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躍 賀瓊
(1.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000)
江蘇省青少年體質健康現狀調查及干預對策研究①
李躍1賀瓊2
(1.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常州 213000)
本文運用專家訪談法、現場測試法、數理統計等多種研究方法,隨機抽取江蘇省青少年學生進行健康體質測試,測試結果表明:江蘇省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總體發展較好,但青少年近視呈低齡化趨勢較明顯,需要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耐力、上肢力量亟待提升,速度、力量素質有提升趨勢。文章還對影響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干預措施,文章期望能為亟待提升的青少年體質健康提供理論幫助。
體質健康 干預措施 青少年
1952年,毛澤東提出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號召,這也是新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總的指導方針。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高速發展,“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體”的思潮一直在涌動,但現實的情況是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狀況在持續下滑。“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青少年身體素質關乎國家未來。因此,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背景下,研究探討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問題,關乎民族的發展、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
為了充分掌握現階段江蘇省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采用群體抽樣方法采集樣本數據,根據江蘇省地域差異,在南京、常州、蘇州、鹽城、徐州的小學、初中、高中各抽取2所學校進行實地測試和調查。力求測試結果能有效反映目前江蘇省青少年體質健康現實狀況。
根據本研究目的及研究內容的需要,分別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測試法、數理統計法等多種研究方法。
視力是反映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和預示未來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近視是現代文明病,這已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得到了驗證。近視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視力異常,它和遺傳有關,但遺傳僅占一小部分,后天因素影響更大。它與少年兒童不注意用眼,如長時間近距離過度用眼、閱讀書寫姿勢不當、光線過強過暗、電子產品使用過多、學習負擔過重等等,還有與環境、飲食、鍛煉等多方面因素有關。近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在室外活動2小時,可以使近視進展放慢。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江蘇省青少年視力狀況堪憂。2016年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比2010年略有上升。小學生近視增長幅度明顯,其次是中學生。江蘇省青少年近視低齡化發展特征比較明顯,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青少年肥胖的標準一般指體重超過同性別、同年齡健康群體或同身高健康群體平均體重的2個標準差;或超過同年齡、同性別平均體重的20%。青少年肥胖一般主要是由于飲食過多所引起的肥胖。近年來單純性肥胖的發病率在我國有增多趨勢,青少年時期的肥胖可為成人肥胖癥、高血壓、冠心病及糖尿病等的先驅病,因而它又是一個慢性的代謝異常疾病,故應引起重視并及早加以預防。青少年學生的身體形態不理想,需要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或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來增加肌肉組織或減少體內多余的脂肪[1]。調查結果顯示:自2010年以來,江蘇省青少年女生體重的超重率有所下降,但男生尤其是城市里面的男生肥胖問題特別突出。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女生受到“瘦即是美”的思潮影響更大一點,更注重保持自己的體型,更積極的參與健身運動,膳食更多的考慮到低熱量,而男生則相反。從總的測試結果來看,江蘇省青少年學生的超重問題與青少年體質健康之間的矛盾已經相當的突出,超重和肥胖問題已經成為影響青少年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因素。
身體素質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經常潛在地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中,自然也表現在體育鍛煉方面。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遺傳有關,但與后天的營養和體育鍛煉的關系更為密切,通過正確的方法和適當的鍛煉,可以從各個方面提高身體素質水平。男生、女生身體素質的發展趨勢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女生速度素質的快速增長期和男生基本保持一致[2]。一般情況下男生的身體素質總體上要好于女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在時間上表現為:6~13歲是快速增長期,14~16歲趨于穩定。另外,隨著我省城鄉經濟一體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鄉學生在身體素質上的差距越來越不明顯。有些指標甚至優于城市里面的青少年。
學校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理想殿堂,而傳統的教育思想和制度使青少年成為教育的奴隸。當今社會,中國家庭受到傳統教育思想的深刻影響,家長普遍存在著“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普遍存在著智育高于一切,文化素質高于一切素質的教育傾向。不顧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熱衷于早期“智力開發”。剝奪了孩子玩耍的權利,有礙于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尤其是體質健康的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社會高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豐富,物質文明的發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飲食習慣。均衡合理的膳食習慣對于保持和增強青少年的身體素質起到重要因素。而在目前的中國,獨生子女家庭特征比較明顯,家長過于溺愛孩子,總怕孩子營養不夠,攝入大量的營養物質,最終導致了孩子的“營養過剩”,造成了一系列的體質健康問題。
青少年自身對體質健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了其對體質健康的需求不強烈。雖然,我國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對青少年學生的身體素質非常重視,但仍有一些學生對體育鍛煉態度不端正,沒能積極配合學校進行體育鍛煉,偷懶、早退的情況時有發生,為難情緒比較嚴重,課余時間玩電子游戲,網絡社交的比較普遍,而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比例偏低。
另外,隨著現代交通工具日趨發達,學生上學放學運動量大幅度減少,身體長期得不到充分的活動,這些現代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身體素質的下降。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人們掌握衛生保健知識和技能,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3]。我國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教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而真正把青少年體質健康教育列入課程計劃的是國家教委、衛生部1990年共同頒布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從國家層面對青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提出了特殊保障,增進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2001年,確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2007年,“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正式啟動。隨著國家及各省市關于青少年體質健康文件不斷的頒布,學校也越來越重視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培養,學校的運動場館及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體育教學人員的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學生體質的健康水平。
近年來,跑步猝死、體測猝死、因體育運動致傷殘等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新聞屢見報端,引起了一定的社會恐慌。學校體育活動意外傷害事故頻發,加之相關法規的不健全,再輔以媒體的不當宣傳,給體育教師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使他們在上課時提心吊膽、束手束腳。面對如此窘境,部分學校或體育教師“因噎廢食”,不得已采取了取消高風險項目、降低運動負荷、取消或減少極限耐力項目等非常之手段進行風險規避,最終使學校體育工作品質與效能大打折扣,學校體育目標難以實現,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直接導致了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下降。此外,少子女化的社會現實致使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安全問題成為學校體育的最大瓶頸。
首先教育主管部門積極制定相關政策,把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水平作為對學校進行績效考核的核心要素,實行評優考核學生體質健康一票否決制,探索體育成績納入到高考總分中,為全面發展青少年體質健康起到風向標的作用,逐步扭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其次,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落實相關體質健康促進政策情況進行監督,并對每年的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進行客觀的評價,并把相關的監督評價結果進行公布。
學校要積極轉變觀念,認真執行各級政府為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出臺的各項政策;學校應積極開展各種課內外,校內外體育活動;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嘗試新穎的教學方法,開發適合學校現狀的校本教材,積極開發校內外教學資源;學校應廣泛開展體質健康重要性教育,關注學生的身心協調健康發展,用心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在體質健康促進方面學校責任“重于泰山”。因此,學校這塊促進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良田”,絕不能荒廢。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都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5]。家庭的教育深刻影響著孩子的健康發展。首先,家庭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意義,以身作則,多陪孩子走向操場,走在陽光下,一起參加體育運動,提高身體素質。以家庭為單位的健身運動,一方面可以促進家庭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密切家庭成員間的親密關系,有利于心理健康,促進家庭和諧[6]。
[1]王林,彭軍武,陶伍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分析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5):23-29.
[2]倪艷秋.青少年體質健康現狀及干預對策研究——以煙臺市為例[D].魯東大學,2013.
[3]侯曼.少年兒童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周傳志.談建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新型關系[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版,2003(1):156-157.
[5]蔣錚璐.韓國大眾體育現狀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4):71-74.
G804.49
A
2095-2813(2017)10(b)-02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9.247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編號:T-c/201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