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忠 劉 飛
目前新常態下行政干預對校園足球的影響
劉 忠1劉 飛2
新常態下行政干預對校園足球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以當前校園足球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校園足球教學經驗,對目前新常態下行政干預對校園足球的影響進行分析,以期起到推動校園足球開展質量的效果。
新常態 行政干預 校園足球 影響
自開展校園足球與運動以來,人們越來越重視校園足球。但是從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由于校園足球試點院校開展足球運動的歷史和競技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經常會出現強弱兩極分化的局面,導致比賽沒有懸念,雙方隊員競賽熱情不高漲,無法達到訓練的目的。基于此文中主要對新常態下行政干預對校園足球的影響進行分析。
當前階段,我國校園足球是由政府部門中多個機構一同進行管理的,由國家頒布行政指令。行政干預,從微觀角度進行分析特指以國家權力為物質基礎,側重國家垂直領導關系結構,圍繞中央政府為行政中心,保證全國政令統一,在統一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統一部署行動計劃。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主要是指行政機關借助經濟、法律等相關手段,對校園足球的運行狀態進行科學的調整。一般情況下將其分為直接干預和間接干預兩種[1]。
在國家強而有力的行政干預下,自2010年開始短短數年,校園足球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從我國教育部門及校園足球協會提供的相關數據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截止2014年末,一級校園足球的試點城市高達53個,國家級試點縣區5個,省級布局城市72個。我國開展校園足球的學校數量高達6013個,參與校園足球活動人員總數超過290萬人,其中在籍注冊會員20萬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四階段足球競賽活動超過10萬場次。由此數據我們可以得知,校園足球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獲得了飛速發展,進一步堅定了經濟市場、國家、人民對其的希望。校園足球的飛速發展導致其功能也被不斷放大,甚至有部分群眾將其視為拯救國足的希望。
基于此,我國需要致力于校園足球的行政干預工作,制定科學有效的校園足球戰略規劃,為其匹配與之對應的政策法規體系,依據不可侵害的國家法律,對校園足球進行有效的行政干預,使其可以朝向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國家方面需要及時加強地方政系府宏觀調控能力,依據當地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區域足球發展規劃,并不斷加大對其的資源投資,采用行政、法律、教育等多個途徑,對校園足球進行強而有力的行政干預。
學生作為校園足球的核心主體,學生的主觀態度直接影響到校園足球的開展質量,學生的學習態度除了自身因素以外,還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影響[2]。傳統應試教育要求學生將更多的教育精力放置在學習上,因此學生的運動量是十分不足的,為了考取一所心儀的大學,學生自接觸學習以來就需要應對諸多功課,學習時間被安排的十分緊湊,繁重的教育任務促使學生放棄了原有的體育運動時間,更加談不上足球運動,在此種大環境下家長與教師需要注意教育引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
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因素的限制,學生的學習選擇會受到家長的諸多影響。因此,家長的學習態度間接關系到校園足球的開展質量。因此,相關部門需要關注其家長的價值。足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影響力較強的項目,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可以有效為學生樹立榜樣,使其成為一種動力。當前階段許多學生家長將足球作為培養學生學習方向,尤其是西方一些
足球運動強國,學生將足球運動視作十分高尚的學習項目,但是在中國,足球沒有走向健康的方向,加之中國足球的一些負面影響,導致家長對足球產生一種較差的印象,甚至許多家長反對學生學習足球,導致我國足球后備人才數量越來越少,極大影響到我國足球的發展。
足球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運動,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難免遭受或大或小的運動傷害。目前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保險制度尚不健全,學生傷害的責任多由學校承擔。由此造成“家長怕受傷,學校怕擔責”。基于“怕擔責”的考量,多數學校限制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尤其是傷害率較高的足球運動,這成為擴大校園足球普及面的掣肘。事實上,國家有關部門已經認識到這一問題,出臺了政策文件予以引導。如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學校、個人購買運動傷害類保險【引用】;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印發的《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引導保險公司開放場地責任保險、運動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健全學校體育活動責任保險制度【引用】,等等。但目前學校體育傷害保險制度仍停留在政策發布層面,尚無具體的實際進展。
2016年,發改委、中國足協、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指出:全國中小學足球特色學校2017年要達到兩萬所,2025年達到5萬所;中小學生經常參加足球運動人數超過3000萬人。然而,面對國家持續推進校園足球發展的政策“紅利”,當前卻面臨著足球教練員短缺的窘境。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市8500名中小學體育教師中僅一成受過足球訓練【引用】。足球發達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地區可想而知。從事足球活動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關鍵期給予學生適時的和合理的足球技戰術訓練,對于其今后足球運動水平的提升至關重要。但目前學校專項足球教師的缺乏遠達不到此要求,足球活動的開展只能起到量的普及,達不到質的提升。雖然國家有關部門正著力解決這一問題,如教育部2017年計劃培訓3000名校園足球教練員,并擬聘請120名左右高水平外籍足球教師到國內任教【引用】。但目前來看,“遠水解不了近渴”。
