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黃靜+胡穎
[摘 要]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制度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培訓和制度改革的重要趨勢和必然選擇,是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立交橋”搭建的重要途徑和發展趨勢。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標準是“學分銀行”制度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核心和依據。本文借鑒國家開放大學研定的以學習成果框架為引領的制度建設模式和“框架+標準”的技術路徑,提出構建海南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標準體系。
[關鍵詞]學分銀行;認證;轉換;標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147
[中圖分類號]G7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2
1 研究背景
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是指為學習者建立個人終身學習檔案,對學習者的各類學習成果進行認證,并進行學分的存儲、積累和轉換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學習管理平臺。海南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建立,是滿足海南省居民學歷教育、繼續教育、職業培訓和文化休閑學習成果的認定、累積、轉換需要。實現學歷教育之間、學歷繼續教育與非學歷繼續教育之間學分互認與轉換,促進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各級各類教育溝通與融合,完善人才成長“立交橋”,推進全省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建設,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教育保障和人才支撐。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是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建立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制度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教育、培訓和制度改革的重要趨勢和必然選擇,是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立交橋”搭建的重要途徑和發展趨勢。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標準是“學分銀行”制度建設與實施的基礎、核心和依據。在國際上,很多國家都是以標準為引領,建立本國的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制度,如英國、韓國、美國等。近年來國內一些如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等發達省市的政府、機關等學習型組織、高校都形成了不同層次、類型的學分認定與轉換的模式和相關的學習成果轉換與認證標準,但目前國家層面的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制度和統一框架尚未形成,各類學習成果的互認與轉換也沒有統一的參照和標準,實施有關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只能局限于一定范圍內,無法滿足社會普遍需求。在這種情況下,2012年6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委托國家開放大學開展“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經過幾年的努力,項目組借鑒國際經驗,結合我國國情,立足主體需求和本土化創新,對我國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制度進行了頂層設計,提出了制度的總體架構,研定了以學習成果框架為引領的制度建設模式和“框架+標準”的技術路徑,開發開展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的系列工具和方法。本文借鑒此路徑及方法,提出構建海南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標準體系的思考。
2 學習成果框架與標準體系概述
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度量規則和制度內核是學習成果框架與標準體系,標準體系包括基礎標準和工作標準兩部分。
2.1 學習成果框架
學習成果框架作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學習成果的總體框架結構,是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的基準參照系和根本標準依據。學習成果框架主要包括學習成果類型與領域、學習成果等級及其描述。
(1)學習成果類型與領域。學習成果分為3種類型,即學歷教育學習成果、職業培訓學習成果和文化素質教育學習成果。文化素質教育學習成果根據學習者申請可認證為相應類別。
(2)學習成果等級及其描述。學習成果等級描述是對各類學習成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復雜程度、學習量等分等級進行描述。其目的是讓學習者明確了解框架中每個等級的學習成果要求和標準,使各類學習成果更具可比性,促進框架中各組成部分統一和銜接。
2.2 基礎標準
