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治
【摘要】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的教學質量抓起。但是由于農村小學教學點的特殊性,致使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普遍不高,令人擔憂。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教學點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 小學 教學點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34-01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繁榮,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進城務工,農村人口減少,家長和學生都想接受優質教育資源,到城鎮上學或轉學,生源自然減少,我所在地方有一些經濟條件比較落后的地區,有的村子只有幾十名學齡兒童,有的甚至都不到十幾個。對于這樣的情況,如果不在該村莊設立教學點,那么學生們就需要到七、八里以外的學校上學。而且凡是這樣的地區交通即使便利,學生們獨自或者結伴走那么遠去上學,路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家長按時接送,也影響務農,增加村民負擔。因此便出現了農村教學點,就是在這樣的地區設立一個教學點,配置幾名教師,對各個年級的學生進行各個科目的教學,缺少專業教師。通過對教學點的調查研究我們發現,教學點的教學質量不盡人意,有個別學生甚至會出現個位數的成績,而且整個教學點的及格率與優秀率都低于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指標,學生們的學習發展情況實在令人擔憂。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對教學點的具體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其發展特色,找出制約其質量的原因,然后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癥下藥,提高農村小學教學點的教學質量。
一、進行相應的政策傾斜
我們都知道教學點的環境比較艱苦,所以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政策傾斜和財政補助。其一,教學點的師資力量嚴重缺乏,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出現沒有跟班教師的現象。社會及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制定多種優惠政策,儲備充分的且高質量的教學點師資隊伍,鼓勵專業能力和責任心比較強的教師到教學點進行教學工作。其二,教學點的教師大都待遇不高,致使他們缺乏工作激情。教學點本身的教學環境與條件就比較落后,如果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下,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可想而知。教師的工作懈怠了,教學質量當然也就得不到保障。教育行政部門要提高教學點教師的薪資待遇,并獎勵他們高額的薪資補助,具體補助金額與教學質量掛鉤,從薪資方面激勵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推動教師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其三,加大對代課教師的扶持力度。農村教學點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使得外地教師都不愿意留在那里專心工作,由此便出現了很多本土的代課教師。教育行政部門要對代課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薪資水平,激勵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點的教育教學事業。
二、加強對教學點的管理
事實證明,管理出成績,規范化的管理是確保教學點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其一,督促教學點的教師積極、認真的開展教學工作。校長、教導主任、科負責人要不定時的到教學點進行聽課,評課以及檢查教案和作業的批改情況等。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后及時指出,并給出指導意見,從而在具體的指導過程中督促教學點提高教學質量。其二,對教學點的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不僅要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還要對教師進行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的培訓。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使他們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要求教師發揮教學點的教學優勢,進行因材施教
教學點中一個教師進行著整個班級的教學工作,與學生的相處時間比較長,加上學生人數不多,因此教師能夠全面的了解到每一名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習掌握情況。這就會形成一定的優勢:其一,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展開分層教學。其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學習情況打亂教材教學內容的順序,使課堂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點的負責人可以要求教學點的教師通過發揮教學點的教學優勢,切實提高教學點的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提高農村小學教學點的教學質量是一項十分艱巨而又辛苦的工作,它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加大扶持力度進行政策和資金的傾斜,需要上級領導加強管理,需要教師發揮教學點的優勢進行因材施教。作為一名教學點的負責人,要耐得住清貧與寂寞,明白自己對于教學點教學質量工作的重要影響,積極的開展各項教學工作,本著高度的責任心與使命感,切實提高農村小學教學點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無悔的事業,有情的校園——以大別山區某農村小學教學點為例,談農村小學教學點管理策略[J]. 吳玲玲. 新課程(上) 2017年02期
[2]關于辦好農村小學教學點相關問題的探討[J]. 胡碧姣.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年06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