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圳
(廈門市松柏小學 福建廈門 361012)
“傾聽”是課堂教學中的新名詞,但是它在教學中的作用卻極為重要,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只有學會傾聽,才能正確理解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在小學課堂中是學生傾聽能力培養的重點階段,也是該能力培養最為困難的時期。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且大部分為獨生子女,平時在家中多是父母聽從自己的意見,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地聽取父母的意見。生活習慣使得他們在課堂上也經常一味地只顧著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忽視了老師和同學的觀點與建議,不會“傾聽”。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學生學會傾聽不僅是自身綜合素質展現的重要方式,也是他們學習知識的重要方法。因此在講授知識的時候,教師必須培養好小學生的傾聽能力。
傾聽能力和習慣并非是一個人生來就具備的,這種能力和習慣基本上都是通過后天培養出來的。在教學時,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和講述者,如果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不善于傾聽教師所講述的內容,而是習慣于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隨意打斷教師的講話,不僅不利于自己的學習,還可能影響教學效率,對其他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小學生由于年齡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傾聽能力存在有較大的差異,普遍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傾聽能力較差,喜歡在課堂上打斷教師的講話,不少青年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反映課堂上有一半的時間花費在維持紀律上,這樣很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而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培養好了學生的傾聽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學會根據教師講解的內容,捕捉關鍵信息,學會尊重他人,這不僅對學生當前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且對學生走向社會、與他人相處有著積極的意義。
體育課堂教學大多在室外,紀律比較難以調控。在課堂上許多學生拿到了體育器材之后,教師的教學安排和指令可能還沒有傳達出去,學生就拿著體育器材自顧自的玩耍或是和身邊的同學交流了,教學任務難以有效開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首先就需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許多青年教師在面對調皮難以管束、不善于傾聽、喜歡打斷教師講話的學生時,所采取的方法往往主要是強制性鎮壓,不論原因如何,直接命令學生不許在課堂上講話,如果該生屢教不改,教師則會讓其罰站,或者是不讓其參加體育活動。這種高壓政策,雖然使學生暫時保持了“沉默”,但是卻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師如能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將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比如,在班級里,有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教師講話,而是偷偷的與身邊的同學講話,在影響不是很嚴重的情況下,教師盡量不要大聲呵斥學生,批評他們。而是選擇在課下與犯錯誤的學生聊天交流,了解他在教師講解體育知識時,其與同學講話的原因,并告訴他們在課堂上遵守紀律,學會傾聽的重要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
在小學體育課堂上,教師如果反復向學生講解傾聽能力的重要性,培養好傾聽能力對自己學習的幫助,學生在剛剛開始接觸這部分知識時,可能還有濃厚的興趣,但是,長此以往,他們的興趣慢慢就會消磨殆盡。所以,教師在體育課堂上培養學生傾聽能力時,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培養,比如在教學中創設合適的情境,促進學生傾聽。例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首先會將班上的學生集合到一起,然后才會給學生布置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一般“集合”主要是在上課鈴打響之后,教師喊出“集合”兩字,學生們才會稀稀拉拉的聚到一起,“集合”的完成,大約需要花費4~5min的時間,效率比較低。在集合過程中,教師如能適當的創設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情境,比如,教師可以將一些兒歌和游戲融合到這部分教學內容中,很容易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能夠在教師的講解下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樣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能促進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體育課特別是游戲完后,我們經常發現老師在講解示范時學生容易走神或者交頭接耳,如何讓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老師身上,好好聽講?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跟著哨聲拍掌、跟著節奏拍掌、123拍拍手、123跺跺腳、突然的口令(如四面轉法)等,這些小技巧能很快地讓學生由動轉靜,更好的傾聽老師的講解。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主要是通過一次次模仿得來的,在培養學生傾聽能力時,不僅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還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傾聽的重要性。比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安排學生跳繩活動,但是小明卻一個人坐在一邊,沒有參與到活動中,在活動結束之后,教師當著班上同學問小明為什么不參加跳繩,小明剛準備開口,教師就打斷了他的話,將他批評了一通,并且讓班上的學生不要學他:不配合教師,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小明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這時候,有同學說“老師,小明沒有參加跳繩是因為他昨天在玩耍時,碎玻璃將腳劃傷了。”教師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后,向小明道歉,并且可以借此機會向學生們講解學會傾聽,養成良好傾聽習慣的重要性。讓班上學生試想一下,自己在與同學朋友相處時,有沒有因為沒有學會傾聽,而誤會同學。而在課堂上自己有沒有因為不善于傾聽,錯過了教師所講解的重要知識。通過教師自身的事例和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使他們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慢慢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感悟傾聽的真諦。
體育知識并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才會接觸到,在生活中也是無處不在的。比如,學生不僅會在課堂上打籃球、羽毛球、踢足球等,在平時的生活娛樂中,他們也會經常與朋友一起開展這一類的活動,而有些活動需要學生彼此互相配合,學會傾聽,才能高效的完成。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教學時,還要學會貼近生活,構建傾聽的磁場,比如,在開展50m往返跑活動時,教師可以將班級里的學生分成3個小組,評選“尖尖耳朵獎”。在活動開始之前,告訴學生們游戲規則,活動一共分3個小組,第一組學生在聽到哨子響三聲之后,開始奔跑;第二組學生在聽到哨子響兩聲之后,開始奔跑;而第三組學生則是在聽到哨子響一聲之后,開始奔跑。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有哪些學生沒有按照規定的哨子聲奔跑,并在活動結束之后,反思自己出錯的原因。在這次活動中,有些學生反映自己之所以沒有按照規定跑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大部分學生都說自己沒有按照規定跑是因為沒有注意仔細傾聽教師講解的重點。由此可見,在課堂上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總之,傾聽是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必須要掌握的一項能力,在小學教育中教師就應當注意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如果不將他們的傾聽能力培養好,很可能會造成學生厭學, 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這項能力的培養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在培養學生傾聽能力時,要學會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以及學科特色,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