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勛
社會文化探析
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群眾路線的現實思考
李元勛
新形勢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黨在長期艱苦斗爭中探索出的成功經驗和制勝的法寶,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堅定不移踐行群眾路線是黨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把全面從嚴治黨推向新高度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群眾路線是新時期黨領導人民群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勝利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 群眾路線 現實思考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于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針對新形勢下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準則》明確提出了要保持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不懈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旗幟鮮明地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全體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樹立看齊意識,向“四個全面”看齊,向黨的群眾路線看齊,向黨中央看齊。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實現人類社會大變革的決定力量,是促進人類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觀點,同時也是我們黨群眾路線世界觀的依據之所在,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的不竭之源和保持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能否密切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決定著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目的;“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群眾路線直接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和事業的興衰成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民、服務人民的歷史,就是堅持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的歷史。在長期艱苦的革命斗爭和社會建設實踐中,我們黨始終矢志不渝地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群眾路線,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踐行群眾路線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偉大復興的勝利保障,是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然要求。偉大事業是我們矢志不移的奮斗目標,偉大工程是確保偉大事業勝利實現的堅強保證,要把偉大事業和偉大工程有機統一起來,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打鐵還得自身硬,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通過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轉變了干部作風,密切了黨群血肉聯系,解決了人民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這正是全面貫徹落實群眾路線具體體現,同時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
堅持繼承發揚行之有效的群眾路線,賦予群眾路線新的時代內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黨就會失去根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黨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仆。”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更好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保持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把工作做好。
踐行群眾路線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黨能戰勝各種風險和挑戰,始終保持走在時代前列,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必然要求。貫徹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一個永恒不變且常新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一個時期以來,脫離群眾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四風”是嚴重偏離和違背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是當前群眾最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也是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根源。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大案要案,嚴肅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的濫用職權、貪污賄賂、腐化墮落、失職瀆職案件,又要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各類案件,切實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就是在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就是為人民辦實事、排憂解難,同時又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
踐行群眾路線要堅持不懈地抓好作風建設。作風建設關系到黨的形象和威信,作風建設抓的好抓的牢就能更好地踐行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量事實證明,一個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一個地方的事業,興在干部作風,衰也在干部作風。”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風令航標,不僅要在認識上高度統一,而且要在實際行動中堅決落實,以改進工作作風的實際行動來取信于民。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黨必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當好人民公仆。干部心系群眾、埋頭苦干,群眾就會贊許你、擁護你、追隨你;干部不務實事、驕奢淫逸,群眾就會痛恨你、反對你、疏遠你。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決不允許在群眾面前自以為是、盛氣凌人,決不允許當官做老爺、漠視群眾疾苦,更不允許欺壓群眾、損害和侵占群眾利益。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因此,堅定不移踐行群眾路線是把全面從嚴治黨推向新高度的必然要求。
踐行群眾路線要突出抓關鍵少數,發揮領導干部的引領作用和模范帶頭作用。相比廣大黨員群體,領導干部雖居少數,但他們身處關鍵崗位、關鍵領域、關鍵環節,對所在地區和部門、單位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領導干部既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弘揚者,也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這個“關鍵少數”以身作則,大家就會跟著學、照著做;反之,負面影響往往不容小覷。
踐行群眾路線要不斷提高黨員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創新工作方法。以加強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為立足點,促使黨員、干部在深化理論學習中自覺地增強貫徹群眾路線的主動性和堅定性,提高他們的群眾工作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不是百事通,不是萬能的。要做群眾的先生,先做群眾的學生。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要真正悟透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實踐證明,基層是最好的學校,群眾是最好的老師。重不重視向群眾學習,善不善于向群眾學習,是檢驗一名領導干部是否真正堅持群眾路線的重要標志。要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不斷創新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以及微博、微信等現代化輿論工具,創新群眾路線工作方式,使其更富有時代氣息、更有效率、更容易被人接受,以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當前我們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處于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黨要成功應對“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樹立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及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意識,踐行群眾路線,密切黨群血肉聯系,增強嚴的定力,保持嚴的韌勁,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上作出不懈努力,在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提高黨的執政水平上作出不懈努力。
[1]游建軍.論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1~6.
[2]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
李元勛,男,山東嘉祥人,博士研究生,中共中央黨校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建、改革開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