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摘要】入學教育是高校學生大學生涯的第一課,是學生盡快了解大學,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樹立新的奮斗目標的重要一環。在生涯規劃教育思想下開展相應新生入學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盡快養成良好習慣,做好生涯規劃,明確奮斗目標。
【關鍵詞】新生入學教育 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13-01
一、以生涯規劃教育為主線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只有高校教育涉及到生涯規劃教育,這導致高校新生在入校前極少去思考自身的生涯規劃,學生對所選學校、專業、未來發展方向缺乏了解與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大學新生入校普遍存在迷茫期,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引導,將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無法適應大學生活等情況,長此以往會出現考試掛科、沉迷游戲,甚至影響心理健康發展。
二、基于“三個自我”開展新生入學教育
1.自我認知教育。自我認知是主觀自我對客觀自我的認識與評價,是自己對自己身心特征的認識,并在這個基礎上對自己作出的某種判斷。對大學新生來說,正確的自我認知是后期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前提。
2.自我管理教育。在正確認知自我,確立好奮斗目標后,光有目標而沒有計劃、或者無法堅持所定計劃,依然容易一事無成,因此第二項進行的即為自我管理教育。一方面要帶領新生學習相關規定與制度,在新生心目中形成遵守各類規章制度的行為準則,避免新生在大學學習生活中觸犯基本的法律法規與學生行為規范。另一方面要幫助新生制定適合自身的學習與生活計劃,并通過一定方法督促其遵守相應計劃,學會自我管理。
3.自我發展教育。在新生能夠正確進行自我認知并學會自我管理之后,對學生進行自我發展教育。包括專業知識的學習與自身能力的鍛煉。結合學生自己的發展目標,利用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不同陣地,結合黨團建設、學生組織、社會實踐、認識實習、志愿服務等渠道,著重進行素質教育,對學生口頭表達、文字書寫、活動組織、人際交往等能力進行鍛煉與提高。
三、基于職業規劃教育思想的新生入學教育方案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為指導,以“我的大學·我的青春夢想”為主題,以生涯規劃教育為主線,秉持“致高、致用、致遠”的育人理念,面向剛進校的本科新生,設計三大教育模塊,從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實守信教育、校紀校規教育、專業學習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工作、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等七個方面開展教育工作,形成具有特色的新生入學教育專項工作。
1.自我認知教育
該模塊由輔導員為主導組織實施。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通過開展理想信念、愛校愛院、文明修身、生涯認知等專項教育活動,以“繪出你生命的彩虹”生涯規劃系列講座為中心,以“我的大學100天”主題團日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盡快適應大學生活。
2.自我管理教育
該模塊由輔導員、班導師為主導組織實施,內容包括校紀校規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及誠實守信教育等方面,通過開展年級大會、主題班會、觀看教育視頻等活動,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本科學生手冊》、《本科教育教學指導手冊》,以學風建設與學術道德教育為主要內容,增強學生遵紀、誠信與安全防范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
3.自我發展教育
該模塊由專業課教師與輔導員組織實施,內容包括專業學習教育及“第二課堂”能力培養。專業課教師通過專業課導論和新生研討課形式開展專業形勢介紹、學習方法養成與資源運用引導教育。輔導員通過制定“Dream Grow夢想成長”團體輔導計劃及“Dream Leader夢想引領者”學生骨干培養計劃,依托學生組織,在“第二課堂”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幫助學生從專業能力到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做好心理準備和知識能力儲備工作,為奠定學生自我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是相當重要的,在實施過程中,還要遵守如下三點:1.堅持集中教育與長期教育相結合、全面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教師教育與學長教育相結合、日常教育與生活關懷相結合四大工作原則。 2.充分認識做好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意義,采用學生易接受且參與度廣、效果好的形式開展教育活動,調動專業課教師、研究生導師參與入學教育的積極性,形成“以生為本,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3.與校內外兄弟院系交流做法和經驗,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網站等新媒體載體開展工作,對新生入學教育情況進行及時總結與報道。
參考文獻:
[1]陳征微,李曉鵬,譚菲.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創新[J].高校輔導員,20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