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靜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開展的途徑分析
蘇 靜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大學生在足不出校門的情況下就能夠認識外面的世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接受的信息的深度高于實際信息的探尋者。這樣,就對新時期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 大學生 思想教育
大數據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技術的全面覆蓋,在為大學生自身的生活和娛樂帶來極大的便利的同時,也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雙重影響。“因為其獨特的瞬時性、交互性以及傳遞性等新時期特點,為大學生思想教育提供眾多的開展平臺,但是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的確為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眾多的便利,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晰認識到互聯網并非是十全十美的[1]。大學生在掙脫了高考的牢籠之后,對于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但是眾所周知,互聯網傳播的信息繁冗而且良莠不齊,期間可能夾雜著眾多垃圾信息,這些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高校思想教育的效果。再者,一些大學的教師不能很好地適應時代變化的規律,還在以傳統的說教形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這些都會引起大學生的反感,那么最終教育所達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拓寬了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時間性和空間性
“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互聯網改變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進行信息表達的方法”[2],這無形中就延長了大學生思想教育開展的時間性和空間性。網絡作為一座隱形的“知識寶庫”,這在某種程度上就讓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不只是局限在課堂上的幾十分鐘,也就意味著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汲取知識,完成自我思想上教育。
(二)使得思想教育的方法更加多元化
互聯網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平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執行者如果能將互聯網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思想教育課堂中,采用多媒體投影儀、建立群聊、設立論壇的形式多渠道、多方法地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形式。“讓學生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中體驗互聯網背景下思想教育的新常態,促使學生自覺自愿地接受思想教育,最終達到思想教育的最終目的。”
(一)將互聯網思維帶入思想教育的課堂
大學思想教育工作的執行者要不斷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將互聯網思維帶進實際的思想教育課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老師必須完全放棄我們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而是需要靈活發揮兩者在思想教育中的不同作用,相互補充,相互完善,從而使得自己思想教育課堂具有傳統課堂教學韻味的同時,兼具時代的氣息,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大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提高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的質量和效率。而且將互聯網引進自己的思想教育課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大學教師如何運用互聯網教學也是對其教學能力的一種考驗。新時期大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不僅僅體現在如何站在三尺講臺上,面對一張黑板,手拿一根粉筆,依賴教科書和教師自身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我們生活在新世紀,隨著經濟文化、信息科技不斷進步,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思想意識也不斷改變,所以作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大學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在這個發展的時代將教育和時代的特點相結合,讓課堂從以往的單一化形式轉變為多元化的課堂,讓大學生可以聽到更多不同的聲音,也可以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平。
(二)正確定位自己在新時代思想教育中的角色特征
互聯網進入課堂并不意味著大學思想教育的執行者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全盤將自己的思想教育的任務交付于互聯網。在這一點上,大學教師必須在理性前提的指導下,定位好自己和互聯網之間的角色位置。將互聯網引進自己的思想教育課堂固然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教師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互聯網在自己的整個思想教育課堂之中只是起著輔助性作用,因此在互聯網的課堂中,教師依然不能放松自己需要言傳身教的這一責任,發揮自己在思想教育中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激發學生在整個思想教育過程中的情感共鳴,然后達到最終的教學效果。
(三)建立新的語態形式下的思想教育體系
既然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已經離不開互聯網,那么作為一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實施者,自己必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用自己開放的心態和嶄新的語言體系去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將大學生從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吸引到自己的思想教育的課堂上。這就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的執行者必須放低自己的姿態,拋開傳統的說教形式,學會說新時代符合大學生心理特征的“人話”,運用時尚的網絡用語與大學生進行起溝通的橋梁,拉近與大學生之間的距離。
隨著經濟水平和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與大學生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尤其對于大學生來說,更是幫助了他們的學習,豐富了他們的大學生活,所以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執行者更應該把握時代的新潮流,結合時代的新特點,將互聯網思維引入自己的思想教育課堂,正確定位自己和互聯網在教學中的作用,建立新型的話語形態對大學生展開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動,切實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大責任。
[1]劉云,周希賢.網絡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分析[J].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4(1(:15~17.
[2]向凱.網絡傳媒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J].廣西教育,2016(7(:43~44.
(作者單位:西安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