缺乏對讀者需求的了解,以致供給與需求錯位,對決策難以有針對性的意見指導,大大制約了黨校圖書館在決策咨詢中的能力。
部分黨校圖書館對讀者與決策咨詢者提供的只是圖書與文獻資料的借閱服務。而在數字資源的服務中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只是按部就班將紙質的圖書與資料數字化或購入現成的數字資源,圖書館服務較為被動。另外,在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化的圖書館是發展的趨勢,但一些黨校圖書館在信息技術使用、數字資源建設與主動推送能力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導致圖書館的服務缺乏創新。而在供給側結構下,黨校圖書館不能只以自身的資源建設為主,應將多平臺、全媒體、多終端等進行融合,提升服務質量,否則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危機。
明確黨政機關對黨校圖書館的需求是“供給側改革”推進的重要前提條件,從需求出發才能有效地供給,提高決策咨詢的服務質量。要做到這些,首先要加強黨校圖書館與黨政機關之間的溝通交流,服務人員的交流能力是決策咨詢服務開展的關鍵因素。決策咨詢服務人員擁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可以迅捷了解到黨政機關最關心的問題,避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錯位,充分發揮黨校圖書館資源的價值。由于黨校圖書館的使用人群相比于公共圖書館更為集中,決策咨詢服務人員要將工作的重點放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哲學、社會主義理論等方面。在此基礎上,黨校圖書館要加強溝通交流,通過座談會、問卷調查、走訪、網上意見反饋等征求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從而調整工作方案,使決策咨詢服務與黨政機關需求間實現全方位、精準對接[3]。
在“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中,創新引領是關鍵點,也是引領黨校圖書館進行創新轉型的動力所在。圖書館要積極參與到創新工程的建設中,調動黨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在完成常規工作的基礎之上,將個體與整體有機地結合起來,推進圖書館的創新轉型。首先,黨校圖書館應緊跟形勢,利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進行宣傳與推送,將圖書館的優勢資源通過新型的平臺推送給個人,將被動訪問變為主動輸出。其次,黨校圖書館可以建立智能化圖書館,通過互聯網與智能設備形成資源共享,改變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在供給側結構下,這種智能化的圖書館應成為黨校圖書館的主要發展模式,以更高效、便利的特點為黨政機關的決策咨詢提供更為有力的硬件支撐。另外,在數字資源的建設方面,黨校圖書館要配合黨性教育的主題以及黨政機關的需求,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深度開發,為決策咨詢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務。
黨校圖書館以服務為工作中心,所以應該圍繞決策咨詢服務為黨政機關設立專門的決策服務機構。黨校應在機構的設立、人員配置、運作、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形成更為規范和系統的服務形式,為決策咨詢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具體的咨詢服務中,應組建起專門的臨時決策咨詢小組,并由專人進行領導,不僅要有明確的分工,還要合理安排決策咨詢調研工作的進程。工作人員在信息的收集與整理過程中,要重點結合社會、經濟、文化制度等領域的研究,將問題進行深入、透徹地分析,最后得出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報告。黨校圖書館只有將決策咨詢工作緊密圍繞黨政機關的中心工作,才能真正成為黨政機關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4]。
黨校圖書館作為黨校的信息服務中心,在供給側結構下必須要明確以服務為中心,全面推進圖書館的創新轉型,將自身的資源與技術優勢充分發揮。在決策咨詢服務中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加強開發黨校圖書館的決策咨詢功能與價值,為黨政機關以及各界單位提供專業、全面的決策咨詢服務。
[1]張堅.發揮黨校圖書館決策咨詢服務作用[A].旭日華夏(北京)國際科學技術研究院.首屆國際信息化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C].旭日華夏(北京)國際科學技術研究院,2016:2.
[2]李運幫.黨校圖書館在決策咨詢中的功能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4(16):27~29.
[3]趙秋華.黨校圖書館為領導決策提供信息服務的優勢與措施[J].改革與開放,2014(05):95~96.
[4]史全斌.黨校圖書館決策咨詢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5(04):88~90.
中共貴州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