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淵繆洋
(1.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2.廣州兒童福利會幼兒園 廣東廣州 510030)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結合籃球教學應用研究
舒淵1繆洋2
(1.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2.廣州兒童福利會幼兒園 廣東廣州 510030)
問題解決過程是一種能力和智慧生成的過程。在籃球比賽情境中,存在著許多多變的進攻防守、身體心理等問題,運動參與者需要為每一秒的變化找出合適且有效的應變措施。在籃球運動中,球員所面對是瞬息萬變的比賽情境,加上球場上節奏的快慢變化,不單只是在攻守策略上的改變,更需要去分析思考各種問題情境的解決方法,以判斷并選擇最獨特并可行的戰術與策略來解決運動中的問題情境。該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應用于籃球教學,對學生在籃球問題解決能力上的影響,旨在我國校園籃球課程教學創新改革提供經驗、模式。
籃球 體育教學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
當今世界的潮流瞬息萬變,隨處可得的信息不斷充斥整個社會群體之中,學校里的教科書不再是唯一知識的來源。面對多樣的知識與信息的新時代,需要的不再只是單一地對知識的吸收,而是面對這樣大量信息的傳遞更需要學習如何組織與整理的能力,并且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去選擇與判斷,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知道去哪里找答案。以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而言,創造思考是問題解決的關鍵,而創造的過程也是一種問題解決的過程。
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簡稱CPS)是一種結合創造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模式,該研究以Isaksen、Treffinger和Dorval于1994年提出非線性循環的三成份、六階段的CPS模式來設計實驗教學方案;三成份分別是了解問題(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激發點子(Generating Ideas)與行動計劃(Planning for Taking Action);六階段分別為發現困境(Mess-Finding,MF)、發現資料(Data-Finding,DF)、發現問題(Problem-Finding,PF)、發現點子(Idea-Finding,IF)、發現解答(Solution-Finding,SF)與尋求接受(Acceptance-Finding,AF)。
1.1 成份一:了解問題
個人或群體面對一個沖突、模糊不明的情境時,需要花時間確認問題的重點或方向,此過程即為了解問題,在此階段最重要的是找出一個具有系統性描述的開放性問題,所以唯有確認及理清問題后才能根據正確方向找到解決方法,成份一包含階段一、階段二與階段三。
階段一:發現困境。從身處的環境中找出一些挑戰、機會或是困擾的問題,了解如何抉擇,決定哪些是迫切需要解決并排列優先級。
階段二:發現資料。尋找一切可參考的信息、知識、意見或其他相關數據,并加以整理歸納。
階段三:發現問題。思考與澄清問題,將廣泛的問題變的明確,并能清楚地描述問題的主要焦點。
1.2 成份二:激發點子
階段四:發現點子。此階段為腦力激蕩階段,最重要的是產生很多新的、不同的、獨特的、不平常的想法,不過在選取好想法與點子時,需慬慎地判斷與選擇。針對問題提出多種可行的對策或是點子,愈多愈好,好的想法需具有特殊性、創新性、變通性與流暢性。
1.3 行動計劃
此階段需以有系統的方式找出最適當、最有機會成功的解決方法,能夠有標準地進行評估,最后將此想法付諸實際行動,包含階段五與階段六。
階段五:發現解答。列出評量標準,判斷想法的合適性,并對每一個想法進行分析,并選定一個最有用的解決方法。
階段六:尋求接受。實施過程中會有哪些影響因素,包含阻力與助力,思考如何有效執行,才能達成特定的行動計劃。
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由于遇到新的問題情境,要對問題的情境形成清楚明確的認知結構,但由于在不明問題的目的與限制條件下,此時需要進行認知結構的擴大或重組,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結果都必然是一個全新、未有的經驗,所以,可以視為一種創造,而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不同于問題解決,前者為了使問題解決歷程更具周密的思考,故較后者在選擇或執行解決方案前,應盡量想出各種可能變通的方法,即是強調擴散思考的應用,且利用系統式思考來解決問題,并于每階段皆強調發散與聚合思維兩大部分。
CPS模式強調能培養學習者的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并藉由問題解決的過程,來啟發學習者具創意并能主動建構知識,從CPS模式的解決歷程可見,每階段皆強調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的應用,并以發展系統性的思考作為前提,其特性如下4點。
(1)每階段進行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式思考,并始于擴散思考,而后為聚合思考,其后者用來評價前者所產生的結果。
(2)個人或群體皆可使用。
(3)各階段未必以單向、線性的關系呈現,可循環、交互或是跳躍的方式出現。
(4)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可以使用其中一部分階段解決問題。
