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暴力行為日趨嚴重。本文從心理教育角度探討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暴力發生的內在和外在原因,從而提出防止中職生校園暴力的對策: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家庭教育與凈化社會環境,以此三方面為抓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有效抑制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暴力現象。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校園暴力 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35-02
1.前言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屢見不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與討論。中等職業教育由于其特殊性,校園暴力事件頻發于中等職業學校中,中職學生成為暴力行為問題的多發群體。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中職生這一特殊群體產生該問題的原因,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探尋學生妥善處理暴力行為的方法,以期待能有效減少青少年校園暴力現象,創造一個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
2.中職校校園暴力的原因初探
2.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問題往往就是家庭的問題。家庭暴力是校園暴力頻發的誘因之一。有關調查顯示,在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的家庭中,青少年施暴行為的發生率只有15%,而在經常性地使用暴力方式解決問題的家庭中,青少年施暴行為的發生率高達32.4%,是前者的兩倍[1]。有些家長教育孩子缺乏方法,習慣性用暴力解決問題,在這種狀況下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容易學會暴力,成年之后往往也會采取同樣的方式解決問題。
2.2 學校因素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步比較晚,雖然近些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整體而言,基礎差的事實還是存在的。其次進入中職校學習的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初中時學習成績不夠理想,是初中學校里、班級中的“落后生”。這種被貼了“落后生”標簽的青少年缺少歸屬感與認同感,容易對老師和同學產生對立情緒。而學校開設的心理健康課程對于“校園暴力”這一方面尚且存在不足,內容枯燥、形式單一,未能真正解決問題。
2.3 社會因素
當今社會,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化給人們帶來了便利,我們可以下載或者在線觀看各個國家的影視作品;青少年們的娛樂方式也多種多樣,網絡游戲是選擇之一。但是影視作品、網絡游戲中充斥著大量暴力元素,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重要階段,社會環境對他們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如果長期耳濡目染暴力元素,未成年人會不自覺地模仿暴力行為。其次,我們發現一旦發生了校園暴力事件,媒體為了能博人眼球,增加閱讀率,傾向于對暴力事件的細節以及血腥場面進行描述與渲染。的確,現代社會信息的快速傳播我們無法屏蔽,然而這樣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是負性的。
3.防止中職生校園暴力的思考與對策
3.1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作為傳播知識文化的教育場所,學生的學習成績固然是一方面,但是學校仍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尤其是在中職校,更應該重視中職生的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心理素質等等。
現代心理學認為,大量的攻擊行為源于長期被壓抑的負性情緒,看似突發的惡性行為背后有著長期被忽視以及未被滿足的心理需求[2]。對此,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以校園暴力為主題的團體輔導,以小團體的形式讓學生參與進來。幫助學生用合理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要,提高人際交往水平,積極應對由挫折、沖突、焦慮等帶來的心理壓力。
3.2 重視家庭教育
青少年出現暴力行為的原因與家庭教養方式與成長環境有關。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采取民主型的教養方式。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與其多交流,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出現錯誤時,父母要注重引導,不使用暴力,給予孩子健康的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自我情緒管理,盡量避免在被孩子激怒時、生氣時管教孩子;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氣氛,避免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打架,表露憤怒和矛盾。
3.3 凈化社會環境
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我們應該積極營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氛圍。
互聯網是青少年接觸暴力信息的主要來源。網絡對于青少年校園暴力的負作用不容忽視。凈化社會環境,建議對影視作品和網絡游戲等設立暴力分級制度,嚴令禁止青少年觀看暴力等級高的影視作品或者進入血腥暴力的網絡游戲。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宣揚社會正能量,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其次,社會媒體對于校園暴力事件的報道應基于事實,不應夸大,突出細節。我們倡導媒體在報道負面新聞時,給予正面的引導。
中職校學生校園暴力的形成有其普遍性與特殊性,因此,控制與預防校園暴力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需要協同學校、家庭與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所成效。
參考文獻:
[1]張艷琴.青少年暴力行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17.
[2]張麗娜.從“校園欺凌”現象頻發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 教育與裝備研究. 2016年第8期: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