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芬
?
我國體育教師由來的歷史演變研究
潘建芬
通過對體育期刊文獻、老資料和舊記載等資料的收集和梳理,對近現代體育教師的歷史來源及其發展演變進行研究。體育教師來自社會上各行各業,可謂魚目混雜:有體育專業畢業生,有非專業人才,有兼職教授體育的,有來自軍隊營牟的,更有濫竽充數的。從歷史演變視角考察百余年體育教師的由來及演變顯著特性,對于清晰描繪體育教師的“歷史像”、理解體育教師的特質角色有著重要意義。
體育教師;由來;歷史演變
教師是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之一。百余年前的清末年間,從德國來的體操和從日本來的“體育”第一次出現在了中國古老的大地上,中國有了被稱作“體操教師”的職業。1942年國民體育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在《擬定體育專業保障辦法案》中,提出“體育為一種專門學術,體育教師為一種專門職業”。體育教師職業從無到有、從沒有正式接受過完全培養的、非教師的社會人士、技藝師傅或教練逐漸轉變為由體育院校、師范院校畢業的體育專業人才來擔任,體育教師逐漸從非正規朝著規范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在體育教師由來和形成“史”的追溯梳理上,探索體育教師形成的源、過去的根、史程的路,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體育教師的“歷史像”,從另一個角度解讀體育教師的角色地位,從另一個角度促使體育教師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與成長。
由于其起步、來源的結構和特點,近代體育教師來源于東洋浪人、舊軍人、武夫、師傅、警察、教練等各色人等,像教師的不多,且大多為非專門人才,合乎體育教師資格者很少。這樣一群被人們認為是“江湖賣技之流”、“只知跑跳不明學理而遺害青年”和“不能望其對學校及社會有所貢獻”的人,處于被輕視的社會底層,受到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
1.1 清朝末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清朝末期國內無培養體育師資的專業學校,那時的體操教師,有舊軍人、有東洋浪人、有留學生各色人等,唯獨像教師的不多。教習多采自武備學堂畢業生,開課的學堂,其教師除極少數是留學生和從日本請來的洋教習外,大部分由軍人充任[1]。由于強調培養“軍國民”,學校體操教師多以營牟之士充任[2]。這個時期學校中由軍人濫充體操教師、兵牟濫竽充數的現象難以根本改變。
1.2 軍閥割據時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在軍閥割據時期,中國有了自己培養的大學畢業生任體育教師。中國的體育本來是很幼稚的,而養成體育專門人才的學校又是“寥若晨星”,僅有東南大學之體育系,北京師范大學之體育科和幾個體育專門學校[3]。這個時期的體操教師,主要還是舊軍人、武夫、東洋浪人、留學生各色人等,是“張三李四”可瞎串的,也是唯獨像教師的不多。
1.3 國民黨省政府時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這時的體育教師,大多為非專門人才。教師之程度太低,大半為其他體育學校畢業生,大學畢業者絕無[4]。學校因經濟不足,于是體育一科,有級任或鄉村師范畢業生任之[5]。但現有的師資,大多非出專門人材,如警察教導團畢業者,亦任體育教師。某中學畢業者,亦聘為某校體育教師[6]。往往有許多學校,因為是一種多余的活動的學科而已,所以很隨意的請一位教員在上課時玩玩球,玩玩游戲敷衍了事。或有一些學校,為學校的名譽起見,卻請一位一技之長的鼎鼎大名的運動選手為體育主任[7]。同時,社會上以體育為職業的人,除掉江湖拳師和富人的保鏢以外,是稀若麟毛。
1.4 抗日戰爭時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這時的體育教師,激于愛國心之發動,多紛紛投入軍隊;或因為待遇菲薄,轉變途徑;或去經營商業,或再另謀其他的出路,或轉入軍警方面。體育教師中,有以普通師范科畢業生來擔任的,有以體育師范科畢業生來擔任的,有以體育專科學校畢業生來擔任的,有以大學體育科畢業生擔任的,有以國外留學歸來專門研究體育得學位的人來擔任的,有以受過短期體育訓練者來擔任的,但合乎體育教師資格者還是很少。
1.5 解放戰爭時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這時的體育教師,很是缺乏,有的太不中用,教育當局在各大學創辦體育系時,鼓勵體質、學術、品德優秀的學生入系受教。從張鐵珊先生在1946年9月9日《中等學校體育教學問題》座談會上提到“注意師范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師范生為未來的師資”來看,這個時期的體育教師,以學校體育系畢業生和師范生為主,強調不可濫竽充數,重質又重量。
