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摘要】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是他們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是他們自學的過程。因此,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我努力探索在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中年級的學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強,要想讓學生具有更強的自學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多讀、多寫、多思、多查、多歸類;教師應多為學生搭幾座臺子,讓學生在這繽紛的學習舞臺上充分將自己在預習中的發現展現出來。我們可以讓孩子任一任小老師、當一當小演員、做一做小辯手。
【關鍵詞】預習 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44-02
預習,就是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通過自學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是發展學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徑。葉圣陶先生說過:“不教學生預習,他們經歷不到在學習上很有價值的幾種心理過程?!边@一句話說出了預習的重要性。
而從平時的觀察和調查來看,不少教師在語文學科上布置預習時往往存在這樣一些問題:1.籠而統之,沒有明確的要求;2.預習作業太隨意,時有時無;3.預習作業沒有層次性,沒有針對性;4.不能對預習情況進行及時檢查、反饋等等。大部分學生對待預習,或停留在讀一讀課文,查一查字詞典和工具書,了解一下作者和背景,或把預習單純地理解為對課文的通讀和瀏覽,不動腦不分析。這樣的預習效果可想而知,它既不利于學生聽課,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既是教師引導,“教”的過程,更是學生自己閱讀,“學”的過程。預習則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是他們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是他們自學的過程。因此,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我努力探索在中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預習的習慣。
一、授之以漁,讓學生自主走近課文
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域進軍。中年級的學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強,要想讓學生具有更強的自學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指導預習方法,不斷給學生以新面孔,將知識性與趣味性結合起來,采取不同的預習形式,便可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進而各顯神通。
(一)多讀
課前預習時,所要完成的讀書任務要做到:對(字音讀正確)、通(語句讀順暢,不加字,不漏字)。課文讀熟了,也就掃清了閱讀過程中的第一障礙,它是進行閱讀教學的重要保證,也是貫穿于小學階段語文課前預習始終的最基本方式。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有助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增強課堂學習的目的性。
讀書是學生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預習中的讀,不僅僅指讀課文,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如預習《三顧茅廬》可以布置閱讀《三國演義》,預習《黃河的主人》時布置閱讀描寫黃河的詩句、俗語,作者袁鷹的其他作品……久而久之,同學們的語文世界將更精彩,閱讀天地將更廣闊。
(二)多寫
“不動筆墨不讀書”。有些文章,或語句優美或重點句集中突出。預習這樣的文章,可以試著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生動優美的或自己認為重要關鍵的句子,將其摘錄下來,并對其中的妙處關鍵處加以點評賞析。
預習時還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不同符號如“---”“──”“~”“√”“…”等圈畫出相應的詞句、語段。醒目標出,并適當做些批注,寫上自己的理解、感受等待到課堂進一步交流。如《田園詩情》一文 ,作者從草原寫到動物,從白天寫到晚上,運用了形象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把草原和草原上的牲畜寫得活生生的。只要學生根據提示用不同的符號標出關鍵的詞句,層次就一目了然,課堂理解、背誦起來也就容易得多了。
(三)多思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問”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提問能力是預習中,也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這種能力是在不斷練習中才能提高的。預習了一篇文章,有哪些疑問?有什么需要提出來課堂和老師同學一起交流?提出什么有價值的問題?這些都是預習中要考慮的。同學們都能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課堂討論才會豐富多彩、有聲有色,對文章的解讀才會更有深度。平時我常鼓勵學生在預習中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覺 在學習中問,在問中學,課堂上向老師和同學質疑。
