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霞 姚歡
[摘要]隨著我國預算管理體制改革深化與政府職能轉換進程加快,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斷提高。但由于目前預算會計制度體系在客觀真實反映政府績效與政府受托責任履行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加之當前信息披露機制仍不健全,因此本文從提升政府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必要性入手,對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內涵、質量特征、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等方面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政府會計;預算會計;信息質量
一、提高政府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必要性
(一)政府需履行公共受托經濟責任
各級政府作為公共資源的受托者,向社會公眾公布有關公共財政資源的籌集、使用和管理情況信息是其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通過披露會計信息來反映其受托責任的主要載體是政府會計報告,因此通過政府會計報告來披露政府財務信息是各級政府部門必須完成的任務。
(二)政府會計信息需滿足不同層次使用者的決策需求
政府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有各級政府、行政事業單位、立法機關、審計部門以及社會公眾等。政府會計信息必須滿足政府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宏觀經濟管理與政府收支審核監督、通過政府財務信息監督評價政府工作等多主體、深層次的不同需求。
二、政府會計信息披露的內涵與質量特征
政府會計信息披露,是通過一定方式,將反映政府財務運行狀況和績效的相關信息公之于眾的行為。它是連接政府與廣大信息需求者之間的紐帶,對保障公民的知情權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是對政府會計信息披露主體財務方面的基本要求,具體如下。
1.可靠性。可靠性是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由真實性、可核性和中立性決定。真實性,指如實表達;可核性,指信息可反復考核考證;中立性,指會計信息應保持中立,將最真實部分如實反映。
2.相關性。相關性是政府信息和信息使用者將要解決的問題之間彼此關聯,其核心是對決策有幫助和參考作用。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會計信息必須完整,表達方式明晰易懂,特別是政府財務報告中的信息應該通俗易懂,能滿足不同信息使用者了解和使用。
三、我國政府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披露方式不夠規范
1.缺少直接反映政府現金流入流出情況的現金流量表。我國政府會計主要采用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不利于政府管理部門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全面掌握政府現金流量相關信息。
2.缺少政府審計報告的披露。政府審計報告不在信息披露的要求中,嚴重影響財務信息的真實性,降低了政府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3.政府會計的各個會計主體問存在個別差異。政府會計主要由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以及事業單位會計等組成,目前各部門各有一套會計報表,分別編報,格式也不統一,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同時也沒有編制一套合并會計報表完整反映整個政府的資產、負債和凈資產等。
(二)披露內容不夠完整
政府應該提供給信息使用者全面完整的財務信息,但我國目前主要通過政府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提供政府會計信息,只反映政府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和結果,其他的非現金交易并未計人收入與支出,如政府為企業擔保而產生的或有債務等隱性債務并不能得到反映,不能全面完整反映政府財務狀況。除此之外,公共資金使用情況以及政府財務受托責任履行情況和政府公共服務的成本、政府的財務績效、政府長期公共服務的持續能力等方面也未得到披露。
(三)披露途徑不夠透明
從法治角度看,對信息公開的范圍,對象,途徑等缺乏專門的法律對其進行細化規定,導致政府行為容易脫離立法機關與公眾的監管視野。此外,政府主動公開會計信息的意識相當薄弱。我國目前沒有統一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各級政府網站上公開的實質性信息不多,由于體制原因,各級政府在相互比較中存在中庸思想和相互觀望等現象,使得公開信息中能參考決策的更少。
四、提高政府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建議
(一)加快政府會計改革
隨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在會計核算基礎方面,需逐漸引入權責發生制作為政府會計確認基礎,在提高政府會計信息透明度、準確性、強化政府會計責任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建立完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
政府財務報告是報告使用者評價政府是否履行受托責任最基本的依據,我國也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建立完善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在政府財務報告制度中,應首先明確報告的主體,要對財務報告主體按照承擔受托責任的范圍劃分為不同層次。其次,政府財務報告披露的內容應包括政府的資產負債情況、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和控制情況、財政收支執行情況和預算的比較以及審計報告等,以全面、完整反映政府績效和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此外,政府財務報告應該充分、完整、規范、及時地提供給各類使用者使其能方便、快捷的查詢。
(三)提高政府會計人員素質
政府會計信息質量直接取決于政府會計人員素質的高低。一方面應選用具備良好會計職業道德、專業業務素質高的人擔任會計工作: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更新會計知識,提高其專業技能。
(四)完善政府會計監督機制
首先建立與政府財務報告制度相配套的審計制度,加強績效審計。其次建立獨立的審計監督制度,保證對政府財務報告進行客觀公正的審計和監督,提供客觀公允的審計報告,并定期予以披露,以反映政府的績效和受托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