綜合以上,可以發現CPS是一個強調同時具有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能力的教學模式,強調個體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并產生疑惑與想法,除了盡可能地想出解決方案外,還要具有評鑒與批判的能力,找出最合適且可行的解決方式。由于每個人的思考模式與心理歷程的不同,CPS模式可以依個體需要選擇所需的階段實施。
3.1 教學設計
教學實驗準備:為依據研究者所搜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為基礎,進而做好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籃球教學實驗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活動內容設計、教學教材準備等工作。
3.2 分組
小組的學習是聚集所有人的創造力,以增加想法點子的數量與質量,讓學生能共享器材與資源,并且能共同進行討論教師在課堂中設定的問題,讓其與同伴之間的討論激發出更多不同的想法與策略來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每節課開始時先將學生進行分組,而分組的原則以隨機5~6人為一組。
3.3 全班授課
教師在講解該堂課動作要領或活動內容時,以問題引導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學習動腦思考老師要表達的動作要領并嘗試說出答案。教師在講解動作要領時,會適時提供肢體上的示范動作,讓學生清楚動作執行要領后,教師即說明該堂課要討論的方向,隨即分組練習動作。
3.4 主要活動
主要活動分為以下4個步驟。
(1)活動一:在準備活動中,以熱身活動或主要活動前的導引活動為主,在此強調個人為主或團隊合作的運動技能的練習,不強調競賽成績。
(2)活動二:設計以全班性為主的競賽游戲活動為主,讓小組合力對抗或是合力完成任務,將活動一中的籃球動作要領做相關延伸,讓其嘗試將所學的技能或策略運用于比賽或游戲當中,并在遇到問題時能團隊討論解決問題,使學生有機會嘗試將籃球動作技能與競賽情境相互結合、練習與運用,借此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動機與機會。
(3)討論:在暫停時間進行討論,而教師應在此時強調該堂課討論的方向,并針對所進行的活動,討論出不同的應對策略,針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不論是動作技能的檢討,或是競賽策略的溝通與協調。
討論完畢后,可再次進行活動二,讓學生將剛剛所討論的內容做實地的操作運用,實驗組教師應在此檢視學生是否有將討論出的策略或改變運用在實際情境當中。
(4)分享與回饋:讓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組內的策略或想法后,教師可另外舉范例或其他不一樣的解決方式,嘗試給學生多種思考的方向,最后表揚優秀表現的小組。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是要告訴學生如何去學習,或是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能嘗試結合所學的基本動作技能,重新呈現動作的不同形式,且在比賽場上更是無時無刻不在變化,需要學生的隨機應變的能力,以應付千變萬化的比賽情況,因此,讓學生將學習經驗重新組合,不僅在動作技能上發展,也能在思考層面有所精進,將生活結合在教育中,同時注重身體與心理方面的發展。
(1)建議教師在實際教學運用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教學六階段的思考能力,并由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訓練,配合動態術科學習情境,提供真實且自然的環境,有利學生進行實地問題解決,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創造正面積極的環境,并以正面口語或動作鼓勵學生多方思考以及提出想法意見,借此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提升學生有效之問題解決能力。
(2)建議教師使用時能與其他學科相互配合。在體育課中,要兼顧動作技能基本概念之建構與練習,另需安排學生思考與小組討論的時間,因此,由于時間上安排十分緊湊,所以建議教師能在其他學科學習時逐漸培養學童獨立思考的能力或是規劃整學年之時間做教學設計,以提供學生有充足時間學習CPS每一階段之思考能力與機會,進而能全面提升其問題解決能力。
(3)建議教師可將基本動作技能列入分組時的考慮因素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小組成員因為基本動作技能較差,活動或競賽中常無法順利操作動作或有較好之表現,而造成全組學習意愿低落,建議將高低技能學生平均分配在每一小組中,避免因動作技能的差異過大而造成退縮或排斥學習的情形產生。
(4)加強小組成員角色分配,各司其職,觀察時發現小組成員討論時,動作技能較差的學生常會被小組成員忽略,因而活動中缺少參與的機會,并且較少發表意見或想法,因此,建議教師在使用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教學時,可加入小組成員角色與任務之分配,讓每一個學生皆能參與并投入學習。
[1]Isaksen,S.G.,Treffinger,D.J.Creative Problem Solving:The basic course[M].NewYerk:Buffalo,1958:37.
[2]湯偉君,邱美虹.創造性問題解決(CPS)模式的沿革與應用[J].科學教育月刊,2000(223):2-20.
[3]黃茂在,陳文典.問題解決的能力[J].科學教育月刊,2004(273):21-41.
G841
A
2095-2813(2017)01(b)-015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