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廣
摘 要 提高學力是有效課堂的靈魂,有效課堂是否有效取決于學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學力,激發學生“想學”的動機,如何讓老師上的每一節課都能深深的吸引學生,這就是高效課堂的軸心和前提條件,本文對此作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 培養 學力 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有效課堂之有效取決于學力,因此提高學力是有效課堂的靈魂。
1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學力的基礎
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效課堂的首要培養目標。學習是很費神的行為方式,必須依靠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維持下去,學習習慣有守時、探究、合作、交流、質疑、求教等方面,必須在課堂上予以引導,循序漸進,逐漸變成自覺的習慣,再提升為自覺的自然習慣。比如守時習慣的培養,先給自己設計一個自主學習時間表,貼出來提醒自己不要誤時,并請組長或臨位同學提醒自己,把書本上的內容劃到具體時間來完成,按部就班,預習、展示、反饋均有時間限制,久而久之就會養成守時的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實現了不要外力作用,完全出自內在需要的行為方式,即為良好的守時習慣的養成。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并不是說學生可以在家閉門造車,而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結合平時教學實踐,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打造高效課堂的關系。
(1)開創情景課,激發每個學生“想學”的熱情,如果老師上的每一節課,都能深深的吸引學生,那么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就出來了,那么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吸引學生呢?首先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通常情況下,學生對某位老師產生害怕感,那么,學生對其所教的課自然就不會產生興趣,反之,學生喜歡上的老師一走進教室,就能帶動他的熱情,課堂的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跟著調動起來。因此,教師摒棄傳統的師道尊嚴,注重溝通師生情感,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人文環境。第二,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讓學生心理發生轉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興趣是一種學習動力,學習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所以說,只有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維持他們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目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不斷的調動學生的興趣,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應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貫穿學法指導。同時還要堅持讓學生自主學習,哪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的能力還不夠全面、深刻,但對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上課的時候就應該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師的活動應該壓縮到最低的限度。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敢于和老師、同學展開討論;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讓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如何去學。
2學習方法是學力提高的關鍵
學習方法是打開學習成效寶庫的金鑰匙。學習方法的培養,首先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讓他們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來。其次,積極發揮學生的能動性,鼓勵和督促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如課前自覺預習新課,高質量完成導學案,課堂上積極主動參與,課后及時復習鞏固。最后,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學習,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和思考,從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盡可能擺脫對老師和同學的依賴。
就語文而言,學習方法不外乎聽說讀寫等這幾個方面,聽說在有效課堂上使學生有發揮的舞臺、展示的機會,同學們精彩的朗讀、激情的演講、中肯的點評等,通過耳口接收、發送信息,培養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還有語文聽說實踐活動皆需要如實地開展,能到實地的盡量讓學生去,不能實地考察的,可以模擬現場表演。力求培養學生更高的聽說能力。“讀”既要研讀課文,又要涉獵課外文學書籍,廣泛的閱讀,并且要讀書動筆,寫批注、摘抄雅詞、佳句、美段,寫寫心得,將會受益匪淺。借著“金秋書香”讀書活動開展的東風,推進學生讀書,在讀書中培養能力。比如積累知識、查閱資料、欣賞作品等能力均得以提升。寫作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不可小視。寫作能力離不開課堂上的引領,要創新指導學生作文。如要求學生留心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多借鑒優秀作品,學習他人創作之長,從仿到創,激勵學生大膽去寫。出題時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求文體靈活,字數不限,讓學生自由發揮,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使得學生有內容可寫,更能寫出精彩。在激揚的文字中,逐步提升寫作能力。讀寫能力相輔相成,讀可以助寫,寫也能促進讀,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口語與書面語也是相通的,這兩種能力確實皆能提高,這是對傳統課堂重視書面語言能力培養的突破。在教學中,我感受頗深。
3探究鉆研是學力的本質
學生的學力如何,就看其探究鉆研能力的強弱,在課堂上,我始終如一地給學生留有探索的機會,對于難度不一的問題讓學力不一的學生對應探索,即學力弱的學生探索難度小的問題,學力強的學生探索難度大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去解決難題,對于難度特別大要予以指點迷津,引領學生攻克它。所以課堂上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留給學生探究。學生學習首先要能發現疑難,然后質疑,最后交給學生攻克,這種課堂就是學力培養的課堂,比傳統課堂老師傳授要好的多。這正印證了古理:授之以漁高于授之以魚。學力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由質疑到克服要有探究過渡,探究成了課堂的競技場,不管探究難度大的問題,還是探究難度小的問題,都在比拼中,品嘗克難的甘甜。
4合作交流是學力培養的兩翼
學習提倡合作,這是素質教育必須要做的,社會日益發達,越發達越離不開合作。合作成為人類生活的常態,合作學習應成為學生的學習方式。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合作學習可以取長補短,能使學生能力提高,能解決一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有效課堂之秘訣在于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組內可以合作,組外也可以合作,班級更能合作,在合作中提升學力。交流是學力的必要條件,因為一個人不可能什么知識都能掌握,什么都能做,必須相互交流學習方法、經驗,才可以節省時間、精力,提高學習效率,再說每個人掌握的信息量不一,可以互通有無,擴大自己的見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增強自己的學力。因此,合作交流是培養學力的兩個有力的翅膀,必須注重培養。
總之,培養提高好學生的學力之后,有效課堂的軸心就能打開,學生“想學”的動機必然會激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