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摘要】傳統教育時期,圖書館的主要功能在于為在校師生提供安靜的閱讀場所和書籍借閱場所。新時期新常態下,在高校教育不斷深化改革,國家和社會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文化不斷提出新標準新要求下,高校的圖書館不能再沿襲傳統的職能,而是應該在校園文化教育中充分創新文化傳播與教育職能,讓莘莘學子在習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出具有獨特校園文化的思想素質。對此,本文從校園文化的內涵出發,在了解校園文化的深刻內涵后,針對圖書館的實際職能,提出了高校圖書館對校園文化的教育作用,并相應的提出了一些建設措施。以期研究結論能為高校圖書館對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一點參考建議。
【關鍵詞】創新 高校 校園文化 圖書館 教育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01-01
1.前言
校園文化具有深刻的內涵,也具有不同的文化結構。不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教育的強調點不同。縱觀我國高校所培養出來的學子,在校園文化建設較好的高校中,優秀學子身上會體現出獨特的與校園文化一致的精神品質。校園文化對于高校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更好地傳播和發揚校園文化,圖書館的作用不可忽視。本文從圖書館的角度,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探究,在結合實際和本人多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得出了相應的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2.校園文化的內涵
2.1校園文化的內容
校園文化是一種與學校本身的群體文化、思想文化、教育文化等直接相關的文化。它既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有形的校園文化會以一種文化載體將文化傳播開來,并在具體的載體中感染全體師生,無形的校園文化則是學校從建校以來,在長期的發展和文化建設中,融合了建校者的價值觀和社會層面的正確價值觀,并形成學校獨特的教育思想的一種文化。縱觀各大高校的校園文化,均可以濃縮為幾句精華。例如:浙江大學的校園文化為竺可楨老教授提出的“求是、創新”;北京大學的校園文化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這些校園文化以一種強有力的精神凝聚著高校師生,指導著教師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影響著學生在校的行為品質。最終為社會培養出具有獨特校園文化的優秀學子[1]。
2.2校園文化的結構
總體而言,校園文化的結構主要分為四種類型,一是物質文化,二是精神文化,三是制度文化,四是行為文化[2]。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精髓,是學校在歷史的發展中所沉淀下來的文化思想,學生在校園精神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能夠吸收到校園文化所倡導的理念,并形成相應的思想和行為準則。校園物質文化在精神文化的囊括下,會形成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杜絕奢靡攀比等,物質文化的與精神文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成由勤儉,敗由奢”,“以勤養志,以儉養德”,“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等等,這些物質文化能夠促使校園文化中的“求是、創新、愛國、進步”等精神思想的形成。校園制度文化是對校園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等的指導和約束,校園制度文化是嚴謹還是松懈,直接會影響師生的行為和教學效果,同時制度文化是否具有人性化、科學化等也會直接影響學校對師生的教學和行為要求。而校園的行為文化在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響下,師生會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文化,例如有些學校在排隊等校車、食堂排隊等方面便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些學校則出現一窩蜂瘋搶行為等。
3.創新高校圖書館在校園文化教育中的作用
3.1促進校園精神文化的教育
以“求是、創新”的校園文化為例,“求是”代表著學校在教育學生方面極力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創新”代表著學校在教育方面要具備勇于拋棄舊思想舊事物,追求科學的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而“求是、創新”的科學精神要落地,落到實處,一方面需要學校具備完善的、先進的科研設備及硬件設施,保障教師和學生能夠與時俱進地促進科研水平的發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學校圖書館能夠與時俱進地館藏最新、最全、最前沿的相關書籍,助力學校師生能夠及時查閱相關科研資料。同時,需要圖書館給學生營造的靜心學習、潛心專研、互幫互助、文明禮貌等學習氛圍。對此,圖書館在促進校園精神文化教育上具有強大的后備支持力量。圖書館在創新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方面應與學校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保持同步發展的腳步,根據教育、科研和文化的要求,合理采購書籍并保持書籍與教育和科研相配套,能夠讓師生在圖書館內部及時查閱到最新、最全、最前沿的科學文獻[3]。
3.2促進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每個學校的校園文化都有其獨特之處,不同學校所強調的文化重點不同,但總體而言校園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殊途同歸。文化對學生的影響能夠以一種潤物無聲的姿態深入師生“骨髓”。走進校園文化建設較好的校園,游客能夠感受到這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積極向上的學習力的學校,學生們捧著課本奔走在圖書館與教室之間,圖書館室內坐滿了埋頭苦學的學生,學生們對教師恭敬有禮,對行人禮貌有加,對弱勢群體關懷備至等等。這些正確的價值觀在圖書館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們會自覺主動地約束自己的行為,端正自己的思想,讓自己變成積極向上、品格優良的人。在此,圖書館方面也需要與時俱進地創新文化建設,對圖書館中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指正與教育,對圖書館中管理存在的不足及時修改與完善,為全體師生營造一個不斷優化優質的良好環境。
3.3為校園文化提供傳播的載體
校園文化除了以校訓的方式銘刻在學校大門或醒目處外,還需要以其他形式豐富的載體對其進行教育與傳播。圖書館對校園文化的教育與傳播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學生文學修養的指導,引導學生閱讀體現正能量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學書籍,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圖書館內部定期組織相關社會話題或其他教育話題的探討活動,在思想的碰撞中讓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想層次向著校園文化的精髓方向提升。同時,圖書館還能夠聯系學校輔導員、院系管理人員,舉辦具有教育意義的文體活動,將校園文化融入文體活動中,讓學生愉悅身心的同時感受到校園文化的魅力。在大學幾年的學習生涯中,在文化的耳濡目染中,將自己培養成具有校園文化的優秀學子。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對學生精神思想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校園文化的有形性和無形性,在傳播與教育的過程中,除了課堂教育和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外,還需要圖書館作為堅實的后備力量予以堅定的支持。圖書館無論是從硬件——圖書、文獻方面,還是從軟件——文化引導和熏陶方面,對校園文化的傳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圖書館管理人員和教育人員應積極發揮圖書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圖書館的各種文化教育職能,使得廣大莘莘學子在習得知識的同時,將自己培養成具有獨特校園文化的優秀學子。
參考文獻:
[1]周漫沈.王海妹.王波,淺談如何加強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J].才智.2017(1):11.
[2]王蕊,高校圖書館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策略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4):173-174.
[3]沈春風,議高校圖書館之于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J].現代交際.2016(1):195-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