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壽爭
【摘要】 目的 通過臨床實驗探究血清降鈣素原(PCT)在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療效。方法 98例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 根據治療期間是否檢測PCT水平分為檢測組和未檢測組, 各49例。未檢測組患者直接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檢測組患者治療期間檢測PCT水平, 根據檢測結果隨時調整抗感染治療方法。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清PCT水平、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治療期間檢測組患者血清PCT水平。結果 檢測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未檢測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檢測組患者血清PCT水平為(3.4±0.1)g/L, 未檢測組為(3.3±0.2)g/L,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檢測組患者血清PCT水平為(0.4±0.1)g/L, 未檢測組為(0.8±0.1)g/L,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測量PCT的含量可以評估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的效果。
【關鍵詞】 血清降鈣素原;心力衰竭;肺炎;抗感染治療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1.078
心衰是一種由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臨床綜合征。在通常情況下, 此病發生的原因為患者的心臟出現收縮功能不全。因此, 心衰患者以心輸出量降低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此病患者的心室充盈不足, 其心臟射血分數異常[1-3]。 另外, 呼吸道感染也是誘發老年心衰的主要原因。臨床上對合并肺炎的老年心衰患者通常進行抗感染治療。PCT是一種炎性因子, 廣泛應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毒血癥等疾病的臨床診斷中,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4-6]。本組研究探討進行血清PCT檢測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指導意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98例某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 根據治療期間是否檢測PCT水平分為檢測組和未檢測組, 各49例。檢測組中男25例, 女24例, 年齡65~74歲, 平均年齡(69.7±4.3)歲。未檢測組中男26例, 女23例, 年齡63~73歲, 平均年齡(68.5±4.0)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罹患糖尿病、惡性腫瘤、精神類疾病的患者。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符合老年心力衰竭臨床診斷標準的患者;合并肺炎的患者。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對癥治療, 包括利尿劑治療、強心治療、糾正酸堿失衡及電解質紊亂。在此基礎上, 未檢測組患者直接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檢測組患者治療期間檢測PCT水平(采用免疫發光法進行檢測), 根據檢測結果隨時調整抗感染治療方法, 當患者血清PCT水平≥0.5 g/L時, 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當患者血清PCT水平<0.5 g/L或該指標的下降幅度>90%時, 停止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兩組均治療14 d。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血清PCT水平、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治療期間檢測組患者血清PCT的水平。療效判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進行痰液培養的結果轉陰, 其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有效:患者進行痰液培養的結果轉陰, 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者進行痰液培養的結果無變化, 其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檢測組治療顯效32例, 有效15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92%。未檢測組治療顯效22例, 有效10例, 無效17例, 總有效率為65.31%。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PCT水平比較 治療前, 檢測組患者血清PCT水平為(3.4±0.1)g/L, 未檢測組為(3.3±0.2)g/L,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檢測組患者血清PCT水平為(0.4±0.1)g/L, 未檢測組為(0.8±0.1)g/L,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檢測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為(15.0±0.3)d、(4326±234)元, 未檢測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為(21.0±0.1)d、(6326±204)元,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4 檢測組患者治療期間血清PCT水平 在檢測組患者入院后的第1、2、7、14天, 檢測組患者血清PCT的水平分別為(3.4±0.1)、(1.2±0.1)、(0.9±0.1)、(0.4±0.1)g/L。
3 討論
PCT是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糖蛋白, 是最先從甲狀腺腫瘤細胞培養液中提取的一種多肽激素, 因此成為該腫瘤血清學標志物[7, 8]。此物質還是一種降鈣素的前肽物, 但沒有激素活性。臨床實驗表明, PCT的半衰期很短, 因此在人體內具有較好的穩定性[9, 10]。在正常情況下, 甲狀腺的髓質細胞分泌的PCT并不會隨循環入血, 也不會降解為具有活性的降鈣素, 因此, PCT在正常人的血液中的含量約為0.1 μg/L, 但當人體出現病菌感染時, 其他組織也會產生PCT, 這時PCT的含量會大大增加[6], 甚至可以高達100 μg/L。PCT的含量升高, 是一種穩定而迅速的變化, 在非感染性炎癥或病毒感染時仍會保持低水平, 因此血清PCT也是一種急性相蛋白。在本文的研究中, 進行治療后, 檢測組患者血清PCT的水平為(0.4±0.1)g/L, 未檢測組患者血清PCT的水平為(0.8±0.1)g/L,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PCT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對診斷肺部感染有重要的指示作用。endprint
目前, 血清PCT檢測法被用于診斷臨床上的多種疾病。其中, 感染性疾病最為常用。內科重癥監護醫療中的問題常圍繞著感染的診斷及是否與感染有關的鑒別診斷而進行。研究發現, 血清中的PCT可選擇性地對系統性細菌感染、相似菌感染及原蟲感染有反應, 其對無菌性炎癥和病毒感染無反應或僅有輕微的反應。
綜上所述, 通過測量PCT的含量可以評估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周靜, 程星, 李全雙.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兒童腦膜炎診斷中的價值.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3, 34(4):479-480.
[2] 陳麗, 耿偉明, 鄧德輝, 等.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小兒顱內感染鑒別診斷中的價值分析.解放軍醫雜志, 2014, 23(5):91-93.
[3] 王艷, 王谷聲, 周世俊.血清與腦脊液降鈣素原檢測在兒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應用.右江醫學, 2012, 12(3):347-348.
[4] 張朝崗. 血清降鈣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研究.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2):33-34.
[5] 宮丹丹. 血清降鈣素原在老年心衰合并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指導意義.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19):194-195.
[6] 趙陽. 血清降鈣素原在老年肺炎臨床診斷與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探討. 中外醫療, 2016, 35(15):68-69.
[7] 徐文成, 菅穎, 江帆, 等.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降鈣素原監測指導抗感染治療的臨床價值.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22): 5144-5145.
[8] 李曉慶, 許穎, 周鵬. 血清降鈣素原監測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抗感染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6, 37(6): 746-748.
[9] 宋玲莉, 潘麗華. 降鈣素原在老年心衰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應用. 泰山醫學院學報, 2014, 35(2):106-107.
[10] 梁小華. PCT 和 NT-pro-BNP 在重度心衰合并肺炎患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河北醫藥, 2015(2):216-2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