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翔
[摘要]在數據大爆炸的時代,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大數據時代,從一系列的數據中,我們可以清晰辨析出社會的發展狀況,尤其是城市化進程尤為突出,對此我選擇從經濟學的角度探究大數據背景下城市經濟學研究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城市經濟學;研究方法;探究
前言
自2012年之后,大數據一詞被廣泛應用,大數據即為信息大爆炸,網絡成為人們之間交往的主要載體,從每一個數據我們可以進一步透析出社會的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社會處于動態,數據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因此,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數據具有海量性、多樣性、高速性、易變性的特點。大數據的影響不僅是方方面面的,更是千變萬化的,數據已經從傳統的信息通信行業逐步拓展到其它多種行業,換言之,大數據正在不斷重塑社會的各種行業,逐步實現信息共享。我國的大數據目前正處于初級階段,其優勢逐步為人們和企業所挖掘利用,對于大數據的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的大數據將會更加龐大,并且會因此衍生出新興產業,也將會占據社會發展的制高點。
隨著郊區地不斷擴大化,城市的發展也隨之發生著變化,如城市的疏散、空間結構、新區的發展等都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在這些變化背后隱藏著深刻的經濟學動因。結合當代的時代情勢,我們可以發現大數據的迅速發展,我們在看待城市經濟學的時候也不得不結合這一背景,并且深入探究大數據背景下城市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在本文中,我將會選擇城市郊區化與新區的發展這個角度進一步探究城市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城市郊區化與新區發展的經濟學動因
(一)城市郊區化與新區的發展
郊區與城市中心區相對,一般是指位于城市周邊的區域,在這里一般存在著經濟水平較低、基礎設施相對落后的問題,此外郊區化是城市化的結果,主要是因為在城市內部地區的生活壓力比較大,例如房價、人口稠密、產業外遷、環境問題等因素,種種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迫使人們向外圍進行拓展,相對應而言,城市的功能也在逐步向外擴展。再者,關于城市新區一般是指郊區范圍,在這個范圍內,城市化相對集中,但是它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總而言之,城市郊區化是個體自由經濟力量無組織行為的結果,新區發展是自由經濟力量有組織行為的結果,更多的是政府的干預指導下的結果。
(二)城市發展的經濟學動因
城市郊區化與新區發展無疑是對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從根本原因上探究,這主要歸結于經濟因素,從城市發展的整體格局來看,它們在地理上是相連的,而這種優勢無疑是為了經濟的發展提供地理優勢,形成集聚經濟,為進一步發展規模經濟提供極大的便利。具體言之,城市的發展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物質條件,承擔著各種經濟關系,進而促進經濟的迅速發展。
(三)城市郊區化與新區發展的經濟學動因
伴隨著城市化的迅速發展,在不斷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城市病也逐步顯露出來,因而導致城市出現離心力傾向,掀起了城市郊區化的風潮,城市化進程加速是郊區化的根本原因,此外還有新經濟的迅速發展,這類產業的發展對環境的要求相對提高,然而在第一二產業的影響下的城市已經很難恢復如初,迫使新興產業向郊區轉移,產業的流動與人員流動相關聯,“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人們所在之處則會更容易為自己的著想,一方面城市內部飽和,另一方面居住地與工作地的矛盾,以至于出現了城市郊區化的趨勢,在逐步的發展過程中,郊區城市化與新區的發展不斷取得成就。
我們在看到城市化和新經濟發展的時候還要注意到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城市郊區化和新區的發展會進一步加劇城市的分散化,進而帶來資源、空間的分散,不利于經濟的長久發展:
其二,新興產業以新技術為依托,而技術的更新速度極快,與時代背景相結合,我們會發現在全球化的進程中,這種產業的發展會加劇國際競爭:
其三,我國的城市化發展尚不成熟,與西方國家仍有很大差距。
二、國內外有關空間疏散、拓展與新區發展的理論動態
(一)西方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
工業革命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帶來社會的深刻變化,城市化是其中的重要一個方面,具體體現在城市空間結構與形態,面對城市化帶來的諸多弊端,西方學者致力于研究城市經濟學,其中以歐文、霍斯曼等人為代表,他們分別提出城市構想,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再后來,田園城市和有機疏散較為顯著,均是運用經濟學方法進行研究,總而言之,他們提出了空間經濟分析法,主要的著手點是成本效益,相對而言,西方更加提倡城市有機疏散和新區發展。
(二)國內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
