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藝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四擊、八法、十二型”的運用與表達
——以武術長拳為例
杜 藝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四擊、八法、十二型”既是對武術套路動作的要求,也是對武術套路技藝的理解。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歸納法和推理法對武術長拳套路動作進行分析,旨在通過對“四擊、八法、十二型”這一理論在長拳套路演練中的運用、表現進行分析研究,為長拳的演練提高與套路的編排創新提供理論參考,一方面說明現代競技武術套路與技擊表達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也對武術套路的編纂進行理論上的分析。
武術 長拳 四擊 八法 十二型
武術套路運動是武術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先輩們為了便于記憶各種復雜的技擊動作所創編的組合套路,如何在武術套路運動中更好的體現其技擊屬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四擊、八法、十二型”是對武術套路提出的規范和要求,將其在武術套路中表現出來是編排和演練武術套路的根本。對“四擊、八法、十二型”在武術套路中的實踐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武術套路的運動方法既牽涉到技擊法則和人體的動態規律,也體現著表演藝術和具體的表現方式。如何立足于“四擊、八法、十二型”這一理論,使之在長拳套路演練中將其展現的淋漓盡致,并在技擊技術上提高演練水平,實現傳統技擊與競技藝術并存,將是當前武術套路研究的重大問題。
1.1 富涵技擊內容的四擊
“四擊”就是指武術中的踢、打、摔、拿四種技擊法則。凡是含有技擊動作組成的長拳,在內容方面都是離不開這四種技擊法則的范疇。[1]“踢”是指腿法,其中包含:彈、蹬、踹、擺、掃、鏟等踢法;腿乃人之“長處”,具有攻擊距離遠、力量大的優勢。“打”意指拳法,其中包括沖、推、砸、劈、崩等擊法;拳法動作千變萬化,其核心就在于“打”,不同的打法及發力方式就決定了各自不同的特點。“摔”泛指摔法,古時又稱“跌法”,顧名思義是一種通過使用技巧使對手失去重心跌倒的技術,包括滑、倒、揣、拿、勾等招式。“拿”指的是擒拿術或擒拿法,包括拿、鎖、扣、封、錯等技法;是指在生理學的基礎上,利用人體關節的運動特點主動去封鎖對方動作或攔截對方攻擊的一種獨特技巧。四擊內容的豐富一方面充實了武術套路動作的技法,另一方面也對其編排做出了技法的一定要求,使得套路的編纂更應該符合技擊技術。
1.2 由內而外整體的八法
“八法”是指“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八種不同的技術表現形式。習練武術套路尤其是拳術項目時,往往要做到手法的迅速有力且力點明確;眼法要求手到眼到,眼隨手走;身法要以腰為用力的起點或轉折點,強調靈活有勁以適應各種動作;步法的要點是穩扎穩打亦或是輕靈迅捷;“精神”又可以理解為一種精神狀態;“氣”是中國中醫的一種說法,一方面是強調呼吸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是要突出以氣催力的發勁概念;“力”要求順勢而行,要向充分發揮出力量就必須遵循一定的發力順序或方式;“功”古時是指功法的的純凈,現在已經將其內涵拓展為運動技術以及運用該技術的能力。內外身心整體的協調統一才能完成八法的具象化,為更高的武術造詣打好基礎。
1.3 內在具象化表達的十二型
長拳在運動時有動勢、靜勢、起勢、落勢、立勢、站勢、轉勢、折勢、輕勢、重勢、緩勢、快勢共計十二種態勢。[2]為了方便理解,武術家們將此十二種態勢以具體的形象來形容各勢的特點。動如濤:形容運動時像海浪的波濤一樣連綿不斷、滔滔不絕;達到動作流暢、氣勢磅礴。靜如岳:形容動作靜止時猶如山岳一般沉穩,給人一種“穩如泰山”的感覺。起如猿:形容動作的啟動或起跳時要像猿猴般輕靈、迅捷。落如鵲:形容落地時的動作要像鳥類一般落地時輕盈、穩健。立如雞:形容在做獨立支撐動作時要如“金雞獨立”般穩固。站如松:是指在直立靜止動作時,應做到像松樹的生長趨勢一樣筆直挺立、絕無旁枝。轉如輪:是形容在做旋轉類的動作時,需要像輪的轉動一樣流暢規律。折如弓:是指折疊、屈類的動作要如弓般曲折越大所獲得反彈的動力勢能越大。輕如葉:形容輕盈的動作需要像葉子在離枝下落時隨風擺動切落地時悄無聲息。重如鐵:是形容在做下沉動作時要做到猶如鋼鐵下落般沉穩。緩如鷹;形容緩慢的動作要像在天空中滑翔盤旋的鷹一樣,蓄勢待發。快如風:形容在做快速運動的動作時要如狂風吹過一般,絕不拖泥帶水。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一方面將十二種勢態具象化,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習練者的理解與表達。
2.1 攻守進退:四擊的體現
長拳對“踢、打、摔、拿”這四個內容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即一招一勢都要恪守“四擊”法則,若背離這些技擊法則,就不能真實地再現技擊動作,也就失去了長拳技擊動作的攻防意識與價值。[3]“攻守進退”乃實戰技擊中的核心內容,也是套路動作編排的主要依據。長拳的動作相對其他拳種動作來說活動范圍較大、發力點明確,具有很強的攻擊性,上有拳、掌、勾衍生的手法,中有彈、蹬、踹等屈伸性腿法,下有仆步、掃腿等進攻腿法;只有正確掌握直拳、側踹、掃腿等擊法的發力順序和運動規律,才能更好地體現長拳的技擊所在。在“守”上,長拳又具有其獨特的身法技巧,身法的核心部位在于腰,套路演練時身法的不停轉變會使得動作靈活有力,這既有利于攻擊的發力,也更有利于良好的防守。長拳套路又具有方向多變、路線復雜的特點,“進”則動如脫兔,“退”則蓄勢待發。長拳步法極為豐富,大有躍步、靈巧有墊步、騰空有擊步等,這些靈活多變的步法有助于長拳步型的轉變,也更體現了技擊實戰中攻防的“進退之道”。
2.2 內外兼修:八法的運用
