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杰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湖北武漢 430011)
校園足球的安全措施及預防
程杰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湖北武漢 430011)
校園足球是目前人們關注的熱點,該文在了解大學生業余足球愛好者運動現狀的基礎上,對從事足球運動時的損傷進行調查與分析。該文就校園足球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探討校園足球運動的安全問題,對學生足球愛好者在運動中損傷的規律進行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消除致傷因素的預防措施,旨在使業余愛好者強化自我預防意識,保持運動熱情,從而減少和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校園 足球 安全措施
近年來,隨著《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出臺,地方各級相繼制定足球運動開展的政策措施鼓舞人心,足球運動的一系列活動轟轟烈烈,校園足球的發展更加喜人。基于此,該文圍繞國務院確立戰略性決策,從人才培養的素質教育角度,探討大學生校園足球運動的良性學習方式,對進行從體育教學中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教學實踐研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對提高創新人才培養質量及推動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有著直接的影響。
在足球教學和訓練中要教會學生合理地運用動作,注意攻防的動作,許多大學生還沒有系統地學習體育保健學,尤其是新生,自我保護意識差,缺乏保健常識,在教學和訓練中經常發生運動損傷,會影響他們的運動熱情、技術的掌握和運動水平的提高,給其他學科課程的學習也帶來了不便。該文在了解湖北大學知行學院2013、2014、2015級在校學生足球運動中損傷情況的基礎上,探討在校學生足球愛好者足球運動中發生損傷的原因和規律,通過調查分析高校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現狀,提出了預防措施,其目的在于增強學生健康意識,保持高校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熱情,增強安全措施,避免足球運動中發生傷害事件。
1.1 研究對象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大學體育(一)、大學體育(二)足球選修課程的學生50人。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實地訪談法、數理統計法。
2.1 在校大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現狀調查
2.1.1 在校大學生運動損傷部位分析
統計數據顯示,在校大學生業余足球愛好者運動損傷具有明顯的部位分布特征。從損傷部位的分布比例來看,骨折多發生在小腿和腳踝,足踝部受傷率最高,損傷人次最多,上肢、背部損傷人次較少。下肢損傷以腿、膝最為普遍,頭頸部、腰部腕部次之。下肢損傷以踝部比例最大,膝部次之,腰肌勞損、骨折的情況也較為普遍在。在校大學生運動損傷的類型主要有擦傷、扭傷、挫傷和拉傷等。
2.1.2 在校大學生運動損傷的因素分析
調查發現,足球愛好者運動損傷原因的排序依次是:(1)意外造成不可避免的運動損傷;(2)違規動作造成的傷害;(3)準備活動不充分、過度疲勞;(4)自我保護意識差;(5)自身狀況不佳、設備場地器材因素不良、蠻干、疲勞精神狀況不佳等。其中一年級的新生認為損傷是意外,不可避免,這說明新生,缺乏對運動損傷的重視,面對粗野的犯規動作,不會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這就會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技術動作的不正確是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的重要因素,應該引起參與者的關注。
2.1.3 在校大學生膝關節情況分析
踢足球時膝關節損傷部位通常有:半月板、內側副韌帶、外側副韌帶、十字韌帶。在腳內側、外側踢球時,動作時突然變向扣球,比較容易發生急性半月板損傷,常見較多的是半月板的撕裂。踢球時動作過度,小腿用力外展容易造成內側副韌帶受傷。十字韌帶受傷主要是因為做膝關節旋轉踢球動作時,包含主動動作的回旋及其單足支撐時的踩球旋轉,做被動旋轉的動作時關節受外部碰沖,急停時鞋子抓地力過激,站地不穩摔倒也會造成十字韌帶受傷。
2.1.4 足球運動損傷后的常見癥狀
足球運動損傷后的常見癥狀主要表現為膝關節異常形態、膝關節疼痛、膝關節腫脹、膝關節局部凹陷等,這些不正常情況發生時要立即就醫,不要拖延,因為韌帶的自我修復功能不強,長時間拖延會導致傷害不可逆。還必須學會現場就治,現場及時處理傷情。
2.1.5 在校學生足球運動損傷后的處治調查
從在校學生足球運動損傷后的處治調查情況來看,學生在足球運動中損傷后,通常以休息為主,它占統計比例的48%(如休息且治療的有90.3%,休息但不治療有占23%);在不休息的足球愛好者中,治療的占11.5%,且新生比較多,不休息又不治療的占23%,數據還顯示出,足球愛好者在發生足球運動損傷后的緊急處理過程中,冷敷處理是最常用的手段,其他的處理手段采用不多。
2.1.6 膝關節慢性損傷的預防
運動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運動中要求做到情緒穩定。通常膝關節損傷的預防措施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掌握踢球落地時的正確動作,平時加強踢球常用部位的鍛煉(如:腿部肌肉、膝關節,半月板的部位),踢球受傷時要立即停止運動并保持休整時間在三周以上。肌肉過度疲勞、體能不佳等情況都不適合運動,同時,還要注意運動后的放松休息,調整好運動狀態,放松運動后的肌群,維持好關節活動的穩定性,避免出現急躁、心煩、氣憤、泄氣等情緒帶來的傷害事故。
3.1 結論
(1)在校大學生足球運動損傷的場合大多是發生在自主練習中,安全意識不夠,經常損傷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下肢損傷部位主要在踝部、膝部。且損傷類型主要以皮膚擦傷、關節扭傷、肌肉拉傷、軟組織挫傷為主。損傷的病程表現為兩種:急性損傷、慢性損傷。
(2)在校學生在足球運動中發生損傷的原因是多樣的,一方面是由于思想麻痹松懈,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技術動作的錯誤。準備情況、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都直接影響著傷害事故的產生,此外放松警惕是一個重要因素。
(3)在校大學生足球運動損傷后,通常以休息和就醫治療為主;在發生損傷后的緊急處理過程中,冷敷處理是最常用的手段;在損傷的恢復過程中,有2/5的足球愛好者選擇偶爾參加運動,但有1/3的足球愛好者選擇參加運動。
3.2 建議
(1)當前校園足球熱潮涌動,更要加強安全教育,加強預防意識和體育道德教育,自覺遵守競賽規則,提倡既打出水平,又賽出風格的優良球風,了解在校學生踢球時運動損傷的原因及其特點,避免粗野動作的出現,采取對應的防治措施,遏制不安全因素,倡導健康快樂的足球氛圍。
(2)對參與度高的校園足球項目,更要重視運動前準備活動的指導,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要以全身發熱,微微出汗為標準。既要注意大肌群的活動,也要注重小肌群的活動,更要針對足球項目的運動特點,重點進行指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的活動以及身體發熱后的對抗練習,避免出現運動傷害,有效鍛煉學生身體。運動結束后要調整好情緒,并且注意休息時間的調節,整理活動也要注意科學的放松方法,盡量松弛肌肉,做好運動后的整理活動。
(3)重視足球基本技術的同時加強體育保健知識的學習,掌握必要的衛生保健知識和醫務監督的方法,保持心情愉快,消除疲勞因素,提高足球運動實踐的科學性,加強防護動作及防護意識的講解能力,同時還要經常檢查運動場地、器械等設備使用情況,并且加強對個人防護用具的管理,注意進行安全衛生檢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達到鍛煉身體與訓練比賽的應有效果。
[1]張瑞林.體育與健康[M].濟南:山東人學出版社,2003.
[2]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G843
A
2095-2813(2017)01(a)-001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