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于晶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4)
大學生身體自尊差異研究①
李洋 于晶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遼寧沈陽 110034)
該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數理統計法,對280名在校大學生的身體自尊情況進行調查,分析不同性別、學科、家庭來源大學生在身體自我價值感、運動能力、身體狀況、身體吸引力、身體素質5個維度上的差異,探究導致差異的原因。研究得出結論:男生在運動能力方面、身體狀況方面、身體吸引力方面、身體素質方面明顯強于女生,而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男、女生比較接近;文科類和理科類大學生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和身體素質方面無明顯差別,但理科學生在運動能力方面、身體狀況方面、身體吸引力方面要好于文科學生;在不同家庭來源方面,城市與鄉鎮學生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運動能力方面、身體狀況方面、身體吸引力方面、身體素質方面水平相近。
大學生 身體自尊 身體自我價值感
自尊即自我價值感,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認知和評價作為客體的自我對社會主體(包括群體與他人)以及作為主體的自我的正向自我情感體驗[1]。布蘭登認為,自尊是我們與生活相適應并且與生活的要求相適應的感受[2]。身體自尊作為自我評價的一個具體方面,是與社會評價密切相關的個體對自我身體外在表現不同方面的滿意或不滿意感[3]。所以,該文以對大學生身體自尊現狀調查研究為目的,分析影響大學生身體自尊的因素,對更好地進行大學生身體自尊水平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論和實踐意義。
1.1 調查對象
研究共選取沈陽師范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沈陽工程學院、遼寧傳媒學院4所高校大學一年級至大學四年級,年齡大概在19~22歲的在校大學生280名作為調查對象。調查發放問卷共280 份,回收問卷254份,除去無效問卷24份,有效問卷共計230份,其中男生133份,女生97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CNKI查找身體自尊方面的相關文獻,再進行篩選,整理能夠為該研究提供參考的文獻,為該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該研究使用大學生《身體自尊量表》作為身體自尊測量的問卷,量表由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運動技能方面、身體狀況方面、身體吸引力方面、和身體素質方面的問題組成,一共30道題目,每道題的得分范圍為1~4分。
1.2.3 數理統計法
該研究將對數據進行整理,并且使用SPSS 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具體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統計方法。
2.1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身體自尊差異
為了研究大學生的身體自尊在性別方面的差異,該文以身體自尊及其5個維度作為自變量,對133名男性大學生和97名女性大學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分析發現,在性別差異方面,大學男、女生身體自我價值感沒有差異,身體吸引力方面、身體素質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運動能力方面和身體狀況方面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
2.2 不同學科大學生的身體自尊差異
為了研究在學科方面大學生身體自尊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該文以身體自尊及其5個維度為自變量,對100名文科大學生和130名理科大學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分析發現在學科差異方面,大學生文、理科學生在身體自我價值感、身體素質兩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運動能力、身體狀況、身體吸引力方面沒有差異。
2.3 不同家庭來源大學生的身體自尊差異
為了研究在家庭來源方面大學生身體自尊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該文以身體自尊及其5個維度為自變量,對145名城市大學生和85名鄉鎮大學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通過分析發現在家庭來源差異方面,大學生城市、鄉鎮學生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運動能力方面、身體狀況方面、身體吸引力方面、身體素質方面均無差異。
3.1 大學生身體自尊的性別差異結果分析
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由于大學生身體發育趨于成熟,男、女生均無特殊缺陷,無過度肥胖或瘦弱情況,因此,男、女生對自己的身體價值感沒有顯著差異;在運動能力方面,男、女生之間存在非常顯著差異,研究表明,男生在鍛煉態度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意向上均好過女生[4]。進行體育鍛煉的男女生相差懸殊,男生是女生的2倍,男生明顯好于女生[5],因此在運動能力上要強于女生;在身體狀況方面,男、女生之間存在非常顯著差異,男生體育活動較多,使得身體的各種器質功能相較女生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鍛煉,因此身體狀況要優于女生;在身體吸引力方面,男、女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由于在日常男生比女生要更加注重健美,在肌肉量和肌肉圍度方面比女生更有優勢,這會很大程度上提高男生的身體吸引力;在身體素質方面,男、女生同樣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天生的身體條件外加后天的身體活動要相對優于女生,而有些女生認為靠節食減肥能維持理想的身材,忽視了一日三餐的營養;有些女生有愛吃零食的習慣,不按時吃正餐,使得身體營養失衡,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5]。所以身體素質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且男生強于女生。
3.2 大學生身體自尊的學科差異結果分析
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文、理科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思維習慣產生差異,理科學生更為活躍,喜歡活動,而文科學生比較喜歡安靜,理科學生較文科學生性格更為外向,因此文科學生對身體自我價值感的評價比較追求理性保守,不及理科學生的自我身體價值感水平;在運動能力、身體狀況和身體吸引力方面,文、理科學生沒有差異,可能由于在大學生活中,各科學生都要進行公共體育課學習,且在飲食、作息時間等方面沒有太大差異,因此在運動能力方面、身體狀況方面和身體吸引力方面均無差異;但在身體素質方面,文、理科學生存在顯著差異,理科學生中男生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女生,大多數男生先天身體素質要比女生的身體素質更好,且在日常生活中,男生鍛煉要多于女生,因此理科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文科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顯著差異且強于文科學生身體素質。
3.3 大學生身體自尊的家庭來源差異結果分析
不同家庭來源大學生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運動能力方面、身體狀況方面、身體吸引力方面、身體素質方面均無差異,可能是由于以下幾種原因:如今城鄉生活水平差距不斷縮小,學生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許多鄉鎮學生選擇進入城市接受教育,因此城市和鄉鎮的大學生在5個維度上均無差異。
(1)在不同性別方面,男生運動能力方面、身體狀況方面、身體吸引力方面、身體素質方面明顯好于女生,而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比較接近。
(2)在不同學科方面,文科和理科大學生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和身體素質方面無明顯差別,但是理科學生在運動能力方面、身體狀況方面、身體吸引力方面要好于文科學生。
(3)在不同家庭來源方面,城市與鄉鎮大學生在身體自我價值感方面、運動能力方面、身體狀況方面、身體吸引力方面、身體素質方面水平相近。
[1]黃希庭.青少年學生自我價值感全國常模的制定[J].心理科學, 2003,26(2):194-198.
[2]季瀏.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3]史麗娜,趙洪朋.減肥訓練對學生身體自尊影響的實驗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26(4):56-59.
[4]金釗.沈陽市高校大學生從眾心理與體育鍛煉態度的關系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0.
[5]邵立國,蘇曉紅.遼寧省大學生體質與健康現狀及影響因素[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2,28(3):52-55.
G8
:A
:2095-2813(2017)02(c)-001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6.016
李洋(1991—),男,漢,遼寧撫順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運動心理學。
于晶(1972—),女,漢,吉林大安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體育運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