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大川
(廣東理工學院 廣東肇慶 526000)
淺談體驗式教學在大學體育教育中的作用
王安大川
(廣東理工學院 廣東肇慶 526000)
大學體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描述性研究法和實證研究法,以大學體育教育為研究對象,簡要地闡述了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內涵,深入地探討了體驗式教學對大學體育教育的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師地位、教學條件和教學評價手段等方面產生的具體影響,以及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進行體驗式教學時應該注意的具體事項,以期為大學體育教師提供體驗式教學方面的參考和幫助。
體驗式教學 大學體育教育 作用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是適應中國社會生產力和科技文化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學體育教學創新性改革的重要表現。如何正確認識體驗式教學在大學體育教育中的作用和影響是各個大學體育教師都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所謂教學目標,指的是通過在學校進行日常教學來爭取完成的一個教學任務或努力達到的一種教學境地,與教學目標的具體含義基本相似。大學體育的教學目標有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這兩種類型。而教學模式正是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而應運而生。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的設計出發點和完成的落腳點都是實現和落實教學大綱里規定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最優化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是根據科學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內容以及大學生實際的學習發展水平而提出的。
體驗式教學的重點不在于對知識技能的教授和訓練,而在于對學生個體的自我認知、角色定位、學習動機、團隊協作和思想品質等方面的培養。這樣的體驗式教學就突破了傳統大學體育教育中的目標范疇,擴大填充了許多全新的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大學體育的教學模式也從描述性的知識技能教授轉變為程序式的知識技能體驗和感悟。教學重點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轉移到了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上。體驗式教學的基本程序要求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發現和處理解決問題,在認識發展方面提倡將隱性的教學目標轉化為顯性的教學目標。這就給予中國各大高校極大的啟示,體育運動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為體育教學的任務和目標直接放置于大學體育教育的最前端,而不再只是依附于各類體育項目動作技術教學背后,可有可無的附屬品。
就中國目前的大學體育教育的教學策略來看,最常見也是最基本的3種教學策略分別是“體育技能”教學策略、“發現式”教學策略和“反饋式”教學策略。“體育技能”教學策略也稱“三基型”教學策略,指的是一種由體育教師運用講解法、示范法、練習法和分解法等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來完成“建立動作感念—體驗運動項目—完整教授知識技術—復習鞏固技能”這樣一個完整教學程序的教學策略。“發現法”教學策略指的是一種根據人類認識事物的基本思維模式和思考規律而提出的“了解課題—制定假設—提出假設并驗證假設—總結規律和發展規律”這樣一個教學程序的教學策略。“反饋式”教學策略則是指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嘗試來完成發展變式、歸納總結、反饋調節等短期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策略。
體驗式教學模式所體現出來的教學策略是以體驗式為學習圈的一種全面體驗式學習模型,按照設計布課—體驗分享—總結提升—實踐應用的步驟程序實施循環教學。大學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體驗式教學的時候,應該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和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和科學的督促控制,從而有效提升大學體育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體育技能的學習效率。以大學體育體驗式教學的“電網逃生”這一課程為例,體育教師領導和組織學生在30 min之內保證全員身體不觸及電網的情況下穿越電網。
體育教師在大學的教育體系中是學生學習體育相關知識技能的指導者,是挖掘學生智能和啟發學生潛能的引導者,而不是體育教學的主導者或只給出答案的領導者。這是大學體育教學在新課標和素質教育雙重改革大背景之下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具體體現。體育教師要完成自己角色的轉變,就要從教學觀念、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徹底的轉變。單從思想觀念上來說,體育教師應該正確地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和學習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自發地去探索發現、感悟總結和學習創新。
而從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來說,體驗式教學為大學體育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定義:體育教師是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導學者,而不是體育技能的直接傳播者,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但不是體育知識的裁斷者,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而不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控制者和監督者。簡而言之,體育教師是一個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者。體驗式教學是當下中國大學教育最常用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
體育教學模式的實際運用需要具備與之相應的體育教師水平、學生的體育基礎、教學設施和設備等教學條件,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出真實的作用和影響。在滿足了大學體育教學室內外環境要求之后,體育教師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中的演示法、游戲法、試聽法、情景模擬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大多數時候,這些體驗式的教學方法都不會被單個應用,而是以多種方式相結合的綜合形式被廣泛應用于大學體育的體驗式教學課堂。這就對大學體育教學室內外的教學環境提出了更高的專業要求。
中國大學體育教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把凱洛夫的教學理論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前文提到過的“三基”教學策略就是凱洛夫理論最典型的一種具象體現。自2000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大學體育教育面臨著5個領域的教學新目標,即扎實穩固的知識技能、積極主動的運動參與、和諧統一的身體發展、健康向上的心理發展和靈活豐富的社會適應。
其一,在大學體育教育的教學課堂上引入體驗式教學理念和體驗式教學模式,不僅僅將體驗式的培訓理念和教育模式照搬到大學體育的課堂上去,而是要根據各個大學的實際情況,在體驗式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構建起一種適合該校學生的體育教學方式。
其二,體驗式教學的引入是為各大高校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一種全新的拓展思路,并不是完全摒棄原有的教學模式,而是對其進行補充、改進、更新和創造。使得大學體育教育能夠更加適合大學生,尤其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的學習需求。
其三,傳統的體育教學思想較為堅實,在院校領導和體育教師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這是制約著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發展最大的阻力,也是最關鍵的首要因素。
其四,體驗式教學影響之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改革對實施體育教育的訓練場地和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注重教學過程和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主要有拓展大學體育的教學目標,促進體育教學策略的變革,重識體育教師地位和作用,加快體育教學條件的變化,推進教學評價手段的發展等。
[1]陳錦輝.大學體育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法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9):87,89.
[2]周蕤.論“體驗式教學”在高職體育教育中的有效運用[J].時代教育,2015(17):246.
[3]常波,劉海英.論大學體育體驗式教學設計[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9):191-192.
G807.02
:A
:2095-2813(2017)03(b)-008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