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進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奎屯 833200)
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的再建構與教學問題研究①
肖進
(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奎屯 833200)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的建設一直是體育課程建設過程中的討論的重要話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如何進行,成為新一輪討論的焦點問題。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進行剖析,從學生需求與社會發展的視角,提出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與教學實施的具體路徑與策略。
高等職業院校教學 新課程 體育 教學銜接
在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類院校體育科學的課程設置與教學計劃已經很難適應體育新版教材對教學的要求。體育新課程對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現有的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體系已很難滿足體育教學和社會對新型體育教師的需求。通過認真研究課高等職業院校與體育程設置,提出了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必須從轉變教育觀念、調整教育視角,更新教體育學內容、轉變課程功能、調整課程結構、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注重教學銜接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是極有必要的。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推進體育學科課程改革來適應新的教育理念,為有效地與體育教學銜接做出有價值的參考。
眾所周知,課程理念指導著具體教學。體育課程作為教學課程的一個重要分支,其課程理念的轉向也必然會帶來課程實踐操作的轉向。近幾年來,傳統體育教學發生了較大的變革。
在一定時空范圍內,傳統體育教學注重對學生的身體的管理,對學生主體的關注則顯得相對薄弱。隨著“全人教育”觀的提出,當下,體育教學全面轉向了對身體管理的突破,更加側重于人才全面的發展。不但體現在對身體素養、心理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人格的全面培養。從課程本身的視角出發,體現在教學實踐之中。有一點是毫無爭議的,那就是新時期,體育教學有了新的轉向。
高等職業院校被譽為未來國家的“匠人”的航母,人才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身體素養的前期建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對于技能為主的學生群體,體能的好劣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發展,同時,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體力活動越發減少。體力活動變得越發重要,學生在職業院校學習時期,需要獲得一定的體育鍛煉技能、鍛煉習慣,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對體育知識的深入認知。培養個體在技能提高的過程中,獲得體育技能、運動習慣等,來增加學生生活幸福度。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育是著眼于培養未來合格的人才,其課程結構設置和調整也要緊緊跟著當下體育的改革動態而變化。找準自己的培養方向和定位標準,適當增加培養人才性質的課程比重。適時增加選修課的課程內容,既要反映體育科學前沿,又要反映體育新課程的教學實際。選修課的課程安排要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可操作性,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的同時,又能拓寬學生知識面。課程結構要求既要保障高等職業院校體育學科規格,還要凸顯體育教師對體育新課程要求的特點,要與其素質高、教學能力強、具有創新型意識的體育教師標準相匹配。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適應體育課教學的需求,也是保證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改的動力源泉。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學科在課程開發、研究現代教學、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反思和學習實踐指導方面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作用。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對學生的培養和引導作用,利用和開發好高等職業院校課堂的示范資源,在教學中發揮學生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特點,讓學生研討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揭示體育現象的規律和本質。讓學生提前介入這種目前體育新課程倡導的探究性學習方式,不僅培養可以培養學生對身心本體的認知,還能將所學實踐性課程有機協調與聯系使課堂鮮活起來。在某種程度上而言,體育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的實施,既是對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挑戰,也是與體育新課程有效銜接的機遇。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的主體作用,注重教學研究方法,做好與體育教改的有效銜接。
高等職業院校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需求和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需求的關注,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動態,懂得學生的真實需要并及時給予幫助與回應。任課教師及時與學生溝通引導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解決學習上的盲從心理。學校也要加強教師與專家交流溝通的機會,通過邀請體育教師、體育專家和邀請體育名師做演講報告會等教學活動,與老師同學交流探討學習的方法,學習他們的先進教學方法經驗,鍛煉自己講課能力指導自己未來的教學。同時,可以通過為教師提供交流學習、觀摩教學的機會,使教師做到真正感受體育課堂氛圍熟悉教學環境,對體育教師知識的鞏固和教學方式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育不僅僅是簡單地促進學生體質,更要從社會角度培養與普及個體的體育知識。在教學中,改進提高實踐教學方法和實踐模式,做到既有室內實踐也有野外實習教學,通過實踐培養學生對體育儀器和體育教具的演示與操作能力,讀圖、繪圖、用圖、制圖的能力。增加與體育教學內容所涉及的身體特征、鍛煉規律、心理特征等內容,來拓展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深入認知。注重培養高等職業院校體育學生的體育思維能力,培養其用“可持續發展”觀來研究解決體育現象和體育問題。同時,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師應結合體育新課程轉變教師角色,倡導研究性探究性教學模式,改變教師以往的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向以教學方法和學生為中心的師生互動式教學方式轉變。
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材與普通本科院的體育教材相比,內容的選擇更應該注重現實性、超前性和準確性,還要符合教學體育新課標提出“課程要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的基本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未來的體育教師高瞻遠矚,才能在體育教學中使學生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讓學生運用所學體育知識理解與服務于自身的體育活動。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也要不斷適應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需求,增加體育課改的新成果和新理念。教學內容應以人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為課程設置理念,使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育人才培養與體育教學實現完美的結合。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高校體育學科的不斷發展,對高等職業院校體育科學提出了新的任務與要求。同時,由于體育教師的化趨勢與定位,對高等職業院校體育科學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做到與時俱進,完善改進已有課程體系,注視教學研究和教學觀念的轉變,做到與教學實際相結合。逐步推進教材更新和與體育的有效銜接,提高畢業生綜合應用能力,不斷為社會輸送優秀的人才。
[1]付景保,陳淑蘭.基于體育課程改革的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101-105.
[2]張軍海,魏立濤.體育新課程對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河北大學學報,2006(6):731-736.
[3]趙捷.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設置與體育教學對接研究[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6(1):32-34.
G807.02
A
2095-2813(2017)09(b)-013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6.131
肖進(1967,3—),男,漢族,四川資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訓練和學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