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維
經濟新常態下高職管理會計教學轉型問題研究
范 維
管理會計是企業重要的管理與決策工具。在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管理會計面臨著新的挑戰,也對管理會計教學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經濟新常態為切入點,對高職管理會計教學轉型的背景進行分析,指出管理會計教學的現存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推進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的措施。
經濟新常態 高職 管理會計 教學轉型
當前我國經濟正進入新常態,企業要適應經濟增速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從失衡轉向優化再平衡,調控從總量寬松、粗放刺激轉向總量穩定的新變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結構優化升級,而這一切離不開企業的管理方式的改變。管理會計主要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信息,協助管理者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控制與評價,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如何適應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和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對管理會計的教學進行轉型研究,成為管理會計教學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以來,經濟增速轉向中高速,傳統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創新成為發展動力驅動。在這一過程中,產業的結構優化升級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實現,都離不開科技創新。企業是科技創新的核心主體,而人力資本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如何對人力資本進行合理的確認計量,利用行為管理和薪酬激勵激發其潛力,是當前的重要問題。同時,“互聯網+”的發展加快了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在為企業帶來了新技術和新平臺的同時,也改變了企業原有的生產模式和生產關系。這種變化,迫切需要管理會計與新形勢相結合,創新理論并融合新的思維,同時改革管理會計教學。
2014年財政部發布了《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推動建立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鼓勵高等院校加強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加強管理會計專業方向建設和管理會計高端人才培養[1]。同時,全球兩大權威會計機構: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公會(cIMa)與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IcPa)于2014年11月,聯合發布《全球管理會計原則》,以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體系,提升預測決策能力[2]。然而,目前很多院校對管理會計重視不足,課程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推進高職管理會計教學改革,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是當前教學工作者面對的重要課題。
當前高職院校管理會計課程選取的教材內容,主要包括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預算控制、標準成本控制和責任會計,以及戰略管理會計,作業成本法、價值鏈分析、平衡積分卡和戰略決策等內容。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學的重點在講授基礎知識,如成本性態分析、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長短期決策,而對于戰略管理會計部分投入的課時較少,更多的是讓學生自學或者直接略過。這種注重傳統理論教學,忽視先進管理會計理念的教學內容安排,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且與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不相適應。
當前,大部分管理會計教學內容基本圍繞著基本理論分析進行,過度側重理論教學不僅限制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也制約了管理會計課程的發展。在實踐教學的設置上,管理會計課程配套的的實踐課程設置也不近完善,在這一點上遠不及其他財會專業課程設計合理。比如基礎會計課程配套基礎會計模擬實訓,成本會計配套成本會計模擬實訓,而管理會計實踐課時很少,課程體系非常單薄。
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管理會計崗位所需要的專業技能體現出綜合性的特點,既要掌握成本管理、管理會計方法等基本技能,還需要掌握戰略管理、準確的預測風險等高層次技能。而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教學主要圍繞著教學開展,大多數教師鮮有企業調研和實踐的機會,對新常態下高層次技能類的管理會計方法運用較陌生。同時,由于教師本身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因此在管理會計實務部分的講解難免稍顯吃力。此外,在教學方法上講授仍然是主要形式,課堂中選擇的案例與企業缺乏緊密的聯系且系統性欠缺,過多枯燥的理論講解加之案例與實踐的脫節,導致課堂上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管理會計是一門多學科交叉滲透的綜合性學科,是廣泛吸納管理學、統計學、運籌學等基礎理論而發展出的結合體。案例教學可以通過對典型問題的分析研究,充分展示多學科在實踐中如何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以多角度立體化的思維方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在案例選取方面,可以先通過常見的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入手,再逐漸延伸到企業的情景模式中,引導學生建立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管理會計中的一些經典案例,如邯鄲鋼鐵的成本控制案例、中興通信的銷售預測案例、頂新集團的經營決策案例,由于學生對案例中的企業普遍比較熟悉,因此在分析講解案例時容易使學生自覺帶入案例中的角色,從被動聽課變成主動加入思考,從而實現以案例教學為切入點,加強學生對理論學習的理解和應用。
在傳統的管理會計教學過程中,基本理論部分的講解通常占據了大部分的課堂時間,而對于能幫助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戰略管理部分,則占用了較少的教學資源。企業目前所面臨的經濟環境,需要充分利用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及戰略管理職能,才能做出穩健的經濟決策:產業結構的升級需要由管理會計提供準確的技術創新效率、創新轉化能力等信息;創新驅動轉變的過程需要由管理會計提供全面客觀的績效評價信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于戰略管理會計部分的分析教學,以適應企業外部發展環境的變化[3]。同時,教學內容還應該根據管理會計實務發展進行動態調整,適當增加薪酬激勵和行為管理等內容,以提高管理會計教學與實務需求的相關性。
鑒于管理會計工作所面臨環境的復雜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校內可通過建立管理會計實驗室,利用ERP沙盤模擬等教學模式,通過營造真實的企業經營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并根據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對未來的前景進行預測,制定企業整體的戰略計劃、資金計劃、銷售計劃、成本計劃等多項內容,緊密結合實際模擬操練和企業經營的方法,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機融合[4]。校外實訓基地主要以企業為依托,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以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
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著主導性作用,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因此,作為管理會計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學科知識背景,在精通傳統的管理會計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不斷思考理論界對于管理會計學提出的新問題和新方法,關注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趨勢。同時,學校層面應派遣管理會計教師進
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和調研,為教學積累實踐經驗并收集資料,并對實務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形成適應不同教學需要的案例,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財政部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411/t20141114_1158265.html,2014-11-14.
[2]沈藝峰,郭曉梅,林濤.CIMA《全球管理會計原則》背景、內容及影響[J].會計研究,2015(10).
[3]詹學剛,趙天明.基于企業轉變發展方式視角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職業教育,2016(4).
[4]王芹,孫金金.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管理會計教學改革研究[J].財會教育,2015(8).
陜西省行政學院)
范維(1983-),女,遼寧阜新人,碩士研究生,陜西省行政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