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悅
[摘 要]在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金融脫媒以及同業競爭的加劇,中國商業銀行面臨利率風險程度逐漸加深,從而引起一系列諸如風險管理、產品定價和績效考評等問題。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利用各種精細化管理手段經營利差,提升盈利管理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FTP作為國際上現代化科學的商業銀行內部資金管理模式,是銀行公平評價績效、集中管理市場風險、科學指導產品定價和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工具。本文將對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的定義、背景、功能作用等進行介紹,并從FTP運行結果的角度剖析其機制原理。
[關鍵詞]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利差管理;剝離;補貼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054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02
1 FTP定義及相關背景
1.1 定義
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unds Transfer Pricing,FTP)即商業銀行按照一定規則,在本銀行系統內部向資金提供單元確定提供資金的收入價格、向資金使用單元確定使用資金的成本價格的定價機制。
1.2 FTP背景及相關文獻綜述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要實現可持續盈利,勢必面臨前所未有的多重壓力和巨大挑戰。特別是利率持續下降,迫使銀行必須不斷提高其績效管理能力。在市場利率接連跌至2015年歷史新低的形勢下,FTP模式在我國部分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實踐中的作用進一步突顯。一般而言,使用FTP模式主要是利用其分析的結果,并將結果數據導入其他管理系統,以輔助分析客群、組織及產品的盈利能力。事實上,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在FTP模式應用方面已有了較長時間的經驗積累,管理層可以清晰地掌控機構內部各項金融產品的價值,并據此作出動態決策。FTP定價模型應用過程中演變出3種主要模式:單一資金池定價模式、多重資金池定價模式和期限匹配定價模式。
由于各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及運營模式存在差異,提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FTP模式有極大的局限性,也不切實際,且FTP模式也需要在經濟環境變化的背景下不斷調整,因此,對FTP的研究也需要更加深入、全面。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過程已逐步趨于完善,商業銀行也將直面利率完全市場化下的種種沖擊,建立完善、可靠的FTP模式對優化商業銀行內部管理至關重要。考慮到當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深入研究中國商業銀行當前的FTP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
2 FTP是商業銀行利差管理的基礎工具
2.1 構建盈利管理體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關注利率管理,FTP是銀行傳播管理的基本工具。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因為FTP有能力打破利差收入,確定利潤的來源,只有確定來源才能對利差進行準確化管理。銀行的利差計算公式一般是:利差=資產利率-負債利率,把業務簡化成存貸款,銀行凈利差就是貸款利率-存款利率。在該計算公式中,存款業務僅反映成本屬性,不反映收入屬性,而貸款業務反映收入屬性,不反映成本屬性。在資金管理模式的平衡中,雖然有內部資本價格,但不能清楚界定每個業務對商業銀行利率的貢獻,一些業務類型對于銀行利差價的貢獻是無法衡量的。通過引進FTP管理,對每筆存貸款業務確定內部資本或價值的成本,結合風險成本、經營成本和資本成本等因素,可對商業銀行的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利率貢獻單獨計量,凈利差分為3個部分:存款利差、貸款利差和資產負債管理剩余價差。經營單位著重擴大存貸款利差,資產負債管理部門共同管理剩余利差。因此,利用FTP管理銀行利差,使利潤體系逐步建立起來。
2.2 正確認識FTP功能
