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林
科學健身視角下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對策研究
張曙林
科學健身是全民健身和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也是人們對自身健康更加關注的表現。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是培養大學生進行科學健身的重要路徑和方式,本文以科學健身為視角,重新審視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體系、理論授課、場地器材、教師結構等資源,發現現代高校體育教學與科學健身的要求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目前的現狀和科學健身的需求,筆者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和策略,以期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科學健身環境打下基礎。
科學健身;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依據中共中央文件精神,現階段我國各級教育部門非常重視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并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性政策法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2010 -2020) 》提出“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突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本文從科學健身的視角出發,對現代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和策略。
國家體育總局在《體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努力提高群眾體育發展水平,為改善民生服務”,要“建設科學健身的知識普及、咨詢、科研成果轉化為一體的群眾體育科學健身服務平臺,積極創建科學健身示范區,進一步促進科學健身成果的轉化”的目標。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于2011年4月27日向體育總局領導上報了《關于開展創建“全民健身示范區”試點工作的請示》,5月10日,群體司下發了《關于推薦創建“全民健身示范區”開展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始著手創建“全民健身示范區”,在借鑒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文明社區”等成熟經驗的基礎上,最終在2011年9月審核通過了全國20個城市為“全民健身示范城區”。結合各個試點基層單位的實際,重點開展科學健身知識與新方法的普及工作,并通過建立居民體質健康檔案、運動風險預測、科學健身知識普及與健身新方法培訓以及健身效果監控等技術手段,探索建立適合社區、鄉村、大型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等基層單位的5種科學健身示范區模式。
科學健身是指在掌握一定的解剖生理、衛生、心理、體育運動、營養、保健等知識的前提下,結合醫學檢查,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合理的處方運動,從而起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過程[1]。科學健身,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科學健身的前提就是要對參與者個體健康狀況進行科學測量與評價,據此制定適宜的運動健身方案,也稱“運動處方”。健身者據此進行體育鍛煉,在運動過程中定期進行身體健康與運動能力進行評估,隨時調整健身方案,以達到科學健身、提高身體健康水平的目的。
綜上所述,科學健身是全民健身的進一步發展和深入,是在國家層面進行大力發展和推廣的活動,也是結合現代科技成果而提出的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又一新理念。科學健身關系到每一個人,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更應積極響應和踐行科學健身,提高自身素質,增強體質,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1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和更新
當前我國普通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多以傳統體育競技項目為中心展開,以足、籃、排為主,配以乒、羽、網,再加少量的武術、游泳、健美操等項目,此內容雖沒有過時,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理念和條件已然發生了巨大變化,僅這些項目已無法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技能講授始終占據主要位置,忽略健身理念和方法的灌輸和解答,這使得學生雖然學會了運動技術,但離開學校后運動技術也隨之離去,無法將終身體育理念傳授給學生。
科學健身提倡運動項目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也就是不拘泥于某一種或幾種運動項目,而是根據運動健身的需要來選擇相應的、可實際操作的鍛煉形式,找到適合個人的體育運動項目,因此要求體育運動項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目前,高校體育運動項目多為傳統競技項目,而新興起的項目如瑜伽、拉丁舞、跆拳道、健身操等未被納入或推廣,而這些項目卻為學生所喜愛,因此,有些項目可以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不斷提高的體育健身需求,同時也能做到因人而異,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同時,體育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健身方法的傳授,力爭使學生畢業后仍能自覺進行科學健身,使終身體育得以實現,也使學生能夠終身受益。
3.2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理論課時應增加并提高授課質量
受傳統競技體育訓練教學的影響,普通高校體育教的理論課時量很少,部分高校甚至不設體育理論課,僅開設實踐技能課。部分人認為體育教學就是教學生運動項目的技能和身體素質,不存在理論學習,這種錯誤理念導致嚴重的后果:一是體育理論課時量與實踐課時量相差巨大,僅占體育教學總課時量的6%-10%,甚至更少或沒有,給學生造成體育教學沒有理論基礎的誤解,體育鍛煉只需實踐練習不需理論學習的錯誤導向;二是體育理論知識體系發展較為落后,沒有形成系統的、科學的、權威的知識體系,理論是實踐的先行者,沒有科學先進理論作為指導,嚴重影響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三是體育教師往往僅注重實踐技能的教學,忽視理論教學和理論知識的儲備,導致在教學時出現語言表達能力不夠,理論知識匱乏等情況。體育鍛煉是強身健體的實踐者,而體育理論是體育鍛煉實踐的高度總結和概況,是指導實踐、促進體育鍛煉發展提高的指導者。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理論教學的缺失已經嚴重影響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也阻礙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和體育理念的認知。