基礎標準是指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或包含一個特定領域的通用條款的標準。基礎標準主要包括:資格標準、認證單元標準、學分標準、轉換標準等。
(1)資格標準。終身教育學分銀行認可的資格類型包括學歷與學位證書、職業(執業)資格證書、文化素質教育學習成果證書等。其內容通常包括:資格的名稱、等級、類別、所屬領域、頒證機構、學分、學時、資格認證起止日期、認證標示、資格評價和組合規則。
(2)認證單元標準。終身教育學分銀行以具有明確目標和評價要求的模塊化課程作為認證單元標準,以此組合成不同的資格類型。認證單元標準內容通常包括:單元名稱、單元編碼、應用范圍、等級、學分、單元描述、考核標準、開發機構和開發日期等。認證單元可以組合成不同的資格形式,不同資格形式之間可以有條件轉換。
(3)學分標準。學分作為學習成果的“度量衡”,可用于所有學習成果的計量。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學分分為3種:第一種是原始學分,即學習成果確認機構賦予的學分。第二種是標準學分,是根據學習成果框架和基礎標準對認證單元的學分賦值,也是對原始學分進行換算或對學習成果進行認證得到的學分。第三種是實效學分,是指按照一定標準衡量后獲得頒證機構等認可而轉換而成的學分。不同學分之間的兌換按照成果框架等級和單元標準要求進行核算。其中,標準學分是學分銀行處理的“度量衡”學分,學分標準是指確立一個標準學分的標準。
(4)轉換規則。轉換規則是以認證單元作為基準,將不同的學習成果通過差異對比確定相互之間的對應關系,實現資格與資格的轉換、課程與課程的轉換以及資格與課程的轉換。
2.3 工作標準
工作標準是指對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工作事項所制定的標準,工作標準在制度運行中起到規范、度量和支撐等作用。工作標準主要包括業務規范、規程和流程等。業務規范包括業務范圍、業務守則等。業務流程包括開戶流程、認證流程、轉換流程等。
3 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及轉換標準的主要內容endprint
認證單元標準和轉換規則是認證標準的主要內容,認證標準是學習成果框架與標準體系的最終產出成果。認證標準是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標準制定委員會制定,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標準審定委員會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不同類型學習成果間實現互認與轉換所應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學分銀行認證標準中的課程學分也稱標準學分,是指按照一定的規則比例,對原始學分進行換算或對學習成果進行認證得到的學分,其作用是主要使得不同類型的學分有一個標準做出比較。學分銀行標準體系主要包括由學分認證委員會討論通過制定的關于學歷教育與非學歷的課程標準。進入標準體系可分別查詢學歷教育的課程目錄、職業教育的證書目錄以及文化休閑項目目錄。學習者可申請將已存入學分銀行的學歷教育原始學分和職業培訓證書,認定為學分銀行課程學分(標準學分)并存入學分銀行。同時,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按照合作高校的學分轉換規定,將存儲在學分銀行中的課程學分,轉換為該高校的學分,并在該高校繼續學習,獲得其學歷證書。
4 海南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標準及轉換
4.1 學歷教育課程認證標準及轉換
4.1.1 學歷教育課程認證標準
學歷教育的課程認定標準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立學科專家組制定,包括課程學分認定標準、職業培訓證書認定為學歷教育課程學分的標準、專業規則等,學分銀行學歷教育課程目錄給出了課程與專業的對應關系、課程學分認定對應關系、課程簡介等信息,為學習者學分轉換申請、高校(教育機構)學分轉換辦理提供指導與參考。
例如:在學分銀行標準體系中,普通專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學分銀行的統計學原理課程,對應XX開放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統計學原理課程,有72學時和4學分;對應XX電子信息職業技術繼續教育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統計學課程,有72學時和4學分。
4.1.2 學歷教育學分轉換
學習者可將在報讀本校前已獲得的學歷教育課程成績存入學分銀行,并可向學分銀行申請將其認定為學分銀行課程學分(標準學分)。入學后,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繼續學習需求,應用積累在學分銀行的學習成果,按照繼續學習高校(教育機構)的學分轉換規定,申請轉換為該高校(教育機構)的學分,并在該高校(教育機構)繼續學習,獲得其頒發的證書。
(1)系數兌換計算標準學分。兌換計算以標準學分為起點,把各類學分折算為標準學分,計算公式=實際取得學分×折算系數。
如前所述,學分銀行中的統計學原理課程對應是XX開放大學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統計學原理課程,有4個學分,XX電子信息職業技術繼續教育學院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統計學課程,有4個學分。假設學分銀行中的統計學原理課程為4個標準學分;假設學分銀行規定XX開放大學兌換系數為1.25,而學分銀行規定XX電子信息職業技術繼續教育學院的兌換系數為1。如果學習者之前學習的是XX開放大學的統計學原理課程,那么通過學分銀行,可轉換為5個標準學分存入學分銀行;后來他入讀XX電子信息職業技術繼續教育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其已經獲得的統計學原理課程的5個標準學分,相當于不僅可以轉換為XX電子信息職業技術繼續教育學院的統計學課程的學分,其多余的1個標準學分可以繼續與其他相關課程進行積累轉換。
