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
(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體育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啦啦操體育運動發源于美國,其動作及節奏多融合了大量爵士舞、街舞及健美操等不同舞蹈元素,在美國文化的不斷熏陶下逐漸進化與演變而成,注重表現舞者的個性化。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國文化的交流也不斷地深入,2005年我國引進啦啦操,使其逐漸成為我國體育教育體系中的新興課程。近年來,我國諸多高校逐漸開展了啦啦操錦標賽及啦啦操聯賽等啦啦操交流活動,使更多的學子感受到了啦啦操帶來的獨特魅力。啦啦操在高校中的推廣,不但可以有效地促進高校學子間的交流,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增強學生體魄,有效促進學生心身健康發展,使高校校園文化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啦啦操在高校中的推廣,受到了我國高校教師與學生的歡迎和認可。樂感訓練作為學習啦啦操的重要環節,開展啦啦操教學時,注重訓練學生的樂感,可有效促進學生快速掌握舞蹈動作要領和節奏旋律,使啦啦操的獨特魅力能夠更加充分地表現出來,從而提高啦啦操的教學效率。
啦啦操是一項集音樂、體操、舞蹈、健身及娛樂于一體的新型體育項目,往往參與的人數較多,舞蹈風格充滿活力,表現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舞蹈動作充滿了青春力量,屬可多人參與的舞蹈集體項目。因此其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性、觀賞性和心理學的價值,高校體育教學中加入啦啦操體育項目,對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1]。啦啦操屬集體性運動項目,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求各啦啦操成員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形成一個團結的團體,同時還主張張揚個性、積極熱情,充分表現出每個啦啦操成員的不同舞蹈表現能力和舞蹈張力。通過學習啦啦操,可提升學生的交際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啦啦操作為一項具有競技與表演特點的運動項目,學生在參加啦啦操競技比賽的過程中,不僅能培養集體榮譽感還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使學生感受到置身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的樂趣,準確定位自己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近年來,啦啦操在我國高校的普及概率逐年上升,許多高校的啦啦操訓練如火如荼地展開,成為了許多高校體育課堂中不可缺少的項目,而舞蹈啦啦操是啦啦操教學的重點部分。舞蹈啦啦操具有節奏感極強、動感活力及音樂配合度極高的特點,是具備藝術特點的一項體育項目,其充分融合了多種元素為一體,包括音樂、體操、健美以及舞蹈。正因為如此,在訓練過程中,舞蹈啦啦操將會與音樂存在緊密的聯系。從訓練的角度來講,在訓練時一方面要恰當地配合音樂節奏進行,完成其相應的動作;另一方面啦啦操的每個動作的變化需配合音樂節奏變化進行,從而形成具有變化的舞蹈動作。因此,可以說舞蹈啦啦操的教導中,其本身具有節奏感、旋律性,確保每個標準動作以及動作的變化,都與音樂配合,保持節奏和旋律方面的統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學生在表演啦啦操時,注重將舞蹈動作節奏與音樂節奏旋律相結合,將啦啦操舞蹈融入到音樂節奏中去,舞蹈啦啦操的動作是一套連續性的運動,同時教師還要訓練學生借助音樂的節奏來找到動作節奏的規律,使舞蹈的美感與啦啦操節奏感達到共鳴,教師在教學啦啦操的過程中,樂感節奏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注重這個方面的培養,因為音樂節奏貫穿著整個舞蹈啦啦操教學的始終,因此對于每個學生,應在啦啦操的訓練中注重節奏感的培養和訓練,讓學生把握音樂的節奏,以便為之后的訓練做好準備。啦啦操的進一步學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掌握音樂的含義、蘊含的情感、表現的意境等,以便能夠通過標準的肢體動作將音樂的內涵詮釋出來,因此進行舞蹈啦啦操訓練時要將樂感訓練作為重點訓練項目[2]。
