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蘭
[摘 要]自政府提出了“走出去”的政策后,中國企業開始積極參與國際投資,跨國并購日益增多。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以及為此設立的絲路基金,為我國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在國際化進程中,會計師也將在工作中面臨新的挑戰。本文利用“黃金圈法則”,通過深入分析會計工作的成果(What)、操作過程和方法(How)和理念(Why),幫助會計師找準自己在企業中的位置,把握學習的方向,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務。
[關鍵詞]國際化;黃金圈法則;會計師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020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02
1 研究背景
在“十二五”規劃中,政府提出了“走出去”的策略,目的是帶動貿易和提升競爭力。政策鼓勵企業通過并購、重組、戰略合作等形式,整合國內外優質要素,穩步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拓寬國際投資合作途徑。因此,近幾年來,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投資,跨國并購日益增多。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并購增長速度很快,并購涉及的領域也日益多元化。2015年,中國企業共實施海外并購項目579個,涉及實際交易金額544.4億美元,2016年前8個月,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延續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并購項目486個,涉及67個國家和地區的16大行業。與此同時,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日益發達,跨境業務日趨常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擁有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直接采購或者銷售的渠道,用自有品牌把產品賣到國際市場。華為、中興、海爾等大批國內優秀企業逐漸擁有了較為成熟的海外市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為中國企業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此,2014年,中國成立了絲路基金,目的是利用中國的資金實力,直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因此,人們可以預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增速將會進一步提高。
2 會計師面臨的挑戰
在國際化的進程中,企業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會計師也同樣有了新的挑戰。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新的技術和業務不斷納入公司的經營范疇,會計核算日益復雜,對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成本控制以及內部控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管理者不僅需要財務數據來了解公司經營狀況,還需要更多的與財務相關的數據與分析來進行公司治理和決策。會計學作為對會計實踐活動進行系統化研究的理論,在具有技術和技能屬性的同時也具有經濟與管理屬性。經濟與管理形式等會計環境的變化,使會計學不僅成為一門靜態的數字與信息學科,更具有動態性、系統性和外部性。隨著會計環境日益復雜,經濟發展模式與企業經營方式轉型升級,商業模式和交易方式的不斷創新,通用商業意識和跨學科知識融合能力培養顯得更加重要,這也是對會計師在業務上的挑戰。此外,企業國際化還為會計師帶來工作上的挑戰。在國際化的企業中,會計師需要面對來自不同國家的工作伙伴、客戶,甚至是領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將是會計師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國務院《2015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提出,語言及文化差異已成為阻礙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要面對以上的各類挑戰,會計師首先需要明白其在企業中的位置。歸根到底,會計師為企業提供的是一種增值服務。那么,作為一名會計師,能夠為企業提供什么樣的增值服務,取決于會計師自身的職業素養。在不久的將來,電子虛擬化的進一步發展,電腦將能夠自動完成記賬、算賬的工作,會計師將會從簡單、重復的初級勞動中解放出來。如何才不會被計算機所替代,就需要會計師將宏觀經濟、企業與會計融合在一起,為企業的管理經營做出更多的貢獻。同時,會計師也要為企業提供一種控制的服務,企業就像一列飛速前行的列車,會計師則可通過成本管理、內部控制、風險控制的方法,為這輛列車加上控制系統,這樣企業的發展才會更加穩健,并大大降低企業的風險。
3 黃金圈法則
為了更好地為企業提供增值服務,會計師可以利用Simon Sinek 的“黃金圈法則”。黃金圈由內而外分別為Why、How和What。What是現象和成果,How是具體操作方法和過程,Why是理念和目的,如圖1所示。
3.1 成果(What)
What是會計師工作需要達成的成果。在全球高度一體化的現在,會計工作面臨的不僅是跨界,還時常要跨境。在這個過程中,會計師需要與多個部門共同合作來完成工作。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各國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同,都會對會計師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克服這些困難,會計師應該做到業財結合。業財結合中的“財”是指會計師的本職專業知識,會計師能夠完成工作的基礎就是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業財結合中的“業”指的是業務,不僅包括會計本身的業務,還包括公司各方面的業務。現今科技正在飛速發展,商業模式不斷創新,會計工作的完成需要運用到越來越多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術。企業的全球化發展,也需要會計師在管理方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如成本控制、內部控制、項目分析、風險控制等。
3.2 程序和方法(How)
要達到以上的要求,就需要會計師了解How,也就是會計工作的操作過程和方法。會計師不僅僅是坐在電腦桌前看著數字進行計算,還需要走到前線去與不同的部門共同協作,充分了解公司業務。會計師只有知道公司的進貨流程、生產流程以及銷售流程,才能更科學地測算公司成本,進而控制成本。會計師知道公司的決策流程和信息傳遞流程,才能真正了解內部控制的薄弱點,進而降低內部控制的風險。此外,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必要的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會計師知道海量的數據中哪些是需要用的數據,怎么用,怎么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學習應用級的信息技術,會幫助會計師更好地了解數據流,知道數據的來源與傳遞的過程,知道需要的數據在哪里以及如何找到它們。同時,這也能幫助會計師更好地與信息工程師進行有效溝通,將財務中的高級需要與應用級信息技術相結合,更有效地為管理者提供數據分析資料。
此外,通識教育對于會計師的工作也非常重要。通識教育是指,對一些通用知識的學習,如語言、演講技巧以及文學等。在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管理者和投資者不再希望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一篇分析報告,這時演講技巧就成為了一項非常有用的工具。會計師為客戶或者領導進行數據分析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便與客戶或者領導自己讀報告沒有任何區別。但把報告內容配合PPT,以比較精煉、形象的方式講出來,領導和客戶會更有興趣,也更容易理解。與此同時,面對來自不同文化的沖突時,會計師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律法和習俗可以跨越文化隔閡,有效減少沖突,減少工作中的摩擦,提高工作效率。更進一步地說,充分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會幫助會計師認識到自己的局限之處。因此,我國的會計師要學會跨文化思考,打破文化和思維對其的局限,以便于更好地與外國企業打交道,并向著國際化發展。
3.3 理念與動因(Why)
除了上述兩點,會計師還需要了解Why。對于許多工作要求,會計師不能夠只看表面,要去了解背后的原因,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體現會計的附加價值,幫助企業實現目標。因此,會計師不能只局限于會計專業,對于經濟學和心理學等都可以進行一定的了解。現在很多公司在面試時,已經不再向以前那樣重視簡歷,而是越來越多的采用行為面試,也就是通過心理學和行為學的知識來選擇職工。因為知識可以學習,但心理學和行為學可以發掘一個人的品質,且這些根本的東西對一個公司來說比知識更重要,這也體現了Why的重要性。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于工作中,如果會計師在做數據分析時,只注意表象,容易被數據所蒙蔽,而了解造成這些數據的原因,剖析經濟現象形成的過程,會幫助會計師更好地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從而幫助企業做出更好的決策。
主要參考文獻
[1]王艷.會計教育理念與創新能力培育——基于經管類非會計專業教育視角[J].會計研究,2016(2).
[2]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2015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R].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