(2)學分直接轉換。又如,在學分銀行標準體系中,XX電子信息職業技術繼續教育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基礎會計課程有2個學分,對應表顯示可以認定其他高校課程,經查看,對應認定的是XX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基礎會計學課程,有3個學分,即表示學習者之前修完了XX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3個學分的基礎會計學課程。若后來他就讀于XX電子信息職業技術繼續教育學院專科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則他可以免修該專業的基礎會計課程,直接獲得2學分。
4.2 非學歷教育培訓認證標準及轉換
4.2.1 職業培訓認證標準及轉換
職業證書和學歷學分間的互認也稱“雙證融通”,是指基于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之間共同的職業能力為本的教育培訓要求,探索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的融通,教育課程評價方式和職業技能鑒定方式的融通,從而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的銜接貫通,實現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教育課程學分的轉換互認。例如,對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成人高校,通過將專業教學要求與職業技能標準有機融合,對課程進行改革重組,確定若干門“雙證融通”課程為專業教學和職業資格培訓的共同課程,在校學生按教學計劃依次參加“雙證融通”課程學習和考核,全部“雙證融通”課程考核合格的可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繼續修滿其余課程的學分可取得學歷證書。
(1)證書轉換為學歷學分。學分銀行建立專家組,對社會認可度較高的職業培訓等證書認證,形成學分銀行職業培訓等證書目錄。學習者獲得該目錄中的證書,可申請將證書存入學分銀行,根據學分銀行職業培訓等證書目錄的證書簡介和學歷教育課程的對應關系等內容,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繼續學習需求,按照學分銀行高校網點的學分轉換規定,將存儲在學分銀行的證書,申請轉換為該高校的學分,并在該高校繼續學習,獲得其學歷證書。
例如,在學分銀行標準體系中,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助理統計師資格證書”可以對應學分銀行中會計學專科,工商企業管理專科中的統計學原理課程,物流管理專科中的管理學概論課程等。進一步查詢,還可以查到該證書對應高校的可以轉換的課程,如“助理統計師資格證書”可以轉換XX職業技術繼續教育學院會計學專科的統計信息技術課程;可以轉換XX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科的統計學原理課程。
(2)學歷學分轉換為證書。學歷學分轉換為證書是指對本省中高等院校開設的學歷教育課程,經認定達到相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部分考試項目要求的,學歷教育學生取得相應課程的學分后,憑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成績證明可替代相應職業資格證書部分考試項目,予以認可為相應職業資格的理論知識合格。以上海為例,經過申報認定,上海開放大學家政服務專科專業修完教學計劃中家政服務與管理、溝通與禮儀、家庭烹飪基礎與技能和綜合實訓二4門課程并合格后,可以獲得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家政服務員”三級證書。endprint
4.2.2 非學歷培訓項目轉換為學歷教育學分
例如,海南廣播電視大學承辦“海南省小學鄉村教師學力提升項目”,利用“學分銀行”制度框架,研究制訂詳細的學分互認辦法,結合學歷提升教育設計培訓課程。國培項目培訓結束后,學員除了獲得國培項目培訓結業證書外,若繼續參加海南廣播電視大學或國家開放大學的學歷教育,可以免修、免考開放大學學歷教育的5門課程,直接轉換為學歷教育的12個學分。
4.2.3 文化休閑教育
學分銀行建立專家組,對全省社區大學、社區學院、社區學校和老年大學等文化休閑教育機構申報的文化休閑教育學習項目進行認證,形成學分銀行文化休閑教育學習項目目錄。學習者可以根據目錄所列的課時、課程開設單位等信息以及自身需要,到課程開設單位學習并獲取相應的學分,并由相關機構統一將學分存入學分銀行,該學分作為激勵市民終身學習的依據,主要起激勵學習者學習的作用,不能作為兌換學歷教育的有效學分。學分銀行標準體系中部分社區學校開設的課程表如表1所示。
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學習成果認證與轉換標準是以課程為基礎,且不斷擴充和完善。各高校及相關培訓單位在學分認定和轉換專家委員會的指導下,繼續探索建立專業課程學分認定標準、非學歷成果學分認定標準與學分轉換規則,加大對“雙證融通”和課程聯盟的實踐和研究。對形成的有推廣價值的課程學分標準、學分認定與轉換規則,經各專業課程學分認定和轉換專家委員會充分研究與論證后,各高校及相關培訓單位要逐步完善海南省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學分標準體系、專業課程的標準學分和學分認定與轉換規則。
主要參考文獻
[1]汪淳,康小燕,姚俊,等.現代遠程教育理工科課程互選及學分互認標準研究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4(4).
[2]包華影,黃文峰,夏瀾.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網絡學歷教育課程互選和學分互認機制研究與實踐[J].中國遠程教育,2015(8).
[3]彭飛龍,陸和杰構建市民學分銀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職教論壇,2009(28).
[4]余靜.韓國終身教育管理機構現狀及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2).
[5]王楠.歐洲學分轉換系統及其對我國學分制的啟示[J].當代教育科學,2010(3).endprint