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婧
摘 要 稅收努力是稅收能力被利用的程度,一般被用來衡量稅務當局征收征收全部法定應納稅額程度的指標,稅收努克可以決定有多少潛在的稅收收入能轉變為實際的稅收收入。因此,稅收努力是一個相對概念,是一種主觀能力。在理論上,稅收比率可以表達為稅收能力和稅收努力的函數。本文主要研究了影響我國地方政府稅務努力的測算指標,做一個綜述,分析并提出筆者的看法。
關鍵詞 地方政府 稅收努力 測算指標
中圖分類號:F81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0.072
1 引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稅收努力,就是政府能夠利用稅收的能力。通過研究地方政府稅收努力的相關因素及測算指標具有以下意義:一,更好地理解地方政府稅收努力的影響因素,更深刻理解其含義與內容,對稅收效率及稅收體制理論的研究分析更透徹。二,在我們國家,地方政府在表面上具有稅收征管的責任,在實際上也掌握操縱稅收征管能力,因此了解了地方政府稅收努力的測算指標,可以更好地解釋中國稅收征管獨特的運行機制。三,研究相關因素之后,中央政府可建立更加完善的稅收體系,來激勵地方政府加大稅收力度,預防過度減免稅收狀況的出現,能指導相關政策的制定。
1.2 文獻綜述
1.2.1 國外學者對該課題的研究
IMF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稅收努力模型,將經濟因素,管理因素,政策因素,稅制因素,這四個因素提煉為兩個層面:稅收能力和稅收努力。稅收努力指標在國際間是可以進行比較的,在許多文獻中,都將稅收努力定義為實際稅收收入與稅收能力的比率(Bahl,1971,1972; Tanzi,1987、1992等)。①在估算稅收能力時,國際上根據對稅收能力的理解和定義的不同分出了3種測算稅收努力的方法,稅柄法(Tax hadles, Musgrave,1969)、代表性稅制法和隨機前沿分析法等。
1.2.2 國內學者對該課題的研究
近年來,我國稅收收入高速增長,遠高于同期GDP增長的水平,越來越多的學者在關心稅收收入的同時,也關注了稅收征管質量與效率問題,稅收努力程度、稅收征管過程投入產出比和征管效率這三個指標是呈同向相關關系的。地區實際稅負水平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分稅制,國內增值稅稅收能力等。2011年,呂冰洋、郭慶旺在《中國稅收高速增長的源泉》提出稅收水平受到四個因素的影響。
2 影響我國地方政府稅收努力因素
2.1 分稅制改革
分稅制是一種財政體制,較好的解決了中央與地方集權和分權的問題。從1994年起,我國開始實施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進行分稅制改革,重新分配中央地方的財政關系,調動地方政府稅收管理積極性,加強整體稅收征管,增強稅收的宏觀調控能力。
分稅制的真正涵義是為了追求中央和地方之間財政關系的平衡。分稅制改革之前,地方政府稅收收入大部分都上交中央政府,使得地方政府必須越來越多的依賴中央政府的補助。改革之后,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分權,讓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稅收自主性和獨立性。
2.2 轉移支付
轉移支付,是各級政府之間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轉移財政資金的活動,是一種政府用以補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無償支出,體現的是非市場性的分配關系,是二級分配的一種手段。轉移支付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各級公共服務水平的均等化。
財政轉移支付會降低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稅收返還是我國財政轉移支付的主要形式,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如果轉移支付比重增加,那么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就會增加,導致地方政府增加稅收,即稅收努力程度下降。中央在增加地方轉移支付的同時,要減少對其政府稅收努力的負面影響。
2.3 經濟規模及產業結構
經濟規模,是一個反映國家或地區國家經濟總量的指標。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稅基是指計稅依據或計稅標準,稅收的稅基來源于經濟總量。經濟規模越大,稅基越大,那么稅收收入也越大。
我國的產業化分為三部分: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產業。因為稅基和稅率是影響稅收收入的主要因素,在經濟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如果稅率不變,那么稅基的寬窄就直接影響地方政府稅收收入。分稅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所征收的主體稅種是營業稅和增值稅,稅源主要來源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但是因為第三產業中除了房地產業外,其他的產業都分布較廣且稅率較低,所以地方政府對于第三產業的征收成本會高于第二產業,所以第二產業的稅負相對更高。
2.4 經濟開放程度
經濟開放程度是指市場經濟下,經濟開放的程度,是一國生產或消費中貿易品對非貿易品的比率,綜合反映了一國(地區)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理論上說,更多的進口商品會帶來更多的消費,那么關稅會增加,即稅基會拓寬,增加了稅收收入。而且進出口貿易還能夠帶動當地的貿易與經濟,所以經濟開放程度會對地方政府稅收努力起到積極作用。
2.5 物價指數
