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桃
“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
李桂桃
作為初中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道德與法治承擔著培養學生道德感和法律意識,規范學生行為的重要責任。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理念和方法也必須不斷更新、與時俱進,才能真正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重點在于關注學生的感受,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日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首先簡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展開“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然后探討其具體應用。
“體驗式”教學 初中 道德與法治
初中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相對來說比較叛逆,而道德與法治對叛逆期的學習對學生在思想道德和對法律的認識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學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課堂內容空洞乏味,學生提不起興趣,不愿參與課堂討論;法律知識太深,太枯燥,學生不理解或者理解有偏差;教學方式單一,導致學生填鴨式的接受,囫圇吞棗等[1]。這都歸因于教學方式選擇不正確。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這就需要教學選擇“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潛移默化的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接受并應用到相關的道德與法治。
道德是貫穿于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善惡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信念對人的社會性的自我和心理約束。而法治是任何人都必須遵守的,具體強制性的法律。兩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一題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實現該目標并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提高初中學生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學的需要思考的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往往追求學生的考試分數,而缺乏讓學生體會和運用所學知識,出現的情況是考試和回答問題時學生都會,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不會用。道德與法治正是對了讓學生能更好的學以致用,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因此體驗式教學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應引起重視。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道德的評判標準來源于生活的,而法治是強制性的。怎么才能在把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法治呢?體驗式教學可以做到這一點。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生活情景,提出一些具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大家一起討論并發言,表達一些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帶著問題和興趣去學習和探索不僅讓課堂氛圍活躍,學習變成了大家的交流探討,還能提高學習效率。課堂快結束時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學生的發言,以小見大引出學習的中心思想。
(二)鼓勵合作探究
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讓大家分組討論研究。分組討論研究是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的有效手段,合作探究問題不僅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感情,還能在討論中讓大家相互有更深的了解。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在分組討論學生對事物有了更深的認識,求知探索的能力也隨之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無形之中也得到提高。討論結束,教師要緊扣教學主體進行總結指導,這樣不僅引導學生對事情進行正確認知,還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在討論探究中把課本中的知識用在日常生活中。
(三)體驗角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初中生處于叛逆并貪玩的年紀。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像演員一樣去扮演一些角色,進行課堂情景再現,這樣不僅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還能豐富學生情感體感,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然后進行角色互換,感受不同的角色的不同心情和思想,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之后提出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讓他們在面對問題時深入思考。比如《提高警惕,遠離危險》一課中,可以讓一個同學演迷路的人,兩個同學演拐騙小孩的犯罪分子,另外一個演求助的路人[2]。然后設計一些問題,提問學生,讓其思考如何回答,怎么做即能幫助迷路的同學又能保證自身的安全等。在表演結束之后教師進行總結,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和應該采取的對應措施。
(四)情感延伸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要讓學生學會思考,通過自身的體驗得到相應的情感啟發與認知,要能做到“學前自己怎么想,學后自己怎么做?”。首先教師可以找一些最近比較熱門的新聞話題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然后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面對類似的問題時能作出正確的選擇。就比如最近的北京地鐵打人事件,如果你是這樣男生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這兩個推銷人員你又會怎么做?如何禮貌的拒絕別人或者讓別人接受你的推銷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來發表自己的觀點,然后進行點評,讓學生認知到不足的同時能夠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
體驗式教學打破的常規的教學模式,將生活化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學,更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體驗式教學是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必然選擇。
[1]許瓊花.基于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1):209.
[2]張蓉.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苑教育,2017(4):96.
(作者單位:廣州永新中學)
李桂桃(1982-),女,漢族,廣州增城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積極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