(四)多查
常規課文的預習,我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利用 字典、詞典等工具書進行預習,有效掌握生字、新詞 。如預習生字,我曾給學生設計出查字典的表格如下:
在“字意”這一欄中,我要求學生選擇根據這個生字在課文中所組成的詞語中的意思填寫,這就遵循了語文學習中借助語言環境學習字、詞、句的原則。在“組詞”這一欄中,我要求學生組三個詞,一個是書上的新詞,兩個是課外的常用的詞。解釋詞語的預習,詞義必須聯系上下文解釋,這樣可避免學生不動腦筋地抄襲詞語解釋。一開始,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規定必須解釋哪些詞語,然后再逐步過渡到讓學生按其所需,自己決定。這不僅給學生留有選擇的余地,也照顧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預習時難免會遇到不理解的詞句,不了解的名人、作家等,最有效的辦法還是“查”。我還特別注重引導學生查資料、查互聯網……力求讓學生通過努力自己解決,掌握第一手資料,待到課堂進一步交流,深入理解。如《永遠的白衣戰士》是講葉欣在與非典作戰中的事跡。文章的主人公和非典是學生較為陌生的,必須通過查閱資料來了解、加深印象。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整理資料,課堂交流就會得心應手,也會很有成就感,這樣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endprint
(五)多歸類
對于同一體裁、篇章結構相似,寫作方法相同的文章,對于同一類型的學習,教師可先以一篇作為范例指導如何預習,然后再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自主預習。指導預習的范例則起到種子、酵母的作用。
對于閱讀教學第一教時,我引導學生用“三讀三想預習法”。一讀課題,想想課文會告訴我們什么?二讀課文,想想課文大概講了一件什么事?三讀課文,自學生字詞,逐步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想想讀了課文,有什么想說的話或想問的問題寫下來。對于閱讀教學第二教時,我引導學生用“精讀批注預習法”。認真讀課文,對于文章的重點段畫上“△”,多讀幾遍,在關鍵句子、有感受之處寫下感想,或在疑惑之處做好標記。對于作文的預習,我引導學生用“提前積累預習法”。從材料的搜集,活動的體驗,情感的醞釀等,教師根據本次習作要求布置預習,從素材、語言、方法積累、生活體驗等方面著手做預習工作,使學生能主動做好作文素材的積累工作。
二、搭橋建臺,讓學生走進課堂
在學生預習之后,怎樣檢測他們的預習效果,真正將預習融入閱讀教學的整體中去呢?我想:此時,教師應多為學生搭幾座臺子,讓學生在這繽紛的學習舞臺上充分將自己在預習中的發現展現出來,讓他們盡情展示自我的風采,享受成功的喜悅 。這種預習檢查,一反傳統的一成不變、消極壓抑,反而因此開創了幾種新型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不時以驚喜,時時都保持新鮮與好奇。
(一)任一任小老師
讓學生在課堂上,擔任一回小老師,將自己在預習中得到的知識傳授給同學,無疑會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促使他們在以后的預習中精益求精。當然,小老師也很可能有不少錯誤,那就讓其他同學補充更正。對于古詩的教學特別適合用小老師助教的形式。如在學習《池上》一詩時,我事先就在布置預習時,誠聘小老師。幾位候選人出臺后,根據他們各自的預習情況選拔出一位正式小老師,三位候補小老師。對正式小老師進行了一些課堂常規方面的指導后,我就請他直言問題。待他說完,我從中選擇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向他作了當場解答,其余問題請他自己琢磨或請教他人。簡單的一番培訓后,小老師正式走馬上任。雖有些拘謹,有些生澀,但小老師的講課卻一絲不茍,兢兢業業。待他上完,我再請三位候補小老師進行補課(相當于補充發言)。隨后,小老師還聘請助教進行了情境演練。小老師教得有聲有色,學生學得趣味盎然。
(二)當一當小演員
一些課文具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學生在預習時可結合文本內容,進行相關的實踐活動,如:課本劇表演等。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來演一演。趣味盎然的演出之后,再來評一評他們在預習中的體驗是否恰當,理解是否到位等,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必然十倍于平時?!豆珒x休拒收禮物》,這篇課文本身是一幕獨幕劇,故事很精彩,我便在布置預習時請有能力有興趣者進行課本劇的編寫與排練。課堂上的表演,孩子們顯得都很投入。通過點評,孩子們體會到了公儀休的聰明機智、清正廉潔。
(三)做一做小辯手
當發現學生在預習中,所探知的結果不相同甚至相反時,可開一個小型辯論會,讓學生做一回小辯手,使他們在激烈的辯論過程中,存異求同,比較鑒別,在原有的認識上獲得再進步,《祁黃羊》一文,預習讀完后,對于祁黃羊這一人物形象,同學們說法不一,有人說祁黃羊很自私,有人說他為國出以公心。到底文本要向我們展示怎樣的人物形象呢?課堂上,我放開手腳,讓孩子們自由辯論,從課文中尋找自己的論辯依據,在激烈的辯論中,人物形象越來越清晰,人物品質越來越明晰。
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將使他們終身受益。讓預習真真正正成為孩子學習生活的一部分,讓預習扎扎實實為課堂服務,讓預習切切實實奏響自主課堂的序曲吧!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版.
[2]蔣宗堯.中小學教師教學實用基本功 [M].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