新中國成立后,體育教師有了高等師范院校的體育系科和體育學院的正規培養,或是接受短期的培訓。但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大量不合格的人員進入到體育教師隊伍中,在改革開放時期體育教師有了長短期結合和自學考試的加速培養。改革開放后,體育教師主要來源于師范院校體育系(科)。
2.1 建國初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建國初期,國家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解決各級學校體育師資嚴重缺乏的問題。如創辦體育學院、高等師范學校的體育系(科)和中等師范學校的體育班;選擇有一定體育基礎并愛好體育的青年教師,經培訓后改任專職體育教師。新中國成立以來,體育教師除了來源于38所高等師范院校的體育系科,還有體育學院,到1957年共建立了6所體育學院、11所體育學校和中專科,培養新的體育教師。
2.2 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這一時期,除保證體育師范院校畢業生分配到中小學任教外,各地還從實際出發,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如廣東、遼寧、北京、天津等省市立足本地區和本單位,從在職教師中,挑選年紀輕、思想好、責任心強,有一定體育專業知識、技術的教師擔任專職體育教師;從復員退伍軍人和社會青年中挑選出有一定文化和體育專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人,通過短期培訓,擔任體育教師。又成立了4所體育學院,加速培養體育師資和體育教師骨干。
2.3 “文化大革命”時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1969年,體育課改為軍事體育課(簡稱軍體課),請解放軍、民兵骨干擔任專職或兼職教師。受無政府的影響,中小學盲目發展,這時的體育教師,有抽調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經短期訓練任體育教師的,或層層拔高使用的,即將小學教師提到初中任教,初中教師提到高中任教,或大量招收民辦教師的,大量不合格的人員進入到體育教師隊伍中,這給以后學校體育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2.4 歷史性轉變時期體育教師的來源
1978年前后,全國恢復和建立了一大批師范院校體育系(科)。這時的體育教師,主要是各高等院校和高等院校體育系、科,采取長、短期結合的辦法加速培養。中等師范加強體育教學,使畢業生能有一部分擔任專職或兼職的中小學體育教師。
2.5 改革開放以來體育教師的來源
改革開放時期,小學專職體育教師,主要是通過發展中師體育班、興辦中等體育師范學校、招收中等體育學校的畢業生培養和訓練的;初中體育教師主要是通過創造條件實施自學考試。改革開放以后,新教師多數來源于師范院校體育系(科),他們不僅在數量上增長很快,在質量上也不斷提高。但西部邊遠地區和農村中小學的體育師資,還有大量來源于兼職教師。
3.1 體育教師由來的歷史演變
體育教師的來源可謂三教九流、魚目混雜,有武夫、軍人,有東洋浪人和留學生,有警察教導團畢業者,有中學畢業者亦任體育教師,有級任或鄉村師范畢業生任之,有不學無術、目不識丁的武夫任之;有專業的體育教師,他們大多是畢業于普通師范科畢業生、體育師范科畢業生、體育專科學校畢業生、大學體育科畢業生;有各類兼職體育教師,有運動選手、復員退伍軍人、中師畢業生、班主任等(如表1)。從體育教師由來及其發展演變來看,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現在體育教師身上有著軍人、師傅、教練、運動員、教師這五種人的影子。
3.2 體育教師由來的顯著特性分析
3.2.1 來自軍隊營牟的
這個人群是最早的體育教師來源。在當年體操課時代,兵式體操是課上的基本內容,在隨后的戰爭時期和一些非常時期,體育課就叫做軍體課或軍訓課等,軍人來教體育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合適。在現實中,我們的老一代體育教師隊伍中就有部隊的轉業、復員人員,他們身體好,還學過不少隊列、單杠、雙杠之類的東西,有的人在部隊也經常打籃球什么的。
3.2.2 來自三教九流的
近代體育教師來自于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可謂是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聚焦的大雜燴,有武備學堂畢業生、留學生、日本請來的洋教習、軍人、營牟之士、武夫、東洋浪人、警察教導團畢業者、江湖拳師、富人保鏢等。新中國成立后的體育教師,有在職教師、復員退伍軍人、社會青年、解放軍、民兵骨干、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等閑雜人員構成。
3.2.3 來自濫竽充數的
