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春林+劉立新+張麗+郭玉娥+陳永剛
摘 要:京津冀一體化是打破京、津、冀三地作為獨立行政區劃的局限作為一個整體協同發展,而衛生事業協同是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基于統計學視域下研究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可以進一步加深對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明確醫療衛生參與京津冀一體化創新的突破點和落腳點,實現為區域醫療衛生事業一體化提供較有意義的參考。基于統計學分析方法,通過層次分析法對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進行了評價,指出了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統計學視域下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建議。
關鍵詞:醫療衛生;協同發展;京津冀一體化;統計學;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F207;C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29-0043-02
引言
近年來,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已成為各國政府和各市場主體追求的目標之一。近年來,京津冀地區GDP逐年上升,到2015年,區域GDP總和已達到6.93萬億元,占全國GDP比重上升到10.11%。2014年起,京津冀一體化已被定義為國家戰略,使得京津冀地區成為我國目前最重要的經濟規劃區域之一。京津冀三地政府、各方專家以及全社會對此都給予了較高的關注,也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進行了比較充分的論證,力求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產業轉移承接和升級、環境保護和整治、區域經濟金融一體化等方面實現突破。但是,作為后發區域,相比我國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存在核心城市輻射能力較弱、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發展定位不明確、行政壁壘較嚴重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京津冀一體化的進程;尤其是區域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的程度較低。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內容,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地區的醫療衛生的利用效率,解決大城市看病難、農村醫療服務質量差、城鄉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關系到區域醫療資源布局,是對于行政管理的重要考驗,將北京市的優勢醫療衛生資源疏解到河北省,由“被動輸出”轉為“主動疏解”,緩解京津就醫壓力,是一舉多得的重要舉措。因此,有必要運用統計學知識對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資源進行分析,從而統籌安排,促進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
一、統計學視域下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分析
(一)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統計評價方法
層次分析法的主要特征就是充分考慮了定性因素與定量因素,因而能夠在評標中得到廣泛應用。對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進行評議和比較,并不是僅僅考慮醫療衛生機構資金投入指標,還要充分結合衛生服務質量、公共衛生環境等其他因素綜合分析。由于這些指標的重要程度不同,需要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才能對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狀況進行合理的評價。本文的層次分析法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想結合,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包括一些定量指標,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使用率、入口死亡率的定量指標,也有通過專家的評分,按照“極其重要”、“強烈重要”、“明顯重要”、“稍微重要”和“同等重要”代表5個分值進行賦值。在這個定性判斷的基礎上,利用 AHP 法將其量化,從而使的評價結果更為直觀、科學和合理。基于此,本研究采用 AHP 法來構建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評標指標體系。
(二)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統計評價步驟
在對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比較指標合成賦權時,采用專家打分法和層次分析法相結合,從專家的代表性、專業性和權威性出發,選取區內從事相關工作5年以上者作為函詢專家,分別來自衛生計生委、財政、高校、醫院等單位。京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有三個,包括衛生事業資源配置、服務提供、衛生投入;二級指標有7個,由專家打分的主觀賦值,運用AHP計算權重。在確定權重之后,將各項得分與權重擬合,得到相應的最終評價分值,最終得出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綜合統計評價結果。
(三)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評價
1.京津冀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情況
以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綜合能力這一指標為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別為0.711、0.457、0.426,其中北京市是天津市的1.56倍,是河北省的1.67倍;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相差較小,天津市是河北省的1倍。而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是導致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不足的重要因素。從京津冀地區的執業醫師數量來看,北京市有85 819人,天津市市32 059人,河北省114 594人,北京和天津市加起來超過了50%,而河北省人口數量是北京市和天津市總和的一倍左右。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執業醫師數量分布的不均,而北京市醫療資源更豐富。從京津冀三甲醫院分布來看,更加顯示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截至2016年,北京市30家,天津市17家,河北省32家。
2.京津冀醫療衛生服務提供情況
