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娟 韓亞軍 郭瑩瑩
(1.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510500;2.廣西民族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6)
武術文化旅游是結合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表現形式以及當地的人文歷史環境形成的,是中國旅游產業中新興的特色體育旅游項目。武術文化旅游產業的繁榮有助于我國武術事業健康、良好快速的發展。開發客家武術文化旅游,結合梅州的旅游資源,充分展示客家文化,以客家武術為特色,文化為靈魂,旅游為基礎,展現中國武術與武術文化思想,讓更多的海外同胞及外國友人認識中國武術。
客家武術的概念是近代武術界人士提出來的,指在客家地區流傳、流行民間傳統武術,是一種極具客家特色的區域性拳種,與客家人的生活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古代,由于北方戰亂、自然災荒等原因,客家先民從中原多次向南遷徙,其中唐、宋年間南遷人數和規模最大,主要遷徙至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在遷徙的過程中,客家先民與當地的居民共同生活、交流,在漢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合土著民族文化,形成了在語言、民俗、風情、思想等方面具有獨特風格的客家文化。在明清時期,武術拳種大量出現,客家武術就是這個大的社會時代背景產生的。
2.1.1 普及全民健身運動,提高健身意識
在經濟迅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物質生活越加豐富多彩,“亞健康”成為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人們更加重視健康。為提高全民體質,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一2020)》,大力推行全民健身活動,發展群眾體育[3]。武術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體育項目,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武術文化旅游以技藝為外形,武術文化為核心,是一種休閑、娛樂、健身的文化活動。本文通過實地調查佛山、登封少林寺兩大武術文化旅游城市,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得知,76.8%的人認為,武術文化旅游提高了人們的健身意識,還為部分人提供了工作崗位和經濟收入??图椅湫g本身具備強身健體的價值,強調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動靜相宜、外猛內靜等陰陽法則[5]。因此,開發客家武術文化旅游,不僅為廣大群眾提供適宜的武術產品,還使人們積極地參與其中,促進其身心健康,緩解和消除身心疲勞,增強體質,防范“亞健康”,提高國民的健身意識,普及全民健身運動。
2.1.2 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體育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可以顯現一個民族或族群的文化和精神??图殷w育是客家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保存下來的反應客家人意識的文化活動,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傳承方式??图椅湫g,以客家武術技藝為外在表現形式,體現和反映客家地區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是一種文化的“綜合體”[4]。例如,岳家教的拳理中,首重“三摧”,即“手摧、步摧、身摧”,遇敵進身,主動攻擊,以大無畏的氣概步步前逼,令敵望而膽寒,表現了勇敢無畏的客家精神。長期習練客家武術,能提高身體素質,緩解工作壓力,還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擴大朋友圈,開拓視野,與人友好相處,減少糾紛和矛盾,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使社會更加和諧??图壹暮M馊A僑遍布全球各地,大力發展客家武術,為不同工作領域、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人提供溝通交流的機會,搭建友誼的橋梁,進而促進世界各國和諧共處。因此,客家武術的發展對和諧社會的構建有很高的實踐價值。
2.1.3 推進文化梅州的戰略實施
2015年政府提出要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建設[4]。梅州是全世界最集中的客家人聚集地,僑胞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梅州有客家民系悠久的歷史沉淀、濃郁的客家風情、特色鮮明的圍龍屋以及眾多的名勝古跡,顯示千年古城的魅力。客家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可借助國家“一路一帶”、“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和擁有豐富的華僑資源,將客家武術以一種客家文化及精神為依托推出去,大力宣傳客家武術的健身價值和內在客家精神,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建立一條客家武術文化旅游路線,樹立自己的特色品牌,讓客家武術良好的傳承下去,力求將“全世界有華僑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發展為“全世界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武術”。通過客家武術文化旅游,提高梅州的知名度,同時加快推進文化梅州的戰略實施。