因舞蹈啦啦操本身融合多種元素,因而在表現形式方面也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常見的有花球操、街舞元素、自由舞元素等。鑒于每一種風格的不同,舞蹈啦啦操在訓練中的難度、風格等各異。這就需要教師在舞蹈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之中,結合學生的學習深入情況,篩選出適合的音樂類型,教導不同風格的啦啦操,以便讓學生能夠快速掌握舞蹈啦啦操,同時可以接觸和學習不同風格的啦啦操。在舞蹈啦啦操的教學中,不同的音樂有其節奏與旋律的特點,并能夠直接影響舞蹈啦啦操每個動作的節奏、變化,因而教師需教導學生識別、區分及掌握各音樂風格,才能根據不同的風格的音樂完成表現出不同的舞蹈及操化動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多種風格的音樂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拓寬學生舞蹈的知識面,還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充分體會音樂的意境與內涵并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利用自身的舞蹈表現力來做好各個動作,完成相應的表演。在此過程中,還能激發表演者的創作靈感,從而能夠對舞蹈啦啦操進行創新和編輯,使舞蹈啦啦操編舞更加完美,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啦啦操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體會到舞蹈啦啦操的樂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教學啦啦操的過程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接受不一致的舞蹈訓練,因此教師應將不同舞蹈基礎、不同舞蹈素養水平的學生區分開來,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基礎舞蹈素質的啦啦操學生,進行由基礎到深入、由簡單到復雜的科學教學,使基礎較差的學生能進一步地提升自己的舞蹈基礎水平。進行不同階段教學時,教師還應該注重每個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選擇不同節奏的音樂進行教學,這樣才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不同音樂的節奏,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舞蹈動作與不同風格的音樂[3]。加強培養學生根據不同音樂節奏的強弱、快慢及音調的高低變化舞蹈動作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控制領悟力,另一方面學生也加強訓練,不斷提高自己的舞蹈表現能力,扎實舞蹈基礎后才能熟練地應用自己的舞蹈技能將不同風格的音樂表現出來。
每一套啦啦操的規定動作均有著與之相應的音樂風格,學生在長期的舞蹈啦啦操學習中,不斷重復地聽同一類型的音樂,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審美疲勞的現象,進而產生抵觸心理,所以教師在進行啦啦操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啦啦操訓練,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選擇出不同風格的音樂展開教學工作。現代文化的快速發展,高校學生大多緊跟潮流,教師進行教學時還要適當選擇當前比較受歡迎的迪斯科、流行歌曲、街舞音樂及搖滾等充滿活力的音樂進行教學,給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活力,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受。運用風格各異的音樂配合動作,從而使動作與音樂節奏緊密融合,那么學生經過堅持不懈的訓練,就可以做到隨著音樂風格特點,跳出具有不同特點的舞蹈動作。在此情況下,學生可以在各種音樂風格中學習到更多的舞蹈動作,掌握難度更大的動作,最終就能夠應用不同的舞蹈動作詮釋不同風格的音樂。
在我國,啦啦操還屬一項新型的體育項目,教學方法還有待完善,因此教師在教學舞蹈啦啦操教學工作時,要不斷深入研究啦啦操的教學方式、方法。要提升啦啦操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還應用不同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帶動學生對舞蹈啦啦操進行深入了解,同時還將樂感訓練放在啦啦操基礎訓練中的重要位置。樂感訓練對于舞蹈啦啦操來說極為重要,且會伴隨學習的過程。教師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對樂感的掌握,加強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啦啦操編舞能力。同時,學生不斷深入理解音樂樂感,才能在舞蹈啦啦操動作中掌握要領,準確完成各個動作,準確配合音樂節奏,從而真正領會舞蹈啦啦操的獨特魅力。
[1]葛智斌.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學中的樂感訓練[J].青少年體育,2015,2(3):61-62.
[2]周丹,宋波.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學的樂感訓練[J].運動,2014,6(2):99-100.
[3]陳風.高校舞蹈啦啦操教學的樂感訓練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5(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