武術長拳套路的演練講究“內外合一”,其中手、眼、身法、步屬“外”,精神、氣、力、功屬“內”。現如今,當我們看到外國人在演練武術套路時,會發現其只是動作規格標準到位、動作難度高,卻缺少神韻內涵,也就是口頭上說的“少了練拳的感覺”,這就是注其表忘其里的表現。要想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武術的神韻,就需要謹遵“八法”在套路中的運用原理。“手、眼、身法、步”是對動作規格和動作質量的要求,長拳屬“外家拳”,對身形的表現要求極高,每一個動作都具有獨自的發力順序和技巧,但是沒有良好的呼吸配合和精神狀態,在演練長拳時是表達不出其技術特點的,在此之上的“精神、氣、力、功”就是對習練者在呼吸、精神上的內在要求。常言道“練武內外不分家”,瀟灑飄逸的動作都是建立在穩定的氣息和積極的精神狀態的基礎上的。例如,長拳組合中單拍腳、仆步輪拍、并步砸拳、虛步勾手亮掌這一組合,前兩個動作中單拍腳要做到掄臂速度快、上步輕盈,這就將手法的迅捷和步法的靈活體現并結合起來;仆步輪拍要想做到順暢、連貫,就需要在做該動作時氣往下沉穩住重心,以腰來帶肩再動手臂的轉動,做到上肢的“松”,才能使力發得順暢。后兩個動作中的并步砸拳更需要氣息的支撐,由上而下的砸拳動作的力道需要隨著呼吸下沉至丹田處,動作從舒展到收縮合攏的勁力來自于腰部的身法體現。最后虛步勾手亮掌這一定勢動作需要精神和形態的相互,把習練者內在的戰斗意識通過眼神傳遞出來。由此可看出,長拳中的動作無不體現著“手、眼、身法、步”與“精神、氣、力、功”的結合運用,這也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做到“內外兼修”,兩者缺一不可。
2.3 動靜疾徐:十二型的表達
在進行日常的長拳套路訓練時,我們往往會采用組合的方式,其基本結構是用一連串的組合動作再加上結尾的一個定式動作連結而成。例如,單拍腳、撲步掄臂拍地、并步砸拳、并步插掌、虛部架拳這一動作組合,前三個動作需要連貫流暢,并找到各自的發力點,演練起來就像波濤一樣連綿不斷,且每一波都有自己的力道。另外,為了表現長拳套路節奏鮮明的運動特點,會有燕式平衡、仰身平衡等平衡類的靜止動作。這類動作要求平衡靜止時間達3秒鐘,這會給人一種仿佛時間靜止的“停滯感”。這些動作的合理編排都是在詮釋著動靜結合的特點。單個動作例如長拳中的騰空動作旋子,動作最終所展現出來的就是其飄逸的身姿和較長的滯空時間,這需要習練者將旋轉助跑的慣性隨著身體一起帶向空中,借著向心力在空中舒展身軀,當落地時又如樹葉輕落在地一樣悄無聲息。在長拳中另一個重要的騰空動作旋風腿轉體360度接馬步,在旋風腿轉體落地時極具慣性,選擇馬步是因為它可以更好地承受來自左右方向的力,并且其重心低可以更好地進行緩沖,最后猶如鋼鐵落地般沉穩、夯實。這兩個難度動作的完美演練,就體現了輕如葉、重如鐵的韻味。
武術的本質是技擊,這是不容磨滅和忘卻的,“四擊、八法、十二型”是對武術套路提出的規范和要求。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武術的功能也日益增加,武術套路從產生開始就衍生出其表演功能,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武術練習過程中的娛樂項目。而武術發展到今天,為了追求競技體育的“更高、更快、更強”,只注重武術套路表演上的高、難、美,這就背離了武術習練的本質要求。我們應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待武術套路,雖然其產生可以更好地補充武術的觀賞性,有利于武術的推廣,但不可因為“四擊、八法、十二型”既是對武術套路動作的要求,也是我們編排套路所不能違背的原則。武術長拳套路應在在技擊的基礎上提高演練水平,實現傳統技擊與競技藝術并存,在編排和訓練過程中對“四擊、八法、十二型”加以重視,讓這七個字在套路中得到充分體現,使武術長拳套路的藝術美感得到更大的發揮,從而產生更好的視覺碰撞和沖擊力,提高持久的觀賞性和實用性。
[1]左從現,吳玉華.長拳基本技法探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0(05):93
[2]邱丕相,等.中國武術教程(上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53.
[3]邱丕相,等.中國武術教程(上冊)[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53-54.
The 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Four Shots, Eight Methods and Twelve Types" in Long Boxing Routine of Wushu
Du Yi
(Chengdu Sport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Four Shot, Eight Methods, Twelve Types" are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ction of Wushu, but also focuses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kills. This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duction and reasoning to analyze the movements in Wushu Long Boxing routine. It aims to offer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s of Long Boxing exercise and innovation of routine choreography by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expression of "Four Shots, Eight Methods and Twelve Types" in Long Boxing routine exercise. On the one hand it can further explain the intrinsic link between modern competitive Wushu routin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attack,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offer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compilation of Wushu routines.
Wushu Long Boxing Four shots Eight methods Twelve types
G85
A
2096—1839(2017)8—0062—03
杜 藝(1994~),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