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 袁際學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玉溪市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損傷調查及預防研究①
楊興 袁際學
(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該文通過訪談法、實地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為主要研究方法,對玉溪市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損傷類型進行剖析,并提出對策及建議。研究旨在競技體育逐步被完善發展的同時,羽毛球項目也開始有了自己的體系,隨之而來的則是運動損傷。通過對玉溪市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損傷調查及預防研究,讓愛好者更好地投入到羽毛球運動中,了解和認識羽毛球運動項目。讓羽毛球愛好者能在運動時重視運動損傷,做好運動前的準備同時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從而達到降低損傷幾率的發生。
玉溪市 羽毛球 運動損傷
羽毛球運動興起于18世紀的英國,于20世紀初流入中國,成為了全民運動的熱潮之一。在競技體育逐步被完善發展的今天,羽毛球是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的運動項目,該文通過對玉溪市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損傷調查及預防研究,讓愛好者更好地投入到羽毛球運動中,了解和認識羽毛球運動項目。
1.1 研究對象
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玉溪市大小羽毛球館,俱樂部進行羽毛球鍛煉的愛好者中,隨機抽100名羽毛球愛好者為調查對象,其中男性60人,女性40人,年齡17~56歲。
1.2 研究方法
1.2.1 訪談法
在研究過程中,為確保研究的可靠性,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走訪玉溪市部分羽毛球教練及羽毛球愛好者,深入了解羽毛球運動損傷。
1.2.2 實地調查法
在實地觀察部分玉溪市羽毛球愛好者的鍛煉過程。
1.2.3 數理統計法
將有效的調查問卷收回進行歸納整理、數理統計。
2.1 運動損傷的一般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90人中有高達65人發生運動損傷(其中男性45人,女性20人),受傷率為70.65%,這表明玉溪市羽毛球愛好者在運動中受傷率較高,這需要愛好者在平時鍛煉中要重視受傷率高的現象。其中,17~44歲年齡段愛好者發生運動損傷23例,45~56歲中老年齡段愛好者發生運動損傷有42例;從事羽毛球運動1~2年愛好者發生運動損傷有9人,球齡2~3年的愛好者出現運動損傷的有21人,球齡3年以上者出現運動損傷的有35人。這表明隨著愛好者年齡和球齡的增長,運動損傷的概率也隨著增長。
在調查中,平時鍛煉發生運動損傷有38人,在參加各類比賽時出現損傷的有27人。損傷類型方面,發生急性損傷32人(占49.23%),慢性損傷20人(30.77%),急性轉慢性損傷13人(20.00%),由此可見急性損傷占多數,慢性和急性轉慢性損傷也不可忽視,這也可能是處理方法不當造成的。 損傷方面,男性損傷占(75.00%)明顯高于女性損傷(50.00%),這可能是因為男性在運動中好勝心強,在鍛煉中追求速度與力量,盲目的進行鍛煉而造成的。
2.2 運動損傷的部位
從走訪的100名愛好者得知,參加鍛煉的愛好者手腕損傷居首位占32.31%;其次為膝關節損傷為29.23%;大小腿和手指損傷最少為3.07%。手腕損傷最多很有可能是大多羽毛球愛好者動作不規范,后場的大力殺球,或是前場的小力擊球都用手腕發力太多,屈腕太多,誤以為羽毛球發力用腕的力量就是正確的而忽略了過多屈腕會造成受傷;膝關節受傷多可能就與愛好者步法不熟練有很大關系,在羽毛球運動中,兩腿經常出現瞬間的變向、蹬跨、起跳,使膝關節不斷承受劇烈的壓力。在羽毛球運動中,基本動作都需要肩部后引、胸舒展等,肩關節經常重復這樣的動作,當運動負荷過重或動作不規范時,就容易發生損傷。
2.3 運動損傷類型
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損傷的類型主要為關節扭傷(占49.23%)、肌肉韌帶拉傷(占38.46%)、勞損(占20.00%)等,這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動作不規范、身體協調性差、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小還有就是準備活動不夠與放松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的。
2.4 運動損傷的原因
在走訪調查中發現,約占55.38%的羽毛球愛好者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羽毛球技術動作錯誤;38.46%的人是自我保護不足。在羽毛球對抗中,因為對動作的了解甚少或者不熟練都會導致身體協調不均而發生意外損傷。這屬于一種違反運動學原理性的損傷。在運動中,運動者因違反了動作的結構特點而失去自控能力造成損傷。當然,約32.31%的人是準備活動不充分,等也是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
3.1 掌握規范技術動作,預防發生運動損傷
在運動過程中,由于技術動作不到位或不規范,導致羽毛球愛好者在鍛煉中發生運動損傷成為較常見的損傷情況。而初學者對這些本身存在的動作結構原理和特點的不了解,盲目練習錯誤,造成發力不均的動作,加重身體負擔而導致運動損傷的事情時有發生。所以羽毛球愛好者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咨詢專業人士循序漸進才能預防運動損傷。
3.2 普及運動損傷的防治知識
為了更好地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運動者必須了解和掌握自我保護的辦法。據調查,大多數羽毛球愛好者都缺乏對運動損傷的防治認識和了解。所以,普及運動損傷的防治知識,注意日常生活中運動損傷知識積累;加強對運動創傷的認識才是預防的根本。
3.3 做好運動前充分的拉伸活動和運動后的放松活動
充分的拉伸活動可以適度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能使肌肉得到全面的休息和保養,預先克服內臟器官的生理惰性,使肺通氣量、吸氧量和心輸出量增加,有效地縮短進入工作狀態的時程,使訓練和比賽的生理功能迅速達到適宜狀態,同時放松活動也得有針對性的方法,運動后的放松活動可有效的消除運動中肌肉堆積的乳酸,防止運動后肌肉酸痛,提高了肌肉的柔韌性,提高肌肉的速度耐力,對參加下次鍛煉有著良好效果。
3.4 加強易傷部位肌肉的力量和柔韌性訓練,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羽毛球運動需要鍛煉者急停、急跳、急轉的一項折返運動,在一場激烈的羽毛球比賽中,要求得有較好的身體素質,要有基本的身體素質同時更需要發展專項身體素質。這就需要發展專項身體素質和下肢力量素質,只有全面提高身體素質,才能有效防治損傷。
經過上述調查分析,不難發現在羽毛球運動損傷中多以關節扭傷為主,原因多為初學者對動作規范性的錯誤認識所導致。羽毛球屬于折返運動型項目,鍛煉者必須不停的在場上移動、奔跑、急起、急停等,如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肌肉處于僵硬狀態。相對于部分初學者和青少年來說,因為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羽毛球的打法,而盲目的跟從大眾,隨波逐流,很容易導致運動損傷。因此,羽毛球運動愛好者平時應該加強自身保護意識,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1]王步標,華明.運動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秦宇陽.安徽省普通醫學院校大學生羽毛球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10(5):59-61.
[3]姚巧泉.淺談羽毛球的體能訓練[J].科技信息,2014,27(28): 294.
G847
A
2095-2813(2017)04(c)-001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2.019
楊興(1993,10—),女,漢,昆明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袁際學(1970,8—),男,漢,昆明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