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迪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南充 637002)
分層教學在高校公共體育乒乓球教學中的應用
謝迪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南充 637002)
眾所周知,很多學生在步入大學殿堂后都會產生懈怠心理,對待體育活動毫不上心,導致個人綜合身體素質極速下降。體育課程的安排就是出于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考量,希望通過課程學分制度來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警惕。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體育在現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很多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都要通過體育教學的不斷滲透來提升。如何安排合理的教學活動,設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該文將以高校乒乓球教學為例,著重介紹在乒乓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策略和方法,探討如何從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進行有序安排,以此來提升大學生對乒乓球這項運動的熱愛,激發學生的運動潛能,提升綜合身體素質。
高校體育 乒乓球教學 分層教學
跟其他球類運動不同,乒乓球更加強調個人理解和技術能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乒乓球類運動一直因為其趣味性十足,上手簡單的設備設施而受到很多大學生的喜愛。但是,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只是單純地分班進行總體授課,為整體學生設立一個統一的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在單板枯燥的教學環境下訓練學生對乒乓球技術的掌握能力,學生在這種死板的課堂教學中很難有較快的長進。因此,針對學生不同的運動基礎和運動天賦設立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體系在現階段的高校體育教學中顯得尤為突出。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通過鮮明的針對性教學讓學生對乒乓球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乒乓球技術,并且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體能素質,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從而促進大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
想要對現階段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完善就必須了解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高校在體育教學中都沒有聘請更加專業性的教師,導致學生對運動學習掌握不扎實。例如,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因為缺乏專業的乒乓球教師而使教學模式和方法滯后,大多數教師都是因循守舊,按照老套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呆板的教學。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乒乓球技術的理解,還使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一些基礎性動作掌握不扎實。因為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數量較多,學生的基礎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在課堂中的體育學習效率也各不相同。這種教學模式不能夠高效地兼顧到每位同學,無法激發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熱愛和興趣,其后果就是乒乓教學質量不高。雖然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督促學生學習和掌握一些較高難度的技術和動作。但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乒乓球運動習慣,使很多學生只是在課堂中跟著教師進行基礎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進行進一步的鞏固和練習,究其根本,就是沒有積極地引導學生形成乒乓球運動的學習熱情。而在傳統的乒乓球教學形式中,有兩種形式:理解式、啟蒙式。
在理解式乒乓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只是單純地對學生的乒乓球運動理解進行教學,教授學生基礎的乒乓球理論知識,要求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理論知識后再實施一些基礎性練習,從而在真正的練習過程中靈活運用所學習到的基礎知識。從而在不斷發現不斷探索中找到乒乓球運動的趣味性所在。然而在這種理解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對課堂節奏和課堂步驟沒有良好的組織掌握,學生的技術學習就會受到打擊,從而打擊學生的運動學習積極性。
在啟蒙式乒乓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運動學習的認知規律,不斷遞進地進行乒乓球運動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遇到的技術情景進行分析,通過積極思考來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然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課堂課時有限,很多啟蒙教學模式無法全方位地展開,導致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技術掌握不嫻熟。
2.1 對學生進行分層
分層教學的關鍵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分層,高校體育課堂中,學生對乒乓球技術掌握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在實施教學中,可以先安排一次對全體學生的摸底測驗,通過測驗來了解學生的具體技術能力,然后再根據不同的水平層次進行合理的分層。接著教師再以各組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級別的針對訓練,鼓勵小組之間多進行互動性交流學習,例如,教師可以讓各個訓練小組內的成員進行比賽競技,通過在競技活動中收獲到的學習心得進行小組交流展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發展空間。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時候,教師要明確地認識到,這一階段的工作的重要性。只有科學分層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真正地獲得發展。筆者認為,除了上述部分內容以外,科學的分層還需要教師在進行分層的時候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情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必須要保證學生對課程的學習是有興趣的。乒乓球的訓練其實是很辛苦的,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這些都要求教師要照顧到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發展,在教學的過程中嘗試用科學的辦法解決好學生這方面的問題,讓學生在能力得到發展的同時,其個人的素質也能夠得到有效的發展和提升。
2.2 對課程進行分層
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的學習任務理解也就不同。為使學生在不同的起點上都能夠收獲一樣的進步,教師要設計有針對性的學習課程,讓學生能夠盡量縮小客觀存在差異,實現全面綜合培養的教學目標。例如,很多高校的乒乓球課程安排都要求教師在讓學生掌握基礎的運動技術能力前提下,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綜合點評和考核。教師可以根據這點安排高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設定適合自身具體學習情況的學習目標,通過在教師安排的針對性的學習任務中不斷突破自己,從而在乒乓球技術方面取得較大進步,深刻體驗到成功的欣慰,進而對乒乓球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2.3 對教學進行分層
教師的分層工作開展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分層訓練和分層施教。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對乒乓球技術掌握較嫻熟的同學可以安排更加高難度的訓練任務,讓學生在高強度的訓練任務下,找到自己的技術風格,從而形成自己對乒乓球運動獨到的理解。而對待一些乒乓球技術一般、但是基本乒乓球技術掌握扎實的同學則是更加注重對基礎技術方法的施教,讓學生通過互相之間的對打提升自己的乒乓球技術水平。最后,面對一些乒乓球基礎能力薄弱的同學,教師要從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入手,深入與同學交流,讓學生明白技術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鞏固,不斷挖掘,盡可能多地參加一些乒乓球運動類活動。在課程訓練安排方面也要照顧這些基礎薄弱的同學。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乒乓球活動競賽,讓學生體會運動競技的魅力,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推動整體學生的乒乓球學習發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總的來說,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是根據教師自己親身實踐的教學環節中摸索出來的。無論什么形式的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弊端,教師要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在各自的學習層次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1]吳煥群,張曉蓬.中國乒乓球競技制勝規律的科學研究與創新實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9.
[2](美)塞爾瑪.中國教練員培訓教材:運動心理學前沿[M].彭凱平,劉鈺,倪士光,譯.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3]周學榮.高校體育大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6):806-807.
[4]須曉東,瞿云桃,唐啟進“.陽光體育運動”實施與高校乒乓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9(5):76-78.
G846
A
2095-2813(2017)02(a)-009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