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金莉
淺析孔子的身教思想對當代家庭教育的啟示
嚴金莉
本文從孔子的身教思想出發,為當代父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提供借鑒意義。
身教思想 家庭教育 啟示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之一,他辦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據傳他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他根據自己的博學以及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并提出了許多教育思想,很多至今仍被采用,如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思想。如今,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父母應符合更好的教育孩子,那么深入研究孔子的身教思想就顯得十分重要。
孔子的身教思想注重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化作為意識的一部分,屬于上層建筑,具有潛移默化、深淵持久的特點,孔子的身教思想具體包括三個方面:其一,身教強調對教育者本身的嚴格要求,教育者必須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符合“仁”和“禮”的標準。孔子強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罕》)作為師者,必須言出必行,以身作則,老師的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視學生,比如,孔子告誡學生應該“吾日三省吾身,與人謀而不忠乎?傳不習乎?……”,那么他在自身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做到這三點。事實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一些學習的困難,望而卻步,但是老師的榜樣作用卻是不可忽視的。其二,身教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師者權威以及學生的愛戴。人都是感性動物,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會因為愛戴某個人老師從而更喜歡所教課程,否則將形成惡性循環。其三,孔子受當時時代背景的局限,他的一生致力于恢復周禮秩序,因此在身教思想中,他著重以行為準則規范弟子的行為,又以禮樂規范行為準則之用,作為老師,一定要讓弟子信服君子之道的前提是自己身體力行。
有教無類,首創私學。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他的弟子貧富者有之、老少者有之,他的教育對象范圍十分寬廣,他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辦立私學,接受各階層熱愛學習的人。同時,他還提出有教無類,每個人的智力先天是存在差異的,但面對不同的學生,傳授知識的深度也不一樣,對于接受能力好的學生,知識點可以講述的更多一點,而接受能力差點學生就可以講述的少一點。老師對待不同的學生態度應該是一樣的,都要有師者的慈愛,不能因為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加以區別。
任何思想都有一定的歷史背景,都是時代的產物,都有深深的時代烙印。孔子的身教思想也不例外,我們應該辯證對待身教思想,吸收其中的精華,為當代家庭教育提供借鑒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單元,在我們的觀念中,我們是重視血緣關系的,孩子的培養也是家庭發展一個重要方面,自古以來,私塾曾在貴族子弟中盛行,由此可見,中國自古都是注重教育的,但是私塾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一樣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的教育理念也逐漸傳入國內,無論是古代教育思想還是西方的教育理念,都可以看出教育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其理由大概如下:其一,家庭是孩子長期生活的場所,每一個孩子都是來自一個家庭,在入學以前,孩子生活環境大多都是家庭環境,那么良好的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的語言都是父母傳授的,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有些同學的普通話不標準,但是有些同學從小就很標準,這就是很明顯的受到了家庭環境的影響,如果父母長期在家用方言交流,孩子鍛煉普通話的機會大大降低。“孔子提倡身教重于言教也不失為經典之論因為青少年的特點是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在生活的點滴細節上,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出榜樣,孩子從小就在父母身邊,從父母的行為中,辨別善惡、洞察真偽,言教和身教都是不可缺少的。
首先,父母應更關心孩子各方面的成長,在學校集體中,老師面對更多的孩子可能有時候會注意不到每一個孩子的細微變化,父母可以關注每一個孩子的變化。父母更應該考慮每個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因為僅憑孩子的成績來評價孩子,畢竟學業只是孩子的一方面,不是他全部的體現,父母更關心他是否能夠成人,而后關心是否成才。
其次,父母學會“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漢語大詞典》中“學”的義項有:學習、教法、模仿、描書、學校、學科、學問、學說、學派、述說、訴說等;“習”的意思有:鳥不斷練飛、溫習、復習、練習、熟悉、習慣、教習、訓練等。“時”在楊伯峻的《論語譯注》中被解釋成“以時”“在一定的時候”“在適當的時候”的意思;在朱熹的《論語集注》中被解釋為“時常”。“習”在楊伯峻的《論語譯注》被解釋成“實習”“演習”的意思。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又說:“學之為言效也。”;“學者,將以行之也。”生活處處有學問,父母教授孩子的學問可能比教師更多,父母要敢于承認自己不懂的知識,并鼓勵孩子去探索,從而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從孔子的身教思想中,我們可以明白父母身教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的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的以身作則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強調身教并不是不重視言教,但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重父母行為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盡管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定歷史局限性,但是我們仍可以借鑒其中精華,為當代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宮為民.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11(3).
[2]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47.
(作者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嚴金莉(1994-),女,漢族,湖北巴東人,本科在讀,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