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摘 要: 在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加強學生的美育教育,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上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美術科學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升學生技能上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關鍵的作用。鑒于此,美術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具有一雙智慧的雙手。剪紙課是美術教學的組成部分
剪紙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教育教學中是良好的教學資源,特別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剪紙課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特點,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剪紙又叫窗花、剪畫,是一種傳統的藝術形式,在民間美術中受到廣泛的歡迎,比較普及。我國民間剪紙藝術在西漢時期就形成了,經過唐朝宋朝的發展,到明清以后逐漸走向成熟達到鼎盛狀態。剪紙藝術像是一杯濃厚的茶,歷久彌香,猶如一株常青藤,雖然古老,但是長青,而且具有普及性、審美性、實踐性等特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小學美術教學需要融入剪紙課程,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動手能力。
但是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中,剪紙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制約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教學設施簡陋、學生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師資隊伍有待提升,不利于剪紙課的有效進行。教師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從當前剪紙教學看,剪紙教學比較注重技術與文化,單純注重學生技能的傳授,讓學生怎么教、怎么折,讓學生照著做,忽視學生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師關于剪紙的材料比較少,上剪紙課的時候,不同階段的美術教學內容基本一致,缺少層次感。再次,剪紙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與符號,教師和學生對此感覺都比較陌生,這些都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逐漸掌握與應用。但是一些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最后,在低年級剪紙教學當中,某些教師因為擔心上剪紙課的一些工具對學生造成傷害,直接將剪紙這一內容跳過,導致學生無法從基礎上接觸到這一藝術。
一、課前做好準備工作
剪紙課程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引導學生根據老師的布置,有針對性地查閱資料與圖片,準備好需要用到的資料,為學習做好準備。只有做好準備工作,才能讓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下去。生活中處處有美,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觀察,有效地積累各種資料,在美術學習中一起學習與運用。
二、課堂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在美術剪紙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潛能的挖掘,注重個性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逐漸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性,逐漸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鍛煉學生的能力,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漸提升學生的素質,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浙美版第九冊第4課《小盒子大舞臺》的時候,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合作,發展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在制作過程中,同學生之間自由地組成小組,工具與資料相互借用,在技能上相互切磋、交流、合作,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德育因素。通過手工藝品的學習、制作,豐富學生的精神財富。并且讓學生明白與了解自己的幸福與生活要用自己的雙手創作,促進學生手腦協調能力,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耐心、細心、整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監制課程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與健康的審美情趣。具體來說,引導學生發現美、創造美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結合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剪紙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及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結束外部媒介,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啟發學生想象,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例如,在學習浙美版第九冊第17課《蟲蟲大聚會》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動物王國》這篇故事,讓學生的情感逐漸融入故事情境中,在故事講完之后,學生會感覺故事里的動物仿佛都有了靈性,引入主題,我們今天還要來和小動物們做朋友,并且讓幾個學生說幾個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學生的學習欲望一下子被激發,都忙著設計自己的“小伙伴”,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最大限度地激發,最后再設計一個動物王國聚會的主題,學生馬上干勁十足。
2.學會欣賞,探究方式方法。美術課是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的過程,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從生活中的每一處發現美。例如在學習浙美版第五冊第10課《彩墨游戲》這部分的時候,以彩墨游戲為主要方式,欣賞一些大師的作品或者同齡小朋友的作品,從中發現不同的創作方法,認識點、畫、潑、灑、印不同的方式,感受不同的魅力,體驗游戲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創作,提高其動手實踐能力。
3.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學生懂得制作過程后,就有動手嘗試的愿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大膽嘗試,觀察學生的制作情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總結教學重點與難點,讓學生集體探討,共同解決,排疑解難,逐漸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
4.相互合作,共同進步。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從美術學習規律出發,或者在制作有困難的時候,需要學生對美術知識有深刻認識的時候,需要以群體影響個體,個體與群體相互影響。因此,在美術學習中,要相互觀察、相互促進,結合眾人智慧,共同努力,共同提高,找到彼此動手實踐中的問題,解決相關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5.發展學生的個性。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與方法,給學生留下創新機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與思維方式,對一個問題會從不同角度處理,在動手制作過程中,不同學生會采取不同方式創作,嘗試學會運用各種工具與材料,鼓勵學生創新,在創新求異中實現個性張揚,逐漸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與創新能力。
6.打破時空,靈活處理。美術課時間有限,課堂上往往有些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品,這時就要靈活處理,鼓勵學生課后繼續做完美,并定時檢查督促,引導學生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endprint
