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利
空中乘務禮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黃 利
空中乘務是面向大眾,面向世界的。高質量,高水平的空中乘務已成為展示公司形象,拉動主要客流量的重要前提。因此,對于空中乘務禮儀的教學,必須重視在重視。從根本上得到大眾的肯定,使民航運輸順利完成。
禮儀 空乘 乘務教學
(1)禮儀的概念: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于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儀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范的總和,所以禮儀是體現每個人外在表現、內在品質的重要途徑。通過一個人方方面面的行為動作與語言表達,可以判斷這個人的思想水平、文化程度與對外的交際能力。甚至于可以判斷出此人是否可以深交。禮儀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同時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2)禮儀的表現:各國有各國的禮儀,有自己國家不同的特色,表現出各國的文化特點。比如,中國人見面或離別時,握手是他們的禮節。握手時,神情要專注,熱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在日本,又是不同的禮節,日本人相互見面以鞠躬為禮,比較熟悉的人見面互相鞠躬以二、三秒為宜。進入日本人的住家前應脫鞋。
空中乘務工作是非常特殊也是非常難勝任的一份工作。它對每一個乘務人員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它要求乘務人員心理,身體素質,職業人格素質,職業技能,職業行為等各方面十分優秀。首先,在空乘服務中,乘務人員會遇到突發事件,這時,乘務人員應該保持平靜。保持頭腦清醒,采取最好的方案去解決,不慌不忙,發揮自己的對外交往的溝通能力,使突發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次,空中乘務人員不僅要有好的外表,還應該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融洽地人際關系以及精通多國語言。這樣他們美麗的外表和內在的完美品質給予一身,更加凸顯出乘務人員對他人對自己的尊重。同時,他們也要有很強呢團隊合作精神。若在空中運輸過程中遇到惡劣的天氣或緊急情況,團隊合作是確保生命安全的關鍵性因素。再其次道德是對全體社會成員的要求,所以乘務人員更要有美好的道德品質。在空乘服務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美德,既體現出乘務人員的素質,更發揚了我國的美好品質。最后,乘務人員,不管是內在還是外表,都可堪稱完美。
(一)針對性訓練與科學的評價相結合
針對性訓練,就是說對學生的外顯部分,比如:形體,著裝,化妝,談吐,發型,微笑等進行重點培養。通過舞蹈的練習和形體的訓練,能使他們掌握走姿,坐姿,站姿等內容。具備這些能力的同時,還能開闊視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期間,我們還可以組織一些技能大賽,比如說:化妝,急救,才藝,禮儀等。在大賽中,有競爭就有動力,大家相互爭優,提高整體素質。賽后,對每個人所切缺的,要加強訓練,提升職業形象。科學性評價,在乘務課程教學中和其他方案活動后。對不同的人針對不同的能力,缺點進行科學評價,促進他們對職業禮儀的應用,改進以往的評價方式。提倡將言談舉止,禮儀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讓他們真正地融入社會進入職業。
(二)情景模擬教學
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我們不僅要記到心中,更加實際的操作出來,真正地用到機會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合理的大賽,我們更應該走專門的模擬場地進行模擬練習,在學校可以建一個模擬場地,時不時的進行模擬,有真實實際的狀況難題和禮儀禮節的的體現,讓讓學員的操作知識得到真正的提升,工作環境中,一是為了讓禮儀知識得到體現,而是學員的體現職業禮儀和規范性進入社會前,我們應該先進去一個小社會,即心里承受能力同時在模擬中,得到更好的知識信息,通過訓練過程中環境的提高會使學員的能力達到一定的提升。
(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教學
教師對學生設定各乘務服務、模擬航空服務每次任務的情境,以活動任務和問題為中心,提出服務過程中的標準和崗位,如:乘務長、頭等艙乘務員、乘務員、廚房乘務員、空降學崗位位職員,學生接受任務后,要認真分析項目的分析,進行角色劃分,并明確自己的崗位和職責,教師帶領學生完成一次飛行任后進行小組練習,每組乘務按照規范的標準,完成一次飛行的全過程,體驗過程中的經歷和種種改進的同時在過程中不足的地方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短處,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分清不同崗位的職員,做好自己應盡的責任,規范性的完成自己的任務,發揚品質。小組中更應該互幫互助禮貌待人,為自己在職位禮儀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空中乘務人員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的規范性,標準化。他們的談吐,交際能力,整潔的外表,美麗的內在品質,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表達了對他人的尊重,使他們的旅行有個舒適的環境。從綜合發展來看,對空乘人員進行技能培養,既有了人際關系,我拓寬了知識面,使自己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既有良好的人文素養,也有良好的科技素養。同時,只有實踐,才能科學的運用到生活中,正常交往,掌握更多的知識。
[1]季正茂.試論空中乘務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4(15):03.
[2]劉暉.我國民航空中乘務人才對策研究[J].航空科學技術,2001(02).
(作者單位:南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