完善的足球競賽體系和充足的比賽機遇對提升學生的足球技戰術水平以及維持對足球運動的興趣不無裨益。盡管目前國家發布政策呼吁建立“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四級競賽體系,但除了少數地區外,大部分地區的校園足球比賽依舊是“小學不出市、中學不出省”的舊模式,多個省份沒有建立可以涵蓋小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體系【引用】。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造就各地區在足球基礎設施、教練員資質等方面大有差異。在舊有的競賽模式下,足球落后地區缺乏和足球發達地區的交流,絕大多數學生在低水平、無刺激和無競爭的環境中成長,其競賽水平之低下可想而知。另外,參與各地區聯賽的學校多為足球傳統學校或足球特色學校,普通學校較少有參與的機會,先前被政策或行政命令“激起”的熱情會逐漸消散,對本校學生參與足球運動“不上心”或敷衍上級,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無法“保質”完成。
當前階段,新常態下開展校園足球并不是要求學生踢足球這么簡單,而是在遵循國家教育發展規律的前提下,深度剖析校園足球活動。在實際剖析過程中,教師需要站在教育發展的角度,在學校體育課程編排、足球隊的管理、校園足球文化的構建等環節,從教育全局角度出發,保證校園足球可以順利開展[3]。在發展中足球運動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與歡迎,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發揮足球教育的教育功能。與此同時,學校方面需要積極加大對校園內足球場地的建設,若是校園內足球場地較小,需要圍繞操作繪制一個更大面積的場地,不僅可以進行足球訓練活動,也可以進行日常的訓練活動,充分開發場地利用價值。在實踐過程中需要不但提升校園內足球教練員的教學素質,借助一定手段激勵教練員,積極構建一支教育技能強素質過硬的教練員隊伍,經常帶學生參與足球競賽,在實戰中總結經驗,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足球運動能力。
校園足球的內在動力主要是指可以調動經濟市場中經濟個體的力量,支持或者幫助校園足球運動項目的開展。但是從實際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現行的教育機制更加傾向于應試教育,運動訓練過程中肢體損傷、安全事故的責任判定等問題作為阻礙校園足球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部門學校領導及學生家長表現踢足球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學生的專業課學習。因此,此群體一般都會反對學生進行足球訓練,也有部分家長是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害怕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受到損傷,甚至有部分學校為了避免與家長出現教育糾紛,直接選擇放棄開展足球運動,時間一長學生對足球也不再產生學習興趣[4]。基于此現象,相關教育部門必須要及時進行介入,利用行政干預手段要求學校集體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學習成長環境。在保證外部教育環境的前提下,積極推廣校園足球的教育價值,強制要求不可以隨意占用體育課程,若是出現違規現象進行嚴厲處罰。學校方面需要及時提高自我對足球運動的重視,校園足球運動的發展不是自主努力就可以變大變強的,而是需要國家行政干預及校級領導、教師的關注與支持,積極組織成立專門足球領導小組,對校園足球開展情況進行實時信息追蹤,將更多的精力投入至教育活動中,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以大學足球為牽引,構建自下向上的教育引領體系,結合校園足球自身內在驅動力,聯系各大高校、高中、重點初中的足球隊,以此為基礎充分聯系校園足球,使學生家長與教師認知校園足球的價值與發展方向,踢好足球不僅可以上名牌大學,甚至會獲得諸多殊榮。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打消家長及學校方面的顧慮,鼓勵學生自主參與到足球運動。與此同時,學校方面還需要及時組建校園足球安全保險機制。主要是指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一些意外受傷是不可避免的,除了需要引導教育學生注重日常預防與自我保護之外,還需要及時組建與之相關的運動安全保險體系,以此來有效降低運動風險。
在實際開展校園足球運動過程中,學校方面需要聘請經驗豐富的足球教練進入學校,作為足球社團活動的指導教師,為培養我國足球后備人才奠定扎實的物質基礎。相關教育部門則需要借助媒體渠道,加強對校園足球運動價值的宣傳工作,利用新聞媒體與信息手段,為學生構建出恰當的社會學習環境,引導人們正確看待校園足球,在遵循教育發展的基礎上,創新教育模式積極開展足球實訓活動,不盲目,不跟風,緊隨時代的發展步伐,創新研究教育模式,促使校園足球可以得到飛速發展。
綜上所述,在國家行之有效的行政干預下,校園足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發展起來,為不知所措的學生指明了發展方向。因此,學校及相關教師需要及時提高自我對其的重視,創新研發校園足球實踐活動,將其作為強化學生身體機能的物質載體,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優化教育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與興趣,調動社會各界的教育力量,進而從根本上推進教育工作的有序發展。
[1]張廷安.我國校園足球未來發展中應當確立的科學發展觀[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01):106~113,131.
[2]檀偉.唐山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3]曹加奇.校園足球活動體教協調合作機制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
[4]褚琪暉.校園足球背景下中小學足球師資現狀與對策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4.
1.銅仁學院大健康學院;2.上海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