為緩解體育教師奇缺現狀,近代體育教師大部分由軍人、營牟之士充任,還有級任或鄉村師范畢業生等任之。解放后,有從復員退伍軍人和社會青年中挑選出有一定文化和體育專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人,通過短期培訓擔任體育教師的;有普通師范科畢業生擔任體育教師的;有抽調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經短期訓練任體育教師的;有層層拔高使用的體育教師,有許多不合格的人員進入體育教師隊伍中。
3.2.4 來自非專業人才的
近現代體育教師有級任或鄉村師范畢業生擔任的,有警察教導團畢業者擔任的,有中學畢業者擔任的,有不學無術、目不識丁的武夫擔任的,還有雖然受過短期體育訓練、有一定體育基礎并愛好體育的青年教師經培訓后改任專職體育教師,但合乎體育教師資格者還是很少,大量為非專業人才。
3.2.5 來自兼職教體育的
近現代的體育教師隊伍中,還有一部分極其不正規的帶有兼職性質的教師,如商團的教練、民間武術方面的教練等,還包括中師畢業生、學校班主任,還有從在職教師中挑選年紀輕、思想好、責任心強、有一定體育專業知識、技術的教師擔任體育教師的。至今,中西部和農村地區還有一大批沒有正式接受過體育專業完全培養的人才來兼職教體育。
3.2.6 來自體育專業畢業的
在軍閥割據時期,中國有了自己培養的大學畢業生任體育教師。以后近百年至今,開始大量造就中等以上學校及小學校的專業體育教師,包括體育師范畢業生、體育學院畢業生、高等師范學校的體育系(科)畢業生、中等師范學校體育班畢業生、體育學校和中專科畢業生、國外留學歸來專門研究體育學位的人等。
[1] 體育史編寫組.高等學校試用教材《體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9.
[2] 董時恒,周西寬.體育史專題講座[C].四川:成都體育學院科研處,1974:244.
[3] 王庚.體育學與體育教學[J].中華教育界,1923,(12):二.
[4] 全國教育會議關于體育與軍事決議案.改訂體育課程提高體育師資案[J].河南教育,1929(21):52.
[5] 施秀峰.體育教員不健全[J].勤奮體育月報,1934,(3):258.
[6] 楊志龍.改進學校體育與整頓師資[J].勤奮體育月報,1934,(6):448.
[7] 顏秀容.體育教師所應具有之條件[J].勤奮體育月報,1937,4(10):793.
[8] 潘建芬,毛振明,陳雁飛.體育教師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4.
Analysis on the Origin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an Jianfen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the old documents and the old records of the sports periodicals, the history of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ir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Study shows that PE teache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of the people, is jumble. The sources of PE teachers are mainly from the army, from people of all walks of life, from cheating, from nonprofessional personnel, from part-time PE instructors and professional sports graduates.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and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 teacher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he origin; historical evolution
潘建芬(1976-),女,浙江富陽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和師資培訓。
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北京 100009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s,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09, China.
G8
A
1005-0256(2017)08-0153-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8.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