在三個分指標中,河北省省在京津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供能力和京津冀醫療衛生財政投入能力指標中低于北京市但是略高于天津市。雖然河北省省財政加大了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投入力度,目前河北省醫療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8.6%)要大于北京市、天津市,但是由于歷史欠賬太多,河北省省醫療衛生服務提供與京津地區還有差距,但有追趕的趨勢,這反映了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省省醫療衛生事業將迎來快速發展。
3.京津冀醫療衛生支出情況
總體而言,冀北地區(包含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廊坊、唐山、滄州、保定等七市)各市間差距不是很大,人均財政醫療衛生支出最多的承德市是人均財政醫療衛生支出最少的保定市的1.57倍;京津地區的北京市和天津市,作為兩個直轄市,其的人均財政醫療衛生支出相比較其他地區高出很多,但是這兩個城市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北京市是天津市的1.56倍;冀南地區(石家莊、衡水、邢臺、邯鄲五市)的人均財政醫療衛生支出呈階梯狀分布,石家莊、邢臺、衡水、邯鄲依次減少,人均財政醫療衛生支出最多的石家莊市是人均財政醫療衛生支出最少的邯鄲的1.73倍。endprint
二、統計學視域下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問題分析
(一)各地發展不平衡
目前,河北省省在社會發展、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層次上與京津地區差異明顯,有些方面甚至呈現“斷崖式”的差距。例如,河北省省擁有 39 所三級甲等醫院,但分布在 11 個地級市,北京市則擁有 35 所,且設施更先進、醫生水平更高,導致每年河北省有近 700 萬人去北京市看病。醫療保險方面,河北省省醫療保險參保比例和報銷比例都遠低于京津兩市,養老保險更是與京津有幾年的差距。教育方面,河北省省僅擁有 2 所“211”高校,而北京市則擁有 26 所,僅“985”高校就有 8 所之多,且河北省省高考升學率遠低于京津。這些問題都直接導致了河北省省醫療衛生發展能力和人力資源開發能力方面落后于京津兩市。
(二)財政體制不合理
1994 年,我國實行了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中央稅、地方稅和共享稅基本按照這樣兩個標準來劃分,一個是征收管理權力,一個是稅款支配權力。財權、財力與事權三者關系出現了問題。三者的關系-財權是財力的保障,財權應與事權相結合。但是實際上,財權、財力不斷向中央和省級政府集中,更多的事權不斷向基層轉移。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作為公共產品的供給,對基層政府財政來說,存在一定困難。具體到京津冀,2014年北京市有14個市轄區和延慶、密云2個縣,即共16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街道、鄉鎮、民族鄉分別是147 177、5,鄉級行政單位一共是329個。天津市有15個市轄區、1個縣,鄉級行政單位一共是240個。河北省省,2014年底設11個地級市、4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104個縣、6個自治縣,鄉級行政單位一共是1 970個。單單看行政區劃,河北省的基層政府占據龐大的比例,基層政府財源不足卻承擔了超越其財政支持能力的事權,這是是其無力承擔所在地區基本醫療衛生供給的重要原因,也是影響京津冀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一體化一體化的重要原因。
(三)政策協調不足
一是目前京津冀地區的醫療政策規定標準不統一。比如,醫療的報銷比例、收費標準、醫療衛生管理制度等等各地還存在差異。二是衛生信息共享不暢的問題。在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報銷、京津冀醫療衛生資源的統一調配和相關協調等方面還存在信息鏈接不夠等情況。三是協同機制未確定的問題。統籌協調多地區、多部門、多行業的支持保障、管理運行、互動共贏等機制亟待建立健全。四是醫療標準不一致的問題。河北省醫療服務價格與國家 2012 版規范大體接近,但遠低于京津兩市現行標準。
三、統計學視域下京津冀醫療衛生事業協同發展建議
(一)實現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均衡配置
加強政府引導,引入市場機制,促進優質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均衡配置。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要在京津冀財政分配制度改革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方面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市場其基礎性配置的基礎上,引導財政分配和優質公共資源向河北省傾斜。要實現京津冀醫療資源協同發展,就要激勵京津兩市把優質醫療資源向河北省轉移。
(二)加強財政改革
調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合理劃分省市縣鄉政府的財權、事權,使各級政府能夠在自己的財力范圍內承擔支出責任,上級政府做到積極承擔責任,減輕基層政府的財政負擔。基層政府在已有財力的基礎上,在提供基本公共產品和服務的過程中要注重效率。首先,對京津冀各級政府的分配力度進行協調,做到支持力度更多地向基層傾斜;就京津冀問題而言,增加對河北省的供給比例。其次,通過財政政策向河北省傾斜,使得對河北省的基本公共服務資金投入增加機制逐漸穩定,使得對河北省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投入資金增加。
(三)加強政策協調
京津冀三地的醫療衛生資源,有的地方供不應求,有的地方供過于求,這就導致了資源的嚴重浪費。京津冀醫療衛生一體化要求進行京津冀三地醫療衛生制度改革,統籌配置醫療衛生資源,保證現有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實現京津冀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一體化發展,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創造良好公共環境,從而縮小京津冀地區間的差距,提高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提高城市群人民幸福指數,實現社會和諧發展。依托互聯網平臺,加強京津冀醫療衛生聯動協作,推動社會保險跨區域銜接。互聯網擺脫了地域的限制,京津冀地區應加快建設區域性的醫療和社會保險互聯網平臺,提高落后地區保障水平,方便地區間人力資源流動。
參考文獻:
[1] 韓璐.京津冀醫療保險制度協同發展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6.
[2] 王振嶺.河北省對接京津促中醫協調發展[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5):11.
[3] 徐雪蓮.京津冀區域內醫療資源配置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21):126.
[4] 任學婧,豐丹.京津冀醫療人才合作機制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21):185-186.
[5] 孟雪,劉丹.京津冀協同發展下如何創新衛生醫療事業模式與機制[J].法制博覽,2015,(29):283-284.
[責任編輯 柯 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