FTP作為銀行公平評價績效、集中管理利率和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工具。銀行內部資金池與業務經營單位,按照一定規則全額有償轉移資金,以達到準確核算業務資金成本和收益、集中管理由于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帶來的利率、流動性風險等目的。從廣義上理解,利率風險對商業銀行經營帶來的可能是收益,也可能是損失;而流動性風險對利潤的影響為零或為負。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的主要功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于績效考核有了更精準的計算方式。原先銀行的存款業務是沒有收益的,業務人員一味地追求收益會夸大貸款業務。FTP模式可以提供明細的資金成本數據,進而對各條線的績效實現公平考核。二是FTP可以根據利差的不同來源鎖定各類資金的收益,將資金的利率風險集中到專業的團隊進行統一管理,這樣一來,各業務單元就不因利率風險獲取收益或承擔損失,故而可以專心發展自身的優勢業務,實現自身收益最大化。三是FTP在實際運用中發展出3種定價方法,引導了產品的定價。四是FTP為總行提供了一個可識別利潤來源的系統,可以清晰地根據各條線的貢獻度合理配置成本,從而有效傳導總行資產負債管理和業務結構優化的意圖。
綜上所述,FTP其有識別利差來源、分離風險、引導產品定價、為資源配置和績效考核提供支持4大功能。其中,識別利差來源和分離風險是FTP工具的核心功能,另外兩項是衍生功能。也就是說,FTP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是作為一把中性標尺,公允地衡量每一筆資產和負債業務的利差,若為了鼓勵業務發展,在FTP收益率曲線定價上或價外額外附加補貼因素,則會使轉移價格失真,難以分辨業務盈利性,扭曲價值衡量尺度的作用,進而影響資源配置和績效考核。理想的FTP曲線定價應該是貼近或略微領先于市場利率的,不能任意為了以價格引導個別業務發展,使整個曲線脫離市場利率水平,否則會影響全行資產負債的均衡配置。因此,相關人員應正確看待FTP的功能,相對于資源配置和績效考核來說,FTP發揮政策向導作用的空間相當有限。
3 從不同角度看其機制原理
從損益的角度看,FTP運營的結果是:各方的經濟分配格局發生了一些變化。本文暫將經過FTP調整后的資金來源與運用發生“內部利益減少”稱為“剝離”;“內部利益增加”稱為“補貼”。endprint
3.1 從經營機構的角度看
由于FTP允許銀行從管理過程中剝離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所以總部管理這些風險勢必會耗費成本,這些成本一般來自外部,可能也會來自行內,但需要獲得一定的補償。因此,剝離可以被理解為這樣一個事實:司庫支付從外部市場管理這些資金來源的成本或將低產出的備用資產分配給外部市場,且需要通過剝離運營組織的收益來補償。在正常情況下不會產生補貼,如果有,可以理解成:司庫為管理流動性風險,由行內某些經營機構代為操作而向行內經營機構所付出的成本。這時,經營機構不存在流動性風險,反而為全行的流動性管理做了貢獻,需要獲得補償,這是罕見的。這也被認為是司庫定界不夠清楚。另外, FTP有部分政策性功能,如零售按揭貸款和企金外幣貸款補貼。
3.2 從司庫的角度
司庫不是一個有利可圖的組織,主要負責政策管理職能,更愿意以“集中正負錯配利差”或“集中錯配收益或虧損”取代“剝離和補貼”。因為FTP管理的重點是錯配風險,所以運行的經濟后果自然而然是關注集中錯配的收益或損失。從司庫的角度看,不匹配的收益或虧損不是決策的目的,只是錯配風險管理的客觀結果。
3.3 觀點協調
無論FTP運行帶來的經濟后果如何,從本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運營成果更具經濟效益,不具有客觀性。在較為困難的對外經營形勢下,階段性波動對經營機構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由于司庫的職位不是有利可圖的商業組織,主要負責政策管理職能,其管理目的是在安全的前提下,控制相關損益在合理范圍內,盡量減少波動。從服務運營商的角度看,相關人員應加強FTP運行結果的透明度、可理解性。
4 結 語
在利率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在經營方面會面臨很多沖擊與挑戰,這就需要商業銀行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結合自身經營特點,穩步提高效益水平。筆者相信在日趨成熟的金融環境中,通過建立合理的定價機制,會使商業銀行更加快速、有序地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吳沭林.商業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模式及應用研究[J].經濟問題,2016(3).
[2]S Convery. Keeping Banks Competitive :A Foundation for Robust Performance Management[J]. Balance Sheet,2003(3).
[3]K Levey. Beyond Funds Transfer Pricing to Actionable Decision-making [J].Journal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2008,21(1).
[4]MC Dimitriu, SC Oaca. Funds Transfer Pricing in Banking[J]. Economia Seria Management,2010,13(1).
[5]SJ Pends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Pricing:A Review of Non-tax Outlook[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