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正
摘 要:民間手工藝是民族活態的靈魂。民間手工藝是民間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生態的重要表現形式。這正是因為民間的文化能夠與百姓的衣食住行相關聯,與民眾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相依附,并且它能夠較為真實、全面地反映出社會的民生、民情。因此,它能在特定時期、特定區域反映社會文化的心理。對它的研究,有可能引申出對社會歷史文化更為深刻及廣闊的思考。
關鍵詞:傳承發展;民間;手工藝術
中圖分類號:J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128-01
民間手工藝是以手工勞動進行制作的具有一定藝術風格的工藝美術,從古至今,手工藝一直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衣食住行中均滲透著手工藝的痕跡,由于手工參與在整個制作過程中,雖然制作材料相同,過程相同,但是制作人的技藝水平、制作時的客觀環境和各種突發的變量使得每個手工藝產品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個性,像孿生兄弟般的相似卻具有各自獨立的精神風貌,這也成為手工藝作品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一、民間手工藝美術的藝術特點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無數滄桑、磨難的民間工藝美術,與眾不同地再現著人類豐富、樸實的情感"任何一個有民族、有勞動群眾存在的地方就能聽到藝術脈博跳動的聲音"民間工藝美術是一種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孕育而成的藝術形式人們為了滿足養生送終,從喜從悲的一切生活需要,創造了各種生活藝術品,它伴隨著勞動人民從荒漠高遠的太古一直走到現在"它沒有條件取材于金銀犀玉,卻得益于天然的、一切唾手可得的竹、木、泥、土、麻、絲等,勞動者的一切真情美意都物化其中正如著名工藝美術學家張道一先生所說: 、就民間工藝美術整體相對于宮廷、士大夫而言,它大多數是粗的、俗的、野的、土的,但粗非拙劣,俗非平庸,野非不馴,土非孤陋,也許正是在這種生產方式和結構中形成的粗、俗、野、土,才使民間工藝充滿著無限的生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民間手工藝的傳承保護在當今社會是重中之重,優秀的民間活態文化是我們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記載著我們老百姓自己的生活習慣,能稱的上口頭活態文化的都是我百姓日常喜聞樂見的民俗生活。民間工藝美術中所反映出的美術形式和工藝技法,更重要的是讓兒童學習存在于勞動人民身上的那種善良、勤勞、堅韌、樂觀和智慧,理解中國勞動人民在苦難重重的生產、生活環境中的浪漫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從而教育兒童在理解民間藝術背景的基礎上,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產生敬仰之情,激發他們對民族文化和對祖國無的限熱愛,樹立歷史責任感"由于社會、個人、體制等很多放面因素從而破壞了很多我們以前自己身邊的事像,沒給后人留下一點古老民俗文化的記憶,長期以來民間文化都是以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藝術,傳承保護沒有一點點的重視,從而處于瀕危狀態。
二、民間手工藝的發展方向——以消費需求為本的發展方向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每一件民間工藝品之中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和勞動人民的精神風貌"它是思想和藝術濃縮于一體的文化結晶"生產方式和工藝的進步使我們生活中的矩鍋匠、磨刀匠、鐵匠等手工藝幾近消失,它們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是他們絕不會消失,手工藝本身存在的意義便是因人的需求為人服務,當人的需求發生變化的時候,民間手工藝人應該順勢而為,以工藝技術為基礎,以人的需求為發展方向,改變手工藝產品的形態和功能,以期手工藝產品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而存活。
國內在2006年開展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計劃,其中手工藝保護和發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吉林省有1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93項省級民間手工藝項目,政府每年主導的各種展會和活動對民間手工藝的推廣和宣傳作用頗大,經過推廣和宣傳,手工藝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知和肯定,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將民間手工藝中的佼佼者推送到大眾視野之中,促進民間手工藝的進化和發展。,每一件精美的民間手工藝品無不溶入了各族勞動人民對親人的深情厚意,無不寄托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它傾注了勞動者熾熱而純樸的情感,因此在美的創造中自然真摯、毫不造作,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再創造,引起了人們心靈和情感上的共鳴,讓人感受到一種生生不息的情感力量"這是延續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正是今天兒童應該了解和繼承的。
三、總結
我國的民間手工藝豐富而瑰麗,機會與挑戰并存,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關注使其有更佳良好的發展環境,但最重要的是民間手工藝藝人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做好自身定位,實現多方面的合作與發展,借力打力,實現民間手工藝的良險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廣敏.民族民間藝術教育的價值[J].集美大學學報,2007(01).
[2]李海平.中國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