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瑩
【摘要】隨著時代的經濟發展和教育的不斷改革,高校的教學管理模式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而“微時代”的來臨又再次為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來看,很多行業都緊抓時代發展的潮流,實現網絡化管理,而高校教學的管理在這方面也一直努力實現新的突破。本文主要從當下社會發展情況為根本出發點,以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進與創新為目標,對當下教學管理模式做合理分析并給出應變舉措。
【關鍵詞】微時代 高校教學 應變舉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41-02
引言
現如今,創新已經成為了新時代大背景下各行各業的追逐目標,對高等教育而言,創新更是極其重要的。隨著我國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實施,高等教育面臨的環境發生著顯著的變化。也正是因為這樣,各大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創新也成為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鑒于此,本文將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進行理性分析,在結合社會發展現狀進行綜合討論,在最后得出對于高校教學管理應變舉措的建議。
一、為什么高校教學管理模式要進行創新
(一)時代發展的要求
近些年來,各個高校招生的比例越來越大,許多高校都以擴大生源來提高學校優秀生資力量的建設。與之前相比,我們不再推崇精英教育,而是普及大眾教育。從1997年開始我國的高等教育就開始推行擴招,我國的招生率就處于大眾教育的水平了。這種變化也對高等教學的管理模式、教學理念、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微時代”的來臨,也只是高等教育漫長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我們應當順應這種發展變化,切實改進教學管理模式。
(二)人才培養的要求
高校是新一代青年力量聚集的地方,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改革,社會各界對于人才培養方面也越來越重視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不再僅僅是生產人才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1],正是因此,近些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那么,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高校的人才們不僅要掌握某一專業的技能,還必須擁有健全的人格和善于處事的能力。為了使大學生們能夠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需求,各大高校必須讓學生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對于人才培養等方面也應當作新的規劃。
(三)高校發展的要求
高校在招生方面的變化導致了高校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問題,實際管理效率并不高。特別是越來越多的高校都是跨校區建設,在教學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難度和疏漏,使得校園文化分散、管理難度增強。
二、對高校教學管理模式的建議
(一)教學理念的革新
高校教學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為本”,這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價值取向,應當在高校教學中得到實踐。最重要的是,高校教學要允許學生之間差異的存在,尊重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并給予學生適當的空間,使得學生人格的塑造與能力的培養能同時進行。因此,各個高校要盡可能的營造和諧的校園氛圍[2],使得學生們能夠在積極、樂觀的文化中快樂學習與快樂生活,良好校園文化的建設對于學生個人性格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在教學方面,高校教師要切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并且充分運用現代化科技,盡最大可能讓學生接受到更多對他們的人生發展有利的東西。
再者,高校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專長,人才的培養應當是使用于各行各業的。因此,各高校可以充分發揮本校優勢,把所擅長的東西做到最好,不必和其他高校盲目相比。只有突出個體優勢,才能綜合發展,這也是當今社會各大高校共同發展之道。名校的產生跟學校的地理位置、建校規模并沒有什么直接聯系,只有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的學校才有可能成為一流的大學。
(二)注重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是各大高校的發展目標和評判標準,因此必須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首先,教學管理制度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適應于學生的發展狀況,在一定范圍內可實施彈性管理。高校應注重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的發展,使得學生能夠盡可能的選擇自己愛好的專業,同時這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機會。其次,高校應該注重教學實踐,而不是一味的只突出理論教學。只有通過實踐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才能使學生們在畢業之后盡快融入工作模式當中。最后,高校應當努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在如今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只有不斷運用知識武裝自己,才能適應社會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時代”的來臨對高校教育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高校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對教學管理模式做出新的改變和創新,努力培養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朱雪蕾.信息時代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3,(04):99-101.
[2]郭惠聰.新時代高校教學管理創新初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105-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