從八十年代以來,國內學者也不斷對城市空間結構、規劃等方面進行詳細探究,在這期間,逐步從空間集聚上升到結構的優化甚至是更高層面,總體呈現出研究角度更加深入、更加靈活。在一些發達城市,學者對此展開深入研究,進一步提出了郊區化是一個由中心區相對集中、分散之后的一個絕對分散的論點,總體來看,我國對城市的研究尚不成熟,更加傾向于城市的物質形態,缺少靈活的、多方面的研究角度。
(三)國內外的理論研究比較
1.從背景上,西方與我國之間有先后之別,西方是基于工業革命的時代背景,我國的起步比較晚,以至于在八十年代才逐步開始了研究,并且這些認識研究是基于西方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情況之上的。
2.從研究理論上,西方面對實際情況更加直接客觀,而我國在實際研究過程會有意無意忽略空間結構的拓展和形態的演變。
3.從研究方法上,西方發展到學科交叉與融匯的階段,而我國只是側重于單學科,例如地理學、規劃學,尚不能擺脫傳統方法的束縛。
三、城市新區發展研究的經濟學理論與方法
(一)討論的基本對象——新區發展
新區發展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是城市內部結構的外延,另一種是城市外部空間的拓展。前者中一般是出現經濟發達的城市,在這些城市中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具有很強的集聚能力,但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城市的功能,為更多的人提供完善的設施服務,對此將原有的城市功能進行拓展:后者主要是發展一些衛星城、科技園區,相對而言具有資源豐富、外部效應好的優勢,主要是面對一些新興行業,為其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endprint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效益機制
城市的發展更多的是出于效益的考慮,效益不僅是涉及到經濟的發展,還牽涉到人民的利益、生態環境等綜合角度,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城市發展是一種“投入——產出”的經濟行為,所以經濟效益是核心,因而我們探究城市經濟學的時候應該將經濟效益放在首位,前提是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出于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以此來籌劃城市的區位、功能、形態,推動其協調發展,實現城市綜合效益最大化。
(三)可運用的基礎理論——經濟學原理
在研究城市郊區和新區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盡可能采用經濟學的方法,其中關于城市的基礎經濟模型、乘數效應、外部經濟效應等這些基本經濟學理論,我們可以將其應用到研究城市的集聚效應、向外拓展、城市化等多角度的城市發展問題,但是我們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始終立足于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通過積累數據來不斷探究城市的發展規律,進而結合我們的經濟學相關理論進行進一步研究。
(四)力圖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經濟學思維
城市經濟學是從經濟學逐步獨立出來的一門學科,是針對城市問題,進一步具體化,結合相應的城市研究理論結合而成的,然而在每個國家從整體上講,無疑是包括城鄉兩個大的空間結構,并且城市正處于發展階段,對其研究更多地建立西方理論基礎上,城市經濟學在我國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很多涉及到外部性、公共性的問題,倘若直接運用經濟學的方法來探究城市問題,明顯會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經濟學視為一種經濟思維模式,采用這種思維莫斯去思考問題,而不是將其局限在某一領域中,這樣可以實現其綜合效益,對我們全面考察城市問題起到積極作用,具體如下:
其一,我們忽略經濟學的“投入與產出”的核心理念,我們將其進行延伸,把重點放在集聚經濟和規模經濟上,但是要確保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其二,經濟學更多的是站在個人立場,我們在研究城市發展的問題上,應該將其進行延伸,不僅看到的是政府行為,還應該影響到每一個公民,在掌握個人行為規律的基礎上,將個人與組織進行良好結合,以此為立足點,提升競爭力。
其三,經濟學提倡效益最大化,城市發展也不例外,將其綜合效益,包括社會、經濟與環境等多方面實現最大化。
其四,秉持均衡分析的原則,將承諾、媒體、競爭實現均衡化,以此達到城市綜合效益最大化。
(五)可采取的研究線路——演繹、歸納與實證相結合
在研究城市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提倡采取案例與方法相結合的方法,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是首先選定經濟學角度,進而選用相關經濟理論,對此站在歷史、當代、未來的角度上進行縱觀全局,構建經濟思維模式,求證相關案例,最終運用社會實踐活動中。
四、結束語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城市經濟學研究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突出方面,總體上我認為我們更應該汲取其中的經濟學思維模式,城市研究相對比較繁雜,對于城市經濟學研究方法也應該活學活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