三、完善剪紙課程教育教學方法
剪紙課程教學與其他美術課程的方法基本上是類似的。在新課程改革下,需要轉變教學理念,美術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方法。一般來說,美術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種:解說課:教師將美術剪紙課程的歷史、代表作品、基本原理、基礎知識講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具有動手實踐的欲望;問答課:教師在講解一個主題的時候,要結合該主題進行提問,讓學生了解剪紙的知識、原理,讓學生鞏固知識,為動手實踐積累一定的基礎;討論課,結合一定的主題,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討論;練習型:剪紙課程需要進行大量實踐練習,這樣學生才會具有熟悉的技能技巧,在練習過程中體驗剪紙與創作的樂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適時引導,多給學生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對自己與同學的作品、名家作品進行分析,逐漸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鑒于此,美術教師要從實際教學活動出發,完善教學方法,集中不同類型的課程相互融合,激發學生動手創作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上剪紙課程的時候,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年齡、思維、認知發展還不夠成熟,不要一味地督促學生,要從自己的教學方式、授課方式出發,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逐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自主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具體來說,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自主性學習就是在學習工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題,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剪紙,才會感受到學習的魅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挖掘潛能。特別是欣賞剪紙課程的時候,學生憑借自己的直接欣賞會受到自己知識、經驗、能力的限制,感受到更加深層次的內容。這是他們親自感受到的,教師在上課之前要為學生留下時間,搜集一些與剪紙有關的材料,有備而來,更好地欣賞,縮短與剪紙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剪紙產生興趣,只有有興趣,才會有動手的欲望。
2.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鼓勵。教師需要知道,對于學生來說,表揚、贊賞、鼓勵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面對學生的作品的時候,不僅從作品的本身評價作品的好與壞,還要根據學生動作特點、原有的知識經驗及其表達的思想與欣賞學生的作品,希望教師對學生的作品給予鼓勵,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在以后學習中,動手欲望會更強烈。
3.與學生交流,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在備課與生動講述的基礎上,還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實現雙向的交流,教師需要走到學生中間,以朋友的身份,以真誠的態度與學生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創作,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教師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不適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需要與學生相互交流與合作,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逐漸提升學生動手能力。例如,在剪一些簡單圖形的時候,可以師生之間共同交流,剪“喜”字的時候,有的學生是對稱軸減法,有的學生是直線剪法,教師需要與學生探討每種剪法的特殊之處,然后接下來討論雙喜字的減法,同樣的方法,學生有了經驗,更快樂地嘗試,有一種成功的愉悅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動手實踐,提升實踐能力。
4.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與創新能力。學生的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再加上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小學美術剪紙課教師要注重加強學生的個性教育、創新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并且將這種潛能發展為具體的實踐成果。鑒于此,教師在深刻地理解剪紙技巧、符號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探索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新設計,大膽探索,將學生的創新激情最大限度地發揮。為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與動手熱情,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組織學生引導美、感受美,通過自己的感受創作東西,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作能力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五、積極評價,優化課堂,激發學生動手實踐的欲望
在學生完成動手實踐后,教師需要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動手實踐中的問題與不足,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促進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筆者在每次結束教學的時候,都選取有特點的學生作品展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教學中,讓學生之間介紹制作意圖,并且相互評析欣賞,產生學習沖動,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下一次的探究與實踐活動中,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會被有效提升。為了更好地提高動手制作能力和美術實踐創造能力,筆者更開辟展覽陣地,將學生的優秀作品定期展出,供師生欣賞學習交流。
總而言之,剪紙藝術是中國的傳統民間技術,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承載著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勞動熱情,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剪紙課程的融入有利于對美術教學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讓學生有效地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的想象能力、創作能力得到發展,有利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并且在其中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因此,在剪紙課中,教師需要加強學生對剪紙藝術的關注,通過剪紙,感受民間文化藝術的魅力,自覺地保護傳統文化,增強審美能力,提高動手實踐、手眼協調能力,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廖春鈺.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4(24).
[2]劉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研究[J].明日風尚,2016(10).
[3]朱曉紅.中國剪紙藝術欣賞與創作[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
[4]易心,肖翱子.中國民間美術[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5]陳山橋.民間剪紙技法研究:花草紋樣剪法[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6]王承昊.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7]楊建濱.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傅幼康,徐建.有效教學:初中美術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