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海
[摘 要]財政部修訂了政府補助準則,改變過去把獲得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的做法,允許企業根據經濟業務的實質,自行選擇政府補助會計處理方法,該變化對企業搬遷補償款的會計處理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文結合新修訂的政府補助準則和“營改增”試點的通知,為企業搬遷補償款的會計和稅務處理提供建議。
[關鍵詞]搬遷補償款;會計處理;稅務處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012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02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在對城市建設改造的過程中,有的企業會涉及土地和房屋被征收的問題。本文為企業收到搬遷補償款后的會計及稅務處理提供可操作的建議。
1 被拆遷企業對收到的征收補償款要進行認真分析
企業應根據與拆遷部門簽訂的征收補償協議,判斷其收到的征收補償款是屬于搬遷補償款(包括整體搬遷、部分搬遷),還是非搬遷補償款。若征收補償款屬于要求企業搬遷的補償款,還要區分是因公共利益要求搬遷,還是非公共利益要求搬遷,即要區分是政策性搬遷,還是非政策性搬遷。不同性質的征收補償款,涉及的會計或稅務處理方法是不一樣的。
2 企業收到搬遷補償款后的會計處理建議
根據財政部關于印發《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財會[2009]8號和關于印發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財會[2017]15號的規定,筆者建議分別作如下會計處理。
2.1 補償固定資產清理損失
企業對無法搬遷而被征收的固定資產,做固定資產清理處理。固定資產清理完畢產生的損失,要借記“遞延收益-固定資產損失補償”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同時,借記“專項應付款-搬遷補償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固定資產損失補償”科目。
根據新修訂后的政府補助準則,固定資產清理損失有補償的部分就無需再計入“營業外支出-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科目,對應結轉的遞延收益也無需再計入“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科目。這樣就能避免因政府拆遷,固定資產清理損失被全額確認為營業外支出,給的補償款反倒成了政府補助確認營業外收入,從而割裂一項完整固定資產交易的會計處理,也避免了由于交易對方是政府就抹煞固定資產處置的交易實質。
2.2 補償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的損失
企業對被政府收回的土地使用權,應借記“遞延收益-土地使用權損失補償”和“累計攤銷”科目,貸記“無形資產”科目;同時,應借記“專項應付款-搬遷補償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土地使用權損失補償”科目。
2.3 補償搬遷過程中發生的費用性支出和停工損失
企業收到該部分補償款,筆者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補助,而且屬于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根據企業是全部停產搬遷,還是邊生產、邊搬遷,對發生的費用性支出和停工損失歸集到相關損益類科目,結轉遞延收益時,借記“遞延收益-費用性支出和停工損失補償”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收益”科目。同時,企業要借記“專項應付款-搬遷補償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費用性支出和停工損失補償”科目。
2.4 補償搬遷后的新建資產(主要為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
企業搬遷到新廠址,繳納土地出讓金和購建固定資產等,借記“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同時,借記“專項應付款-搬遷補償款”科目,貸記“遞延收益-與××資產相關政府補助”。隨著新建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和土地使用權價值攤銷計入相關成本費用科目,在新建資產壽命周期內,企業應用合理的方法將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計入“其他收益”科目。
2.5 企業收到搬遷補償款扣除轉入遞延收益后如有結余的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財會[2009]8號解釋,余額應當作為資本公積處理,但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12年第40號公告要求,企業應考慮企業所得稅影響,即借記“專項應付款-搬遷補償款”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和“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科目。
在實際工作中,多數拆遷即使是因公共利益,但都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即政府使用財政資金或者同時吸收其他方投資的資金,設立一個項目公司或政府下設一個部門,專門負責某項目拆遷工作,拆遷補償款不是由政府從財政預算直接撥付的。因此,實務中收到搬遷補償款能在“專項應付款”科目中核算的較少。
3 對企業搬遷補償款的稅務處理建議
根據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國家稅務總局財稅[2016]36號和《關于發布企業政策性搬遷所得稅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2012]40號的規定,企業收到搬遷補償款涉及應稅稅種的處理建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 增值稅處理
3.1.1 被征收的房屋及建筑物
根據國家規定,房屋及建筑物的征收補償標準不得低于征收決定公告之日內被征收對象市場價格,營改增后被征收的房屋及建筑物應繳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如房屋及建筑物為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可選擇簡易計稅法繳納增值稅;如果房屋及建筑物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則應選擇一般計稅法計算繳納增值稅,尚未抵扣完畢的待抵扣進項稅額,可從當期銷項稅額中抵扣。
3.1.2 被征收或搬遷的機器設備
政府對不能搬遷的機器設備通常要進行征收,企業應以補償加其殘值變現收入,并按照處置使用過的固定資產計算繳納增值稅。若搬遷后可繼續使用的設備,收到的搬遷補償款應是對其搬運、維修或安裝費的補償,屬于價外費用,應分別按運輸服務、維修服務或安裝服務繳納增值稅,搬遷時實際發生的運輸服務、維修服務、安裝服務費進項稅額可以抵扣。endprint
3.1.3 被征收的土地的使用權
若企業土地使用權被政府收回而收到的補償款,免征增值稅。根據《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歸還給土地所有者,免征增值稅。
3.1.4 政府給予的費用性支出補助和停工損失補償
企業收到的停工損失補助、搬遷補助、過渡補助和提前搬遷獎勵等補償款,屬于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補助,不具有交易性質,不屬于增值稅征稅范圍,不征收增值稅。
3.1.5 政府給予的新建資產補償
在實務中,企業被拆遷后一般需要異地重建,政府為了支持企業搬遷,搬遷補償款中往往會有對新建資產的補助。這屬于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補助,不具有交易性質,不屬于增值稅征稅范圍,不征增值稅。
3.2 土地增值稅處理
企業政策性搬遷,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以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土地增值稅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21號規定,免征土地增值稅。
3.3 企業所得稅處理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企業政策性搬遷所得稅管理辦法》規定,企業搬遷分政策性搬遷和非政策性搬遷。企業政策性搬遷,是指由于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在政府主導下企業進行整體搬遷或部分搬遷。若企業搬遷屬政策性搬遷,企業搬遷收入和搬遷支出可以暫不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而在完成搬遷的年度匯總清算。從搬遷開始,搬遷時間滿5年時,無論搬遷是否完成,都視為搬遷完成年度進行匯總清算。
若企業搬遷屬非政策性搬遷,即企業自行搬遷或商業性搬遷,不屬于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企業政策性搬遷所得稅管理辦法》規定的搬遷事項,只能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規定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簡言之,企業當年取得的非政策性搬遷收入應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相關的支出準予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扣除。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榮軍.企業搬遷會計處理探討[J].財會月刊,2014(8).
[2]高培林,趙欣貴.企業政策性搬遷業務的會計和稅務處理[J].中國稅務報,2012(12).
[3]鄒新權.政策性搬遷補償款會計及稅務處理探微[J].現代商貿工業,2015(24).
[4]陳冬元.企業搬遷補償款的會計及稅務處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1(7).
[5]孫卓晗.搬遷補償業務的會計與稅務處理辦法[J].財經界,201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