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
【摘要】本文從全球化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方面入手,簡要介紹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相關建議,旨在提高愛國主義教育水平,使當代大學生沿著社會主義發展方向不斷前進。
【關鍵詞】全球化 愛國主義教育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067-02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化浪潮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突破了國界和民族的限制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其中,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對青年、尤其是大學生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由于大學生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時期,全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網絡的發展與運用極易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沖擊,經濟社會轉型也會給大學生價值觀念造成影響,加之長期和平環境對大學生的憂患意識帶來的弱化作用,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極易受到沖擊。在這一背景下,愛國主義教育又偏于滯后、內容僵化、流于形式,使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缺乏說服力。因此必須結合當前實際,進一步采取對策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信念。
一、全球化對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
(一)影響學生的民族國家意識
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上互通有無,形成了所謂“地球村”的現象[1]。隨著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時間、空間上的距離日益減少,全面形成了全球化意識,國家的界限逐漸模糊,整個世界的資源共享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全球經濟一體化水平不斷提升。在這種背景之下,西方國家很多人提出國家主權和國家意識已經不再重要,更有極端人士認為國家主權無能論的觀點,同時應該用全球意識來替代國家、民族意識,并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愛國主義沒有意義、較為狹隘。大學生受到這些言論的影響很大,使得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一定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民族國家意識。
(二)影響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
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一般僅僅是國家領土、領海和領空的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傳統的國家安全較為狹隘,而經濟、信息、生態、文化、人才、社會的安全也應包含在國家安全領域之中[2]。在維護領土、領海和領空完整、安全的基礎之上,抵抗金融風險、弘揚民族文化、保護生態環境、儲備戰略資源、維護物種多樣性、保護高級人才、反對恐怖主義等等,都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當今時代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包括很多方面,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人才、生態等多個方面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提升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水平。
(三)影響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
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發展水平的體現,也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的寶貴財富,民族若是失去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會受到極大影響。由于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上較為強勢,其文化也不斷被傳播到發展中國家之中,造成我國的優秀傳統民族文化被“西方化”[3],中華民族的文化逐漸失去民族特征,嚴重威脅了民族的文化安全。大學生受到西方價值觀和文化的影響較深,一些新思潮、新理論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在世界傳播,造成一些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受到極大影響。
(四)影響學生的民族責任意識
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幫助學生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并使學生產生自覺維護國家利益的信念,但是由于西方國家人本主義價值觀對我國的影響極深,很多學生贊同西方國家以個人為本位的理念,對我國以社會為本位的價值觀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使得一些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出功利性和世俗性特點,致使學生的民族責任意識受到一定程度影響。而事實上,個人價值與國家利益并不會產生沖突,只有先服從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個體的價值和利益才能得以展現,個人與國家、個人與民族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國家和民族依靠個體去完善和建設,同時國家和民族也會保護與支持個體發展。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對策
(一)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愛國主義教育應突破以往的局限,創新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在教學內容選擇方面,應重視以學生為主體,內容上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緊扣時代脈搏,有針對性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應提高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水平,在教學中秉持解放思想理念,從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的思維和觀念中跳脫出來,發現當下大學生的癥結,正視當前愛國主義教育所面臨的困難,轉變教育觀念,從而使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與大學生現實問題相適應。其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應重視實踐,不斷創新和完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整合教育資源,使學生能夠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獲得知識,并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注重愛國主義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二)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原則
當前愛國主義教育具備持久化特點,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因此應將愛國主義教育常態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認清,在全球化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一些學生受到網絡中的思想影響,認為愛國主義教育已經不合時宜,積極投身到市場競爭中才是個人價值的體現,這種錯誤的思想嚴重影響了當代大學生。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一些已經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影響的學生,應予以重點關注,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逐漸深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觀念,使得學生能夠意識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應貫徹“發揚傳統與堅持創新相結合”的理念,提升大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意識,幫助學生了解我國五千年來的優良傳統和歷史文化,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另一方面還要堅持創新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們意識到,愛國主義教育并不是狹隘、封閉的,應吸收和融入國外的先進理念和思想,以開放的態度與其他理論相融合,從而不斷進行創新,令學生能夠更加容易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首先,需要教育者解放思想和觀念,不能固守于當前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秉持創新發展、與時俱進的原則來進行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并能夠發現當前教育現狀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對教育形式和方法進行創新和變革,迎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其次,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對進行實踐創新,整合愛國主義教學資源,利用社會資源來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再次,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應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應用各種現代化技術,可以構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平臺,以微信公眾賬號和微博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由相關人員進行專門管理,學生關注教育平臺后,每天定時發布愛國主義教育信息,使得學生們能夠通過手機隨時隨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形式現代化轉變。endprint
(三)整合愛國主義教育資源
高校應整合愛國主義教育資源,豐富愛國主義教學資源,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校應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整合社會上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例如,邀請一些愛國人士到學校來舉辦講座,鼓勵學生們與榜樣人物進行思想上的交流,通過榜樣激勵的方式來使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意識,從而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向榜樣看齊,提升自身的愛國主義素養;另外,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參觀,讓學生了解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光輝歷史,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使學生銘記抗日英雄的不朽功勛,牢記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高校的劇院中經常播放一些愛國主義影視作品,由于大學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此高校在播放影視作品時,應重視更新換代,選取現階段優秀的、充滿愛國主義情況的作品,令學生在生活中受到愛國主義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形式
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形式一般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在講臺上闡述相關知識和內容,學生學習較為被動,此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流于表面化,教育效果較差。由于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對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排斥,因此應創新當前的教育形式。例如,開展愛國主義辯論活動,選擇一些當下學生較為感興趣的愛國主義論題,組織學生針對論題進行辯論,通過這種教育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研究熱情,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主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產生認同感,從而提升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水平。
(五)提高高校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綜合素質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保障,因此高校應定期組織全體教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使教師能夠充分認識社會主義道路的前進方向,避免西方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對教師隊伍的侵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另外,還應注重教師個人品德修養的培養,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個人魅力,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利用榜樣激勵機制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另一方面,還應加強教師教育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的培訓,在生活和學習中與學生進行溝通,與學生成為朋友,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學生思想中的問題,并通過日常交流來糾正和轉變學生的思想。針對當前部分大學生存在激進的愛國觀點,教師應利用心理學知識對學生進行疏導,使學生能夠了解理性愛國的重要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國家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斷深入,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意識信仰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國家和社會應重視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分析當前愛國主義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合理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對策,以期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水平,培養更多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代莉莎.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現狀研究與途徑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32):1-2.
[2]楊芳.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勢與對策[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2(2):124-126.
[3]蔣松,馮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途徑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7):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