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山東省青島永寧路小學,266041)
創新 實效 生動
楊茜 (山東省青島永寧路小學,266041)
《山羊分腿騰越及體能練習》一課雖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同時也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在幫助與保護中喚醒了學生責任心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果斷決事的能力。指定教材《山羊分腿騰越及體能練習》一課第3節課的執教教師進行教學時,巧妙地使用了色彩鮮艷、大小不一的輪胎替代了傳統的山羊。五彩的汽車輪胎作為支撐跳躍分腿騰越的練習器材,在形狀上有所變化。柔和的材質、溫馨的色彩,使學生愛上了輪胎并敢于進行支撐跳躍分腿騰越動作的練習。大小不一的輪胎適合不同學生的需求,特別是輪胎的圓弧形沒有了山羊棱角牽絆,與分腿角度較吻合,便于學生順利進行分腿跳越,幫助學生克服了恐懼心理,為山羊分腿騰躍完整動作順利完成建立了信心。
執教教師根據學習進度調整了輪胎的擺放位置,而且貫穿了課的始終,采用了分層教學,同時結合輔助游戲練習,對于能力不足的學生在技能學習上有較大的幫助。如,從滾輪胎到胯下滾輪胎,再到縱向分腿騰越的體驗,一物多用。體現了教師的不斷思考和創新的精神,也體現了面對安全挑戰的積極思考。
《足球腳內側傳球》一課分為3個環節:熟悉球性、學習移動中腳內側傳球和“課課練”。所達成的目標是:1.變化練習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足球腳內側傳球學習,體驗腳內側觸球時的肢體感受,誘發足球學習興趣;2.在啟發、誘導、反復練習中,有80%左右的學生能夠合理選擇支撐腳位置,并能控制擊球腳腳型;20%左右的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與同伴的影響下隨同練習;3.經過主教材學習和“課課練”練習,發展學生的靈敏、協調及綜合反應能力和速度與力量等身體素質;4.在學習腳內側傳球中,學生能夠表現出合作、互幫互助、團隊協作的意識,體驗小組合作學習和足球學習帶來的快樂。
在球類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抗和競爭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在對抗性的比賽情境中教技術,讓學生在比賽情境中知道學這項技能是為了什么,在比賽中如何使用這項技能。如,在進行3人腳內側傳球時,有1名學生阻止其他2名學生的傳球,這樣的比賽內容,更容易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更具一定的挑戰性,課堂也會更加有趣和精彩。4人傳球同樣可以選擇1名學生搶球,其他3名學生傳球,在傳球的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要考慮如何避開搶球的對手,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如何將球傳給更有利于進攻的同伴。通過這樣的游戲讓學生鍛煉傳球的技巧,在實戰中學習技術,如果將對抗與實戰脫節,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參與的興趣。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技能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希望學生能夠在其中享受到成功與快樂,使每一名學生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活動中來,享受體育課堂、樂于體育學習。
指定教材《山羊分腿騰越及體能練習》一課第1節課的保護與幫助中,體現了小組合作與協作。在觀摩課上,學生的人數約40人,但在常態課上,每節課的學生可能會高于觀摩展示活動中一節課的學生人數。那么,在常態課的教學中,要求體育教師要評價本節課的所有學生是難以實現的。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互相評價、關注同伴,而教師在學生活動起來后更多地進行查漏補缺。
在體育課上,可嘗試引入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將4~5名學生分為1組,每個小組內選出1個對這項活動比較擅長的學生,學生要完成評價,對其來講是一個深層次的學習,因為學生們必須對這個活動有足夠的了解,才能評價其他學生;同時也通過想這種評價中也能得到自我鍛煉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