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雯
校企合作培養適合工程認證標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策建議
郭曉雯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養適合工程認證標準的應用型人才是各工科高校的新形勢、新趨勢,本文結合近幾年學院的工作經驗,從主要矛盾、財政支持政策及實現資源依賴三個方面簡明扼要地提出了支持校企合作培養適應工程認證標準應用型人才模式的對策和建議。
校企合作 工程認證 主要矛盾 財政支持 資源依賴
2016年6月2日,中國成為國際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加入《華盛頓協議》,意味著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學生可以在相關的國家或地區按照職業工程師的要求,取得工程師執業資格,這將為工程類學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國際互認質量標準的“通行證”。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培養適合工程認證標準的應用型人才值得各高校不斷探索與實踐,結合我院近幾年實踐經驗,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講述了對策建議。
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合作的模式,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就必須正視和解決校企雙方利益均衡博弈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矛盾。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向社會提供優秀的人力資源,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資源的“渴求”。而企業是一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并依法設立的以盈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
目前,地方高校與企業在合作培養人才時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高等院校在開放性辦學過程中與企業合作時存在著體制機制上的約束,尤其是合作過程中經濟化還是去經濟化。這種矛盾在地方高校與企業合作中表現的尤為明顯,且區域性差異和資金投入的不足加深了這種矛盾的激化。對高校而言,以建立實習、培訓基地的形成維持校企合作的方式可能會因實習基地經常性地調整而變得極不穩定。對企業而言,為了解決臨時性人力資源短缺或者為了降低勞動力成本,可能會同意接收一定比例或數量的在校學生進廠實習。但讓企業配合高校參與到人才培養的改革中,必須全程與企業保持密切關系,企業主觀上的積極性可能不會提高[1]。此時,學校(院)也面臨著經費投入的壓力,企業這種臨時性的合作行為缺乏主動性和長效激勵機制。校企合作進程中的這些矛盾不解決,我國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人才模式的改革就難以推進。
國外在校企合作問題上實施了一些財政性政策,給他們的企業帶來了實惠,也調動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適應工程認證標準的應用型人才的積極性。比如:德國的教育法律體系對于校企合作的相關問題是具有法律條文規定和支持的,德國設立“產業合作委員會”,目的在于是校企合作的雙方——“學校和企業”能夠在第一時間相互監督控制,與此同時實施降低企業學校稅收的政策。英國高校委員會通過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企業則每年劃撥資金為高校購買設備,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互利性互動使得大學和企業間的聯系日益緊密。英國政府在稅收方面給及校企合作雙方的優惠非常大,這會大大激發雙方合作的積極性。
如果我國政府能夠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革,相信校企合作工作會進一步提升。首先,通過法律明確并細化對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建議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等相關部門組成一個“產學研合作建設委員會”,對企業提出相關的利益權利優惠政策;其次,積極強化財政激勵政策,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涉及學生和教師學習、實踐費用時,國家應設立專門的財政專項撥款為校企合作順利開展提供資金保障;最后,加大對校企合作的監督力度。根據相應的指標數據決定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是否減免稅收、發放津貼、給予銀行貸款等政策性優惠[2]。
資源依賴理論假設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是自給自足的,所有組織必須為了生存而在周邊環境進行資源交換,進而對外部環境中的資源形成依賴。所以校企合作的基礎是高校與企業之間對資源的相互依賴,在形成依賴成二者間是否具有對等性是校企合作能否持續進行的關鍵所在。為了激發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高校應注重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教學、科研和服務水平,進而提升高校在校企合作中資源的互補能力。第一,根據企業用人所需調整實踐教學計劃;第二,利用學校的科研機構為企業進行技術研發和服務;第三,派出骨干教師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第四,與企業合作進行技術攻關。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成立校企合作委員會、校企合作辦公室、專業指導委員會等。校企合作過程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是一個知識轉移的過程,如果通過合作,高校的知識順利地轉移到企業,校企合作效率就高;如果企業沒有掌握高校的知識,事事都離不開高校,校企合作的效率就低。
各高校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培養符合工程認證標準的應用型人才工作任重道遠,只有群策群力,正確處理好學校和企業的關系,持續地改進校企合作模式,高校才會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人才,企業才會培養出越來越多優秀員工。
[1]林偉連,鄒曉東.我國產學研合作轉型升級趨勢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0(17).
[2]徐建平.建立基于雙贏互利原則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10(11).
蘇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
本文系蘇州大學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支持項目:深度校企聯合培養管理機制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5731524215)。
郭曉雯(1987-),女,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