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燕光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天福山中學,518000)
啟智促思 助力學生健康發展
榮燕光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天福山中學,518000)
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過多的講解說教,學練中的越俎代庖,在不經意間剝奪了學生創新思維和體驗運動的權利;手把手地“灌輸式”教授不僅磨滅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興趣,還讓學生失去了熱愛運動的信心。在《籃球原地運球》一課的教學中,執教教師利用分組學習,讓每名學生通過學-教-練的形式成為課堂的主宰者。課堂開始時,教師將學生分成8組,每組4名學生,每組學生號碼分別是1號、2號、3號、4號;第1次小組合作學習是各組所有1號隊員學習任務一,2號隊員學習任務二……以此類推;合作學習完成后,將所學本領帶回本組,從1號學生開始扮演“小教師”將所學本領傳授給本組其他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再由2號學生傳授任務二……以此類推。這樣交叉式的小組合作讓每位學生體驗到了學與教的樂趣,變成了主宰課堂的小主人。但通過觀察發現,由于任務難度不同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第1環節的分組研究學習中,學生不能正確理解動作或學練要求,造成帶回教授時出現錯誤概念。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了解學情之后,根據每項任務的難度及要求,安排4名隊員分別進行專項培訓,這樣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以往的體育課中教師往往注重學生的技能學習,如,學生為了正確掌握技術動作,忽視了體能發展,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生的體能發展,還會弱化體育教學對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通過與現場專家、觀摩教師的交流,筆者意識到在體育課中應通過建立健康技能概念發展學生的健康行為(健康體能),即目標之一就是學生的健康體能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在體能練習的同時進行技能學習。如,在《山羊分腿騰越及體能練習》一課的學練片段中,教師引領學生做雙手撐地雙腳并腿蹲跳動作,通過尋找同伴擊掌問好的游戲體驗雙手支撐的動作;如法炮制地做分腿動作,使學生體驗提臀分腿,在大運動量的游戲中學生不僅鍛煉了體能,還為技能的學習作好鋪墊;教師還通過連續跳3個、5個“人羊”,且比誰跳得多的形式發展學生體能,增進學生技能水平提高;在最后的體能練習中,教師開發了3個與主教材相關的運動項目進一步發展學生體能:一是,助跑單起雙踏跳空中分腿;二是,隨音樂做平板支撐,鈴聲響起變支撐走;三是,立臥撐跳起空中擊掌連續跳。這樣的素質練習不僅發展了學生的體能,還為學生學習山羊支撐跳躍奠定了基礎。綜上授課環節可以看出,學生的技能是通過在運動中進行技能體驗而習得,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了終身體育意識的熏陶,使其更加熱愛運動,獲得健康。
《并腳跳短繩,毛毛蟲闖關》一課中,授課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學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執教教師在課堂上用到2個小妙招,令筆者不禁拍手叫好。一是,執教教師的“妙組織”。教師在場地上粘貼小標志建立個人運動空間,讓學生在規定的區域內學練跳短繩;跳繩活動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跳繩建立了小組活動區域,讓學生在規定的區域內完成“毛毛蟲”大闖關游戲。執教教師巧妙地利用了小標志和跳繩引導學生建立合理的運動空間,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自我管理的規則意識。二是,師生的“巧互動”。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能夠快速停止活動,并聽從教師指令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執教教師卻游刃有余地利用師生互答解決了問題。如,教師停止活動時發出的指令是“我說停”,全體學生馬上立正面向教師齊喊“我就停”;又如,在比賽開始前執教教師說“聽清口令”,學生一起回答“口令聽清”等。這樣的一問一答讓所有學生建立了守紀律的意識,快速進入學練狀態,讓生硬的規則更加藝術化,在潤物無聲中滲透了課堂紀律。
場地器材的運用與開發是激發學生運動參與的必備條件,教師應廣泛開發和創新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練中。劉藝濤老師在其執教的《山羊分腿騰越及體能練習》一課中,充分發掘小體操墊子的功能,利用體操墊子練習單起雙踏助跑起跳;再利用體操墊子的寬度練習墊前支撐、墊側分腿練習,讓學生快速掌握頂肩支撐、直腿分腿;為了增加運動強度,執教教師還組織學生將小墊子縱向排列,增加了練習次數,進而提高了練習強度;在學生練習完整動作時,教師在山羊前側面安裝了一個時鐘,時鐘的分針和時針可以延長,讓學生從8:20至9:15按照時針、分針的方向進行過山羊練習,提高學生分腿騰越的能力。又如,金剛老師執教的《山羊分腿騰越及體能練習》一課,以跳輪胎的形式呈現,用輪胎代替山羊克服了學生的恐懼心理,通過縱跳、橫跳提高學生學練積極性,并將輪胎按照大小排列,讓學生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不同高度的輪胎練習,面向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因此,不難看出器材的運用和創新點亮了學生參與的欲望,提升了學生學練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挑戰中建立自信,圓滿達成了學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