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祎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河南鄭州 450000)
合作學習模式在普通高校啦啦操教學中的運用研究①
曹佳祎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 河南鄭州 450000)
高校體育課程的開展不僅是為了培養體育專業生的體育技能,而是要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促進學生體育習慣和終身體育能力的發展。該文在分析體育素養內涵的基礎上,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在普通高校啦啦操教學中運用的有效策略。
合作學習 啦啦操教學 終身體育
體育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分為體育文化水平、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3個方面,是學生在先天遺傳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教育和自我鍛煉形成的。具體來說包括體育知識,有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專業知識,了解體育活動對于學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了解與體育有關的人文知識。體育行為包括體育活動的組織、宣傳、消費等方面的行動活動,也包括學生個體的運動和健身的習慣,具有終身的意識和能力,體育技能,一方面指的是學生的體質水平、學生的健康素質和運動素質,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指的是學生的鍛煉技能和對鍛煉的自我評價能力。學生能夠掌握兩種以上的健身運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方法。體育品德,學生要能夠根據體育道德規范,在教育教學活動和競賽中自覺學習和遵守各項體育運動規則,發揚體育精神。體育個性,每一個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設計自身的體育運動量,采用不同的方法實現體育目標,實現終身體育。
1.1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
道德品德、健全人格、熱愛生命以及人文情懷是黨的教育方針中對人才最基本的要求,要求每一個大學生能夠從體育活動中感受到堅韌、勇敢、團結、合作、原則等體育精神,感受到對生命尊重,對實現自身對社會奉獻的認識,這是學生善良品質培養的開端,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培養一些優秀的道德品質,形成對自我基本的約束,保證自我行為不對社會造成傷害;同時,要培養大學生的人文情懷,對周圍的人和物進行關注和關心,形成熱情而積極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核心素養是對素質的要求,但是其素質具體落實的過程就是在實踐中踐行黨的教育方針的過程。
1.2 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高人才多樣化的需求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各國在21世界對人才的素質要求進行重新定位和思考,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高速發展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教育家不斷研究和更新核心素養的結構體系,不同的研究充滿差異也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識,核心素養不是單一的知識要求,核心素養隨著時代的發展只會更加多元和多樣化。以體育核心素養中體育水平的要求為例,在19世紀和20世紀各國的體育教育目標都注重的是對體育技能的關注,要求學生能夠竭盡全力地達到最高的成績,在各項體育競賽中獲得比賽的成績;而在21世紀,體育教育的目標已經由單一的體育競賽向體育興趣和終身體育轉變,更加關注學生的個人體育運動習慣和運動活動的多樣化。
1.3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需求
近年來素質教育改革在各級各類學校不斷推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教師在工作崗位上開始了第二次的學習熱潮,親身踐行終身學習理念,教師的教研圍繞新型教學模式不斷展開探討和思考。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發展為有聲的言語交流,由單一的課堂知識傳授轉化為課前自主學習—課堂互動交流—課后延伸學習為一體的主動學習,學習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由于教師對核心素養的了解沒有跟得上時代的要求,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師認為大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在于基礎知識的傳授,這使得在教學中出現注重文化知識,忽視藝術和體育課程的現象,體育教學在高中教學中處于薄弱環節。同時,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新型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探索仍然停留在理論階段。學生的能力仍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個性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素質改革的推進和深化,首要環節就是要引導教師和學生對核心素養形成正確的認識。
2.1 在課前借助網絡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啦啦操的學習除了一些基本動作的傳授外,動作的編排、組合以及和音樂的結合都是大學生在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建構實現的,而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學習共同體的支持,離不開網絡技術的支持。啦啦操是大學生喜歡的一項體育項目,一方面是因為動作與音樂結合的動感性;另一方面是啦啦操中包含的體育精神和創新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隨性的安排和運動,感受運用的快樂。例如,在一節啦啦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在觀看各種視頻的基礎上選擇本組喜歡的一些動作進行組合,形成符合本小組學生體育水平和興趣的啦啦操,增加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自主性。
2.2 課堂上借助小組合作交流,確定動作并進行練習
體育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內容,在內容上更加注重動作的練習和運動習慣的培養,所以體育課堂上不是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的交流,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運動,在分享和交流動作的過程中進行糾正和練習。例如,一個小組在課前確定了啦啦操的基本動作,但是對于動作之間的銜接和音樂的選擇還沒有確定,教師引導學生首先將已經確定的動作進行表演,然后在討論的基礎上一個一個動作進行修改,在每一個動作修改后,學生需要重新進行一次動作的練習,這樣學生就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不斷進行運動,學生的體育興趣不斷被激發,并且動作的設計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力,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體育活動中的樂趣。終身體育的培養,不是僅僅依靠學生較強的自我約束力能夠實現的,而是需要挖掘體育活動中的樂趣,挖掘學生活動中的主動性。
2.3 借助小組互動,擴展體育課堂的內容
體育不是僅僅存在于體育課堂中的,而是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是貫穿于學生一生的生活中的,但是大學生在業余體育活動中并不喜歡個體的獨立活動,需要學生同伴的支持。同時,每一個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需求是不同的,這就需要在課外體育活動中增加活動延伸的形式,增加樂趣,吸引學生的參與。例如,在啦啦操的課外延伸活動中,一個學生將啦啦操與廣場舞音樂結合在一起,晚上的時候和同伴一起到附近的公園,在不同音樂的背景下進行啦啦操運動;還有的學生基于啦啦操的基本動作,轉化為節奏較快的兩人互動舞蹈,擴展啦啦操的不同展示形式;同時,學生也可以在課余時間由學生會牽頭組織校園啦啦操比賽,學生可以自愿形成團隊參與,增加活動的形式和樂趣,促進學生活動的延伸性。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活動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和終身體育能力,主要分為體育文化水平、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3個方面。合作學習是素質教育背景下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在普通高校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要在課前借助網絡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借助小組合作交流,確定動作并進行練習;課后借助小組互動,擴展體育課堂的內容,提高效率。
[1]張蕓.合作教學方式在普通高校啦啦操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136-137.
[2]溫國強.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網球公共選項課中的實驗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18):163-166.
[3]蘇寸草.在普通高校籃球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95):75,78.
[4]石紅.“程序——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普通高校健美操選項課教學中的實驗研究——以吉首大學為例[J].搏擊(體育論壇),2012(10):48-49,61.
G837
A
2095-2813(2017)02(a)-01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4.147
曹佳祎(1994,2—),女,漢,河南焦作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啦啦操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