科學健身不僅是行動上要遵從科學合理的健身方式和手段,同時在思想上也要理解和重視科學健身的理念和思想,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將終身體育、科學健身的理念貫穿于心,才能使大學生畢業后仍然能夠堅持體育鍛煉、堅持科學健身。高校體育教學應更加重視體育理論的研究和教學,增加理論課時量,盡快研究推出全國性的、科學統一的、權威性的高校體育教學理論知識體系,使理論授課內容有理可依、有據可查。同時體育教師也應加強自身的理論知識儲備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盡快掌握使用現代化教學用具。這樣才能將科學的體育理論知識更好地傳授給現代大學生。
3.3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的器材設備應及時更新豐富
相關研究表明,我國許多高校存在著體育教學場地和教學器材設備不足的問題。部分高校因場地器材等嚴重缺乏,導致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無法開展,如游泳、棒壘球、網球、毽球、羽毛球等常見項目無法實施教學。雖然部分高校體育教學硬件條件較為充實,但因體育教學安排、學生人數、課外活動、對外開放等因素導致無法滿足學生不斷變化提高的體育鍛煉需求。體育場地和器材設備的缺失嚴重影響大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科學健身是采用科學合理的健身方式和方法進行體育鍛煉的。體育健身本身需要一定的體育場地和器材設備的輔助,同時科學的、合理的健身方式也需要一定的現代化設施給予測量標定。健身者身體基本情況的測量評價、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把握、化學成分的監測、大量數據的存儲和計算等等,這些都需要現代化的健身設備和器材。因此,高校體育教學不僅要積極籌建教學必需的運動場地和教學設備,同時還要積極引入現代化的體育健身設備和器材,以適應現代大學生的體育健身需求。
3.4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教師隊伍結構要合理,完善再培訓體制
據調查可知,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師結構存在不合理的情況,如年齡結構偏大、學歷學位偏低、所擅長的項目主要集中于傳統項目——足、籃、排等球類項目,這些不合理的因素嚴重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的全面發展,不利于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開展。同時,各高校對體育教師的進修培訓工作不夠重視,使得體育教師無法獲得提升自我的機會。
科學健身是一個系統的健身過程,向大學生傳授科學健身的理念和方式,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實施主體,體育教師必須掌握科學健身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首先要具備一定的體育鍛煉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因工作年限和所處教學時代的不同,部分體育教師理論基礎知識較為匱乏,需要對這部分體育教師進行再培訓,要完善培訓機制;其次體育教師要能“一專多能”,在某一個項目方面是專家,同時也能對其他的幾個項目進行鍛煉指導,以適應學生不斷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最后體育教師要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學生眼中,體育教師就是體育鍛煉的實踐者,是學習的榜樣,體育教師也只有自身做到科學健身,才能領悟其中的奧秘,也才能更好地向學生傳授這些知識和經驗,帶領學生體會到科學健身的重要性,為“全民健身 ”、“終身體育”的實現打下良好基礎。
科學健身是全民健身的進一步發展和升級,符合現代人們健身的理念。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作為培養大學生養成良好健身習慣、實現科學健身的重要途徑,理應從科學健身的角度出發,對現代高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改革和完善,以期為培養大學生掌握科學健身的理念和方式方法提供一個可行的教學環境。
[1] 史睿智. 北京市民科學健身管理機制的研究[D]. 首都體育學院, 2015.
[2] 馬金鳳.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4).
[2] 唐萬宏.高校財力資源利用效率的影響及策略[J] .教育評論,2007(6).
[3] 張瑞林. 新時期綜合性大學體育發展面臨的若干問題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6.
[4] 郭華恬,金熙佳. 高校體育的目標與改革思路[J].體育與科學,2003,24(1).
[5] 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7-29.
Research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Fitness
Zhang Shulin
Scientific fitness is a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lso a sign for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own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path and way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fitnes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tific fitness, re-examine the content system, theory teaching, venue equipment, teacher structure and other resources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found that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moder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fitness requirements.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demand of scientific fitnes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in order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provide a good scientific fitness environment.
scientific fitne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 teaching; innovation
天津工業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15-2-62)
張曙林(1982-),男,山東濱州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體育與健康教育和足球教學與訓練。
天津工業大學體育部,天津 300387 Sport Department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G807.4
A
1005-0256(2017)01-0041-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