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以體育產業、文化產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3],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到來了新的機遇,其中體育旅游滿足國民健身、旅游等休閑需求,成為新的消費熱點之一。武術文化旅游是一種新型的體育旅游項目,以旅游業的形式將武術和旅游資源深入融合,結合市場營銷模式,打造客家武術品牌,創造客家武術形象,促進商業消費,加快經濟的增長,提高當地人們的經濟生活水平。以客家武術文化內涵為核心,搭建經濟舞臺,創建新型發展模式,通過武術表演的形式,吸引游客的眼光,促使市場經濟的消費。武術旅游能夠給客家人們帶來全新的觀念和思想,迅速提高市場經濟意識,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契機,創造經濟效益。例如:嵩山少林寺、武當山、佛山等武術旅游景點,其中門票、商業表演、特產等是主要經濟收入,當地人利用旅游的資源,創辦游客消費市場,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图椅湫g在梅州這座千年歷史古城形成,是客家文化的特色之一,也是客家人的歷史寫照。客家武術習練民眾基礎廣泛,具備很高的開發價值和多方位的開發模式,對豐富旅游業,推動梅州經濟發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3.1 延續客家“崇文尚武”的教育思想
改革開放后,國家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政策,加大力度發展教育,重視體育和文化知識的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近些年,教育出現了缺陷,學校和家長只看重對孩子的文化教育,忽視了體育鍛煉,導致青少年的身體體質每況愈下。客家人“崇文尚武”,一方面崇尚讀書,特別是梅州地區,形成了“寧愿挑擔、賣柴、做苦力也要供子弟讀書”[3]的優良傳統,素有“文化之鄉”之美譽。另一方面梅州地區有尚武健身習俗,古代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惡劣,客家人在居住的圍龍屋里練習武術,強體防身。封建時期,進入仕途的途徑只有科舉和武舉兩種形式,出現了眾多的文人和武舉人,而梅州的武舉人也帶有一種“文人”氣質,這種“崇文尚武”的思想伴隨著客家人的生活中,延續下來。客家武術可以培養人的品質,磨煉人的意志,豐富人的精神,開啟人的智慧,教給做人的道理,提高人的身體素質。通過客家武術文化旅游的發展,讓國內外的旅游者感受“崇文尚武”的精神,崇文尚武的社會,才是健康向上的社會,崇文尚武的民族才是有光明前途的民族。
2.3.2 繼承民族精神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武術源于生活,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客家武術融合于客家眾多的民俗、文化藝術中,被賦予了堅韌的生命力,得到客家地區人民的認可和喜愛??图胰嗽谌澜绶植嫉姆秶鷱V泛,客家僑胞受到客家文化的影響,通過客家武術傳遞中華文化,不忘民族之魂。將武術融入梅州旅游中,尋找與武術有密切相關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故居,以歷代客家武術人物為切入點,建立武術文化旅游景點,使國內外的客家人以及旅游者感受客家文化和精神內涵,進行文化交流,使世人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引發國民對中華民族驚人的智慧、毅力、創造力的崇敬,激發國人的民族精神和情懷。
2.3.3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確保傳統武術發展后繼有人
中國的傳統武術源于民間,真正的武術傳承人大多數在民間,古老的傳承方式使傳統武術處于一種自我發展和自生自滅的狀態,許多的武術在傳承的過程中出現了斷層,說明了武術傳承的方式有脆弱性的一面,遇到重大的意外事故或者武術技藝的傳承人缺乏時,此武術技藝將有可能滅絕。另外,武術是一種非物質的文化形態,其傳承的方式一般是口傳身授,需要長時間練習和積累,注定了傳承的時間較長,這就要求傳承人要有較好的物質基礎做后盾,才能保證繼承人把傳授技藝作為一項事業來做。因此,在開發客家武術文化旅游的過程中,要借助政府的政策和對傳承人的重視,為客家武術及其傳承人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和物質基礎,使傳承人專心授藝,確保客家武術的發展后繼有人。
文化旅游的開發,價值在于提高人們的健身意識,推動全民健身的普及和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客家的“崇文尚武”思想,促進客家武術持續發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助于武術文化的傳播、繼承與弘揚,及對武術文化的重新認識和發掘,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的振興。
[1]曠文楠.中國武術文化概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客家武術館畫刊[M].梅州客家武術館,1995:4-12.
[3]譚兆風.伍天慧,等.近代粵東北客家武術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9(2):120.121.
[4]李朝旭.嶺南武術形成與發展芻論[J].搏擊.武術科學,2014(11),3.
[5]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走向文化自覺[J].文明,2009(12):8—9.
[6]楊春華,張云麗.平涼崆峒武術文化旅游發展研究[J].隴東學院學報,2013(24),3.
[7]張賜東,李志軍,張媛等.客家文化對客家民間武術傳播發展的影響—以閨西客家地區為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10(5):3-5.
[8]盧玉龍,脹賜東,悶寸亮.閩西客家武術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4.
[9]韓海鋒,王永興.開發休閑武術旅游的可行性及作用[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39-40.
[10]陳義彬.梅州客家文化的旅游開發[J].經濟地理,20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