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捷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體育保健系 廣東廣州 510663)
論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及其超越①
祝捷
(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體育保健系 廣東廣州 510663)
體育運動是成長當中所必須學習和堅持的,它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在如今學業和就業壓力比較大的形式之下,許多學生要么存在心理問題和障礙,要么身體素質不能夠滿足繁重學業壓力的需求。而體育運動能夠通過其適度的活動和鍛煉來緩解學生們的壓力,因而在許多學校當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推崇和實踐。雖然體育運動有諸多好處,但是在現實中有部分學生由于存在心理障礙,并不能夠真正發展健康的運動心理,這也會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社會化以及人際關系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在該文當中,筆者便會對相關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和說明。
大學生 運動心理障礙 體育意識 超越
在社會激烈的競爭當中,學生需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有拼搏和努力的資本。體育運動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也成為了一種緩解和釋放壓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從目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因素、社會因素以及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原因而產生了或輕或重的心理障礙。這樣既不利于學生學業的開展,同時也不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體育運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個體化發展,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品性。但是大學生心理障礙卻嚴重阻礙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實踐。因而在該文當中筆者便會對該問題進行具體的說明,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借鑒的作用。
1.1 內在根源
1.1.1 運動損傷-心理創傷
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的內在因素也就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生理因素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心理的發展,因而生理上的問題也會直接導致心理障礙的形成。而大多數生理問題主要是情感情緒、運動損傷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對于女生來說,經期的不適感會直接影響到她們的活動,如果運動不適當的話會造成一些損傷,從而導致她們對運動產生恐懼感。而對大多數學生來講,如果運動負荷量比較大或者是因為運動不當而出現損傷,不僅會使他們對運動產生恐懼感,同時也會影響到他們的體能狀況。而從這些問題來看,因運動損傷而產生的恐懼與緊張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有些甚至會不再參加體育活動,形成心理障礙。
1.1.2 “自尊-自卑”的矛盾
大學生正處于心理和人格全面發展和塑造的階段,他們更加關注的是外界對于自己的認可,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使其努力。因而心理因素和性格是直接影響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如果學生性格內向的話,會不愿意參加到體育這項較為活躍的活動當中。而這部分人往往也擁有較強的自尊心,他們希望能夠在運動場上通過自己的表現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樣才能夠激勵他們努力。也正由于他們較為內向,如果在運動的過程當中不能夠聽到別人的夸獎,或者是聽到別人對他們的負面評價,就很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甚至是退出體育運動。這樣就會導致學生的情緒和活動受別人所影響,從而導致他們出現嚴重的心理失落感。
1.1.3 “上進心強-意志薄弱”的矛盾
大學生是國家的人才,他們考大學和接受教育的過程也就是他們上進心的實現。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的上進心也會體現在方方面面,因而有許多學生也會反射到各個方面甚至是體育運動當中。但是從目前大學生群體來看,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當中,他們的意志較為薄弱,也沒有堅強的意志去堅持。這就會導致他們在遇到高難度的體育動作時容易產生膽怯的心理,甚至是放棄體育運動。
1.2 外在根源
1.2.1 教育者的影響
在教育當中,教育者對學生的興趣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體育運動當中,教師更多是以一種榜樣和示范的角色出現,因而教育者的活動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教師在實踐當中的要求過于嚴格,就會適得其反,使學生出現抵觸體育運動的情緒。而且還有許多體育老師認為體育課并非學生的專業課,因而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并不能夠對學生區別對待。對于部分學生來說,老師的要求超過了部分學生的負荷量,因而也會導致學生出現抵觸的情緒。還有一部分老師不能夠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因而在進行互動的過程當中并不能夠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狀態,過重或者是不當的批評也可能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心理障礙。
1.2.2 體育環境影響
體育運動是在上學的所有階段都會安排的一門課程,但是不論是在初中還是高中,許多老師會因為追求升學率和成績而壓縮學生體育運動的課程和時間。也有一部分老師是出于保證學生安全的考慮,一些存在危險性跳高或者是單杠活動并不能夠有效地開展和實踐,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對大學期間出現的運動出現畏難感。這種體育知識缺乏、體育實踐較差或者是身體素質較差的情況都會促使學生們出現畏懼的心理,從而導致他們運動心理障礙的出現。
2.1 “正性”體育意識的引導
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屬于一種負性的心理情況,它會對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起一種阻抑作用。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使用正性的體育意識來進行調整,比如學??梢园才判睦碜稍?,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學生也可以相互進行交流和溝通,同輩同學才能夠更好地給予指導和運動方面的幫助。同時學校也可以將終身體育的理念貫穿到校風當中,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重視。所以在高校當中,老師可以通過理論教育促使學生正確認識體育運動的益處和實踐性,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意識。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考慮到男女差別,并對其活動制定不同的目標要求和安排,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使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
2.2 “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機制
如今的教育更多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和立場出發,這樣才能夠使體育運動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針對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安排,這樣能夠促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活動當中。當然由于大學生都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因而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以不同的標準來提出要求。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明確每節課當中他們需要掌握的知識和需要達到的標準,才能夠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有一些學生由于性格或者是前期運動損傷的問題會對某些體育運動產生抵觸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之下,體育教師首先需要進行心理疏導并進行簡單運動的引導,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該文是基于筆者對大學生體育運動心理障礙相關知識的了解展開的,在文章當中筆者首先從內在根源和外在根源這兩個大方面分析了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的形成根源。之后則又從“正性”體育意識的引導和“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機制這兩個角度說明了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的超越途徑。然而宥于個人知識水平的限制,在文章當中筆者并未能夠就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詳盡的分析和論述,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
[1]許澤成,尚成.從哲學視角詮釋體育意識[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4):12-14.
[2]李丹,林欣甫.論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及其超越[J].文化教育,2014(1):253-255.
[3]劉麗.中國臨床運動心理學理論體系的構建[D].山西大學,2012.
G807.4
A
2095-2813(2017)01(b)-001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013
祝捷(1981,5—),女,漢,湖北武漢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運動心理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