物價指數用來反映各個時期內商品價格水準變動的情況。物價指數是一個價格計量,用來衡量某一特定日期內一定組合的商品或勞務。如果該組合的商品或勞務的價格發生了變化,那么其價格指數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因此,物價指數會影響經濟總收入,進而影響稅收收入,所以物價指數對地方政府稅收努力可起到推動作用。
2.6 其他因素
此外還有一些因素,比如稅收征管法律、稅收征管模式和現代化水平、稅收收入計劃、稅收公平、地區人口密度、稅務相關人員的素質、稅收征管環境、稅收行政效率等都會影響地方政府稅收努力。
3 結論與政策建議endprint
3.1 結論
稅收努力可以用稅收努力指數來衡量,而稅收努力指數是現實稅收收入與潛在(預期)稅收收入的比率。由于現實稅收收入是可測量的,所以稅收努力指數的測算關鍵在于潛在稅收收入的計算。目前有三種方法:稅柄法、代表性稅制法、隨機前沿分析法。稅柄法分別計算出實際和潛在稅收收入與GDP的比率,再計算偏離度。代表性稅制法是計算出各個稅種的稅基和代表性稅制,進行加法得出總的潛在稅收收入。隨機前沿分析法是根據模型計算投入—產出的效率值,效率值即為稅收努力指數。
我國的稅收努力程度在分稅制改革前后有明顯的不同,說明稅制體系對于稅收努力程度有密不可分的聯系,而且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會減弱地方政府的征稅積極性。一個地區的經濟規模即各個產業的比重也會影響到該地區稅收收入,由于第二產業是我國大部分稅收收入的來源,所以產業結構也能影響地方政府的稅收努力程度。因為稅基和稅率是影響稅收收入的兩個主要因素,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稅收收入與稅基是同向變化的,所以知道增加稅基,稅收收入一定增加。在經濟開放度高的地區,大量的進出口不僅可以增加關稅收入,而且可以帶動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擴寬稅基,增加稅收收入,對政府的稅收努力程度起到良性作用。物價指數的變化會帶來經濟總量的變化,而經濟總收入的變化會影響稅基,所以物價指數也是影響地方政府稅收努力的因素之一。
3.2 政策建議
3.2.1 調整優化轉移支付結構
建立更加完善、科學的政府間轉移支付制度,在減小地區間財政收入的同時,對于所產生的對地方政府稅收努力的負面效應進行控制,壓縮專項轉移支付,增加且規范一般性轉移支付法律規定,防止一般性轉移支付的隨意性,將非均衡的轉移支付比例降到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控制不合理的因素。同時要改善當前轉移支付體系中對于不同地區的轉移支付不匹配問題,對富裕地區的轉移支付和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應該著重于改善它們之間的財政不均勻,還要防止富裕地區政府征稅積極性的下降。
3.2.2 完善稅收征管和激勵機制
建立現代化稅收征管機制,提高稅收征管的實效性,進一步擴大查賬征收的范圍和規范稅收征收的管理辦法。建立統一規范的科學核定制度和方法能讓稅務從業人員有法可依,稅收流程更加專業快捷。稅務機關應該培養更加專業的從業者,提高稅務從業人員的素質,以稅收法律法規為依據,正確引導納稅人繳納稅收,明確納稅服務的基本核心觀念。建立稅收激勵機制,可以將現有的人力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提高其主觀能動性。
3.2.3 深化稅制改革
自從1994年我國分稅制改革之后,我國一直在財稅體系上進行了各種改進,比如前幾年的稅費改革等,要在推動建立成熟、科學、可靠的稅制體系上進一步的深化推進稅制改革,積極穩妥的試行相關稅收征管規范,加大稅務稽查力度。
3.2.4 加強稅務教育培訓
為了實現稅務管理的有效性,合理性,為了配合稅收征管機制的精細程度,對相關稅務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自身的素質,杜絕收受賄賂,避免了國家可能的損失。對一般納稅人的稅務教育培訓,可提高納稅人的繳稅意識,在維護自身利益的時,不會因為蠅頭小利而損害政府國家的利益,對于索要發票這種每個消費者應該要有意識的行為,不會無視甚至默許商家偷稅漏稅。稅務教育培訓可以保證各項稅務工作的順利進行,減少征稅成本。人力資源的合理化配置,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相關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對稅收征收行為管理的能力。
注釋
① 黃夏嵐,胡祖銓,劉怡.稅收能力、稅收努力與地區稅負差異.經濟科學,2012(3):99-100.
參考文獻
[1] 陳奎.稅收征管努力程度探討[J].稅務研究,2001(1):34-55.
[2] 何娟.轉移支付對省級稅收收入影響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4:2-13.
[3] 呂冰洋,郭慶旺.中國稅收高速增長的源泉:稅收能力和稅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釋[J].中國社會科學,2011(2):78-82.
[4] 李婉.分稅制對地方稅收努力與財政努力的影響差異研究[J].求索,2015(3):46-58.
[5] 唐沿源.財政轉移支付、稅收努力及中國經驗的實證研究[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0(41):42-46.
[6] 王劍鋒.政府稅收努力與稅收高增長[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18):81-83.
[7] 王佳赫.中國地區稅收努力差異[D].內蒙古財經大學,2015:2-10.
[8] 趙志耘,楊朝峰.分稅制改革以來我國地方稅收努力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9(2):7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