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林
摘 要 許多學校都建立了家長委員會,但不少家長委員會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成為一種“擺設”。其根本原因是學校校長和老師只要求家長委員會履行職責和義務,并沒有認識到家長委員會還有相應的權利。家長委員會建設要彰顯權利意識,這是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必然選擇,也是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
關鍵詞 家長委員會 權利 現代學校制度
2012年2月教育部頒布了《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要求“中小學和幼兒園都應建立家長委員會”,“把建立家長委員會列入工作議事日程”。很多學校都按照這樣的硬性規定建立了家長委員會,幾年過去了,不少學校的家長委員會只是為了建而建,并沒有真正發揮家長委員會的應有職能,成了一種“擺設”。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學校主動地與家長建立起互幫互助的關系,充分發揮家長的資源優勢,轟轟烈烈地開展了不少諸如親子活動、家長義工、家長助教等活動,家校合作關系非?!叭谇ⅰ?。只是好景不長,家長委員會的工作熱情很快就消沉下去了。為什么會這樣?家長委員會成立之初,被賦予各種各樣的極其有魅力的稱呼“群眾性自治組織”“對學校辦學進行民主監督”“督促學校依法辦學,依法治教”。不少家長因為好奇,或者因為感覺被擺上了與學?!捌狡鹌阶钡牡匚?,長期處于“弱勢”的家長群體突然間參與的熱情普遍高漲。參加之后才發現,原來并非如此,家長委員會工作僅僅是為了配合學校開展一系列活動,參加家長委員會意味著“出錢出人又出力”“全心全意去奉獻”。時間一長,家長們就消極了,但又不能公開抵制學校,只好找各種借口來推諉和逃避了,家長委員會只能是形同虛設。
究其原因是學校校長和老師沒有真正認識到家長委員會的地位和作用,思想上總以為我們是為了教育好你們的孩子,需要你們“配合”我們。所以,家長委員會被認為是學校的附屬物,或者是可供開發利用的“資源庫”而已,根本不知道或不愿意接受家長委員會作為學校的常設機構,代表全體學生家長行使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評議權和監督權。其實,責權利是統一的,我們不能只要求家長委員會履行其職責和義務,而不讓他們享受應有權利。因此,家長委員會建設要彰顯權利意識,有了權利他們才愿意履行義務,家長委員會工作才能又好又快地開展。
一、彰顯家長委員會權利是現代學校制度的必然選擇
《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建立家長委員會,對于發揮家長作用,促進家校合作,優化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具有重要意義?!辈⑶乙幎思议L委員會在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中的職責:“把家長委員會作為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的重要內容?!笨梢?,家長委員會已然成為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應有之義,彰顯家長委員會的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權利是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必然選擇。
從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來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教育孩子是家長的權利。但是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單靠家長力量已經不可能完全保障兒童受教育權利的實現,所以義務教育法就產生了,并明確要求家長要讓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否則視為違法。孩子接受學校教育并不意味著家長教育權的喪失,學校教育也要在尊重大多數家長意愿的基礎上進行。每一個家長都有這樣的權利,但現實上并不允許每一個家長隨時隨地進入學校來行使權利。于是,家長委員會就代表全體家長行使權利,有權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進行民主監督。這其實就是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必然要求和選擇。
二、彰顯家長委員會權利是教育的現實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和社會民主意識的增強,家長發現子女在學校受到傷害而又得不到滿意答復時,往往會采用現代高科技手段記錄孩子一天的行蹤,找到所謂的有力證據,投訴學校和老師,甚至對簿公堂。這樣的事件導致不少學校和老師“人人自?!?,學校辦學和老師教學更加謹小慎微。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封閉”“抵抗”自然成為學校和老師的應激反應。本來學校已經是相對封閉的系統,如果還有“家丑不可外揚”思想的影響,學校就會更加封閉自己。所以,許多學校在建立家長委員會時就擔心“沒有賦予他們權利時,他們已經對學校不放心,導致家校矛盾。如果開放學校,知道學校的不足,他們不是更加與學校敵對嗎?”其實不然,越封閉,信息就越不對稱,就越容易產生誤解。這樣就會產生惡性循環,家校關系會越來越緊張。
家長委員會建設亦然,不能因為害怕“投訴”而封閉自己,應該以開放的心態、民主的意識、真誠的教育情懷接受家長委員會的監督和評議,不斷地用外在的力量來修正內在系統的不足和損耗,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家校合作。
三、彰顯家長委員會權利的具體做法
一般而言,家長委員會的職責主要有參與學校管理、溝通協調家校關系、協助學校教育教學、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資源整合。這樣也就賦予了家長委員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評議權。
1.尊重感
“尊師重教”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但“尊師”如果被無限擴大,反而不利于教育的發展和教師的成長。教師首先是一個人,而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尊重必須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教師在得到家長尊重的同時,必須反過來尊重家長。家長這種被尊重感不僅體現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平等關系,更能喚起家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們心甘情愿地做好家委會工作,樂于參與、敢于監督。
2.獲得感
現實中,家長委員會往往只充當“資源庫”的作用,只強調奉獻與付出。這是不利于持續發展的。俗話說“舍得”,有舍才有得。這是辯證統一關系,缺一不可。所以,必須要讓家長有“得”,體驗到獲得感,家長才能愿意奉獻。這其實也是合作共贏的本意。
(1)認真對待和注重反饋家長委員會提出的意見和建議
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委員會提出的各項意見和建議,千萬不能“視若無睹”“輕描淡寫”,或者掩飾申辯。也有些校長和老師非常重視家長委員會的意見,并按他們的意見進行了整改,但沒有及時反饋,讓家長感受不到“獲得感”而帶來的喜悅。
(2)鼓勵家長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
對于家長而言,最大的收獲就是看著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但許多家長并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孩子,導致親子關系的矛盾沖突。所以,讓家長學習做合格父母,增進親子關系是家長最大的獲得。為此,學校必須要辦好家長學校,班主任老師多組織家長交流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讓家長感到有實實在在的收獲。
(3)教師應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
許多家長委員會成員和老師都存在著這樣的誤識“參加家委會是為了讓孩子得到學校和老師更多的關注和照顧”。這其實就是“特權”意識,如果有了“特權”,不僅不能讓家委會成員有獲得感,反而會因為“不公”“私心”而引起其他家長和孩子的反感,得不償失。相反,如果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廣大家長和孩子因為公正而大力支持家長委員會工作,這種支持與理解本身就是一種獲得。
3.歸屬感
學校每年在各類節日都邀請家長委員會參與,并不是簡單地讓他們擔任“義工”,而是讓他們成為活動主體融入學校文化。這樣的認可與接納,讓家長委員會所有成員都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讓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全身心地參與學校管理,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學校的事就是家長的事,家長的事就是學校的事,家長委員會工作有聲有色,家長們就會爭先恐后地要求加入家長委員會,那么,學校一定能呈現出溫馨和諧的家校合作新氣象。
參考文獻
[1] 郭禮智,李小蘭.論我國公共教育體系中的家長教育權利[J].教育探索,2007(11).
[2] 鹿永健,錢紅林.家長與學校:教育好伙伴——中小學家長委員會實務手冊[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2.
[3] 趙海云.現代學校制度建設中家長委員會的功能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 關燕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