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孫秀斌
[摘 要]互聯網是傳播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本文通過探討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路徑策略及保障等,助力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改革,提升圖書館教育服務的能力,履踐高校圖書館在數字化時代的創新工作研究。
[關鍵詞]信息素養;數字化;信息利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116
[中圖分類號]G258.6;G2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2
0 引 言
“互聯網+”模式的迅速發展,使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之間協同創新、交互融合成為新常態,極大地改變了高校圖書館所處的信息環境。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是指通過對現實讀者和潛在讀者的教育,提高讀者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培養讀者獲取信息、掌握信息的能力,促使潛在讀者轉變為現實讀者,使潛在的信息需求轉變為有效的信息需求,并使讀者的這些需求轉變為讀者的有效信息行為,以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提高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的一種連續性的教育過程。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不僅僅是指導讀者了解圖書館館藏及設備應用的過程,還應該是教給讀者查找文獻技巧,理解不同主題下不同文獻類型的過程。
各高校圖書館在加強自身專業性為高校學生提供查閱便利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讀者的信息素質教育,使得部分缺乏檢索知識的讀者的需求得不到正確表達,導致讀者在利用網絡資源方面存在差異。
1 高校信息教育的弊端
1.1 信息素養教育沒有納入專業教育計劃中
信息素養教育依托于高校圖書館,但作為教輔部門的圖書館,在高校中的影響力有限,導致高校圖書館的地位和作用趨于邊緣化,這種情況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尤為突出。這種邊緣化將直接導致信息素養教育游離于高校整體教學活動之外,并沒有納入專業教育的計劃之中。
1.2 信息素養教學方式和內容單一
在信息素養教育的過程中,高校圖書館往往只注重硬件設施建設,對于信息素養教學方式研究不足。由于館員與教師、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圖書館與院系、各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之間缺乏合作,在信息素養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理論與實踐應用之間相互脫節,教學方式主要停留在教與學的階段。
1.3 信息素養教育考核機制不夠完善
部分高校并不重視信息素養教育,信息素養教育的課程的地位遠不及專業課程,在建立考核機制時必然無從下手。同時,學生對于信息素養教育的學習是被動式的,沒有明確而強烈的需求,對開設的各類信息素養課程缺乏實踐熱情,更多的只是為了獲取學分,導致信息素養教育的考核無法突破瓶頸。
1.4 信息素養教育人員專業性欠缺
有些高校的人事部門在文獻檢索課教師的編制和歸屬上沒有明確的定位,沒有專門為文獻檢索課教師設立編制,師資力量得不到保障。同時,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的教師多是由館內人員擔任,在面對專業問題時,不知如何系統地利用網絡信息,缺乏鑒別、篩選、利用信息的能力,導致學生缺乏獨立分析能力,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2 創新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路徑及策略
2.1 推行“互聯網+課程”,重構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
首先,高校要積極推進教材改革,推行“互聯網+課程”,替換陳舊信息,將信息倫理道德教育的內容添加進教材等;圍繞培育文化素養、樹立信息意識、增強信息技能等方面調整課程內容及形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可持續學習能力。其次,圖書館要重構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規劃上,使之與學生各個階段的專業學習需求相聯系,讓信息素養教育融入課業學習,在實踐中融會貫通;在課程設計上,需要重點把握課程知識點,明確課程教學目標以及合理分配課程學時。
2.2 完善”互聯網+教學”,建立適應時代發展的信息素養教學模式
首先,圖書館通過慕課(M00CS)等形式多樣的網絡課程,提供專業的網絡教學,充分體現信息素養教育的廣泛性、實時性、便利性及互動性。其次,圖書館要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面對面教授相結合,創建在線自學環境,并通過提供線上培訓和在線互動方式,使信息素養教學手段更加豐富、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教學體驗實踐性更強,為信息素養教育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平臺和教育方式。
2.3 實現“互聯網+評估”,完善信息素養教育考核機制
首先,考核形式要突出互聯網特色,考核內容要注重實踐環節,這也是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管理層面的要求。其次,隨著圖書館服務考核工作的不斷推進,績效考核機制也應該被引入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中來,一方面通過定期考核學生對教學成果的反饋情況,另一方面要考核老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促使其不斷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教育水平。
2.4 “互聯網+學科館員”,形成學科團隊
圖書館要加強學科館員隊伍建設,提升圖書館信息教育服務能力。首先,圖書館要定期對館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信息素養,使他們能夠熟練運用互聯網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其次,館員要能夠熟練操作圖書館中的信息化設備,因為設備再好不懂得如何利用和使用,再好的設施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3 創新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保障措施
“互聯網+”模式的本質,即是突破傳統、順應時代。在“互聯網+”環境下創新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素養教育工作,必然離不開理念、資源、技術、人員的保障和支持。圖書館只有靈活運用和深入挖掘更多的保障措施,才能在“互聯網+”模式中引領和培養讀者主動應用信息的能力,充分體現出圖書館的文化中心和信息樞紐的強大功能。
3.1 轉變工作思路,實現理念創新endprint
信息素養教育是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應重視改革和創新,尤其要開拓信息素養教育的新思路,不斷轉變工作理念。高校圖書館傳統的工作理念是被動式的,是等讀者來利用館藏資源,如今,在“互聯網+”模式下,圖書館要將被動服務轉為適應適應信息時代的主動服務,在信息素養教育工作中,深挖讀者需求,以讀者需求為導向,才能建立一條個性化、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素養教育之路。
3.2 豐富館藏資源,實現資源保障
高校圖書館被譽為信息資源中心,是專家、精英的匯集地,以豐富的館藏信息資源和專家、精英的培訓講座等吸引廣大讀者,為全校師生提供各種文獻信息服務。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多地引進計算機網絡資源、多媒體教學輔助系統、電子文獻資源服務讀者信息素養教育。同時,在數據庫建設方面,圖書館應積極加入全國數據庫共享體系,積極參加聯合數據庫的建庫工作,為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提供物質保障,滿足新生信息素養教育、基礎信息素養教育、專業信息素養教育和特色文化信息素養教育4個層次類型上的需求。
3.3 應用現代技術,實現技術創新
在“互聯網+”模式下,高校圖書館要應用現代技術進行資源共享和聯網合作,從整體上發揮出信息技術的最大優勢,將學科服務平臺、移動圖書館、手機圖書館、讀者論壇、微信公眾號、QQ和郵件等現代新技術,精準地運用到讀者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從而為主動培養讀者信息素養能力提供技術支持。
3.4 優化館員隊伍,實現人才創新
素質高、專業化的館員隊伍決定著開展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的水平。在“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要加強館員的專業培訓,強化館員的信息意識,提高館員處理大數據信息的能力,提升讀者信息素養教育在多學科、多類型、多載體方面的服務水平,為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王霞.談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用戶教育[J].前沿,2006(6).
[2]高紅運.Lib 2.0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8).
[3]高兆云.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探索與創新[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4(1).
[4]仇榮國.高職《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教學設計研究[J].商業經濟,2013(2).
[5]高協,宋海艷,郭晶,等.面向創新的信息素養教育規劃與實踐——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3(1).
[6]胡慧賢.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的作用[J].圖書館,2006(4).
[7]黃佳玲.基于績效分析